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我国十省份羊巴贝斯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和分析羊的巴贝斯虫(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在我国的分布情况,2010—2014年间,于我国10个省份共采集到823份绵羊和山羊血液样本,应用区分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除了海南省,其他省份都检测到莫氏巴贝斯虫的感染,总体阳性率为5.95%(49/823),其中河南省的阳性率最高,为10.47%(9/86);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只在湖北、贵州和甘肃省检测到,阳性率分别为4.55%(2/44)、6.38%(3/47)和0.62%(2/322)。本研究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我国羊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布情况和制定羊巴贝斯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

关键词: 羊巴贝斯虫 流行病学调查 实时荧光定量PCR

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海藻寡糖(ADO)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ADO增效尿素产业化及其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等施氮水平下,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ADO增效尿素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及产量均显著增加。ADO增效尿素处理的水稻精米率、整精米率及稻米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其中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1.82%、10.83%、7.59%;消减值显著低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其中较普通尿素处理下降36.02%;此外,稻米透明度、胶稠度、碱消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也高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于对照和普通尿素处理,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综上,ADO增效尿素可促进水稻增产,对水稻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海藻寡糖增效肥料 水稻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日光温室黄瓜越冬生产管理关键技术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越冬黄瓜经济效益好,但其越冬生产处于低温寡照的天气条件下,栽培管理难度大。因此,品种选择、施肥整地、适时播种嫁接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及病害防治各个生产环节要规范管理,尤其适时播种嫁接育苗、定植后管理(冬前管理、深冬管理和春季管理)及病害防治是栽培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越冬生产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北部生态脆弱区朔州的一个监测点通过一整年的监测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农村区域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该地区大气氮素湿沉降为12.43kgN hm~(-2)a~(-1),远低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28.0kg N hm~(-2)a~(-1),降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平均分别为1.24 mg N/L、1.27 mg N/L、1.26mg N/L。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4-10月份。试验区干沉降以氧化态氮(HNO_3NO_2和pNO_3~-)的沉降为主,氧化态氮的干沉降量是还原态氮(NH_3和pNH_4~+)的1.37倍,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35.43 kg N hm~(-2)a~(-1)。总体来看,作为典型的干旱区,该地区氮的干沉降是湿沉降的3倍,氮素干湿沉降总量达到47.86kg N hm~(-2)a~(-1)。此外,硝态氮和铵态氮在雨水中呈线性相关,而在PM_(10)颗粒物中乘幂正相关;雨水中总碳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而PM_(10)颗粒物中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鉴于朔州地区古城镇较高的氮沉降数量,应该对该地区输入农田的氮素环境养分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朔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暴发流行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农田远程监控系统开发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河南省智能农业的发展,基于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初步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农田远程监控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该系统可实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以及视频图像等信息的远程实时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在任何具备网络覆盖的区域,用户均可以通过手机进行24 h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并且可以浏览获取数据,以便实时实地了解作物生长及环境信息。该系统具有功能实用、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性能良好和安装部署方便等特点。在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实际调试发现,该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能够满足大田作物生长监测的需要。

关键词: Android 物联网 智慧农田 信息采集 远程监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的测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2份国内外优质食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化学测定,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以寻找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中蔗糖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822,定标标准误差为0.386,决定系数较高,误差较小,表明该模型代替化学分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测定是可行的。

关键词: 近红外 花生籽仁 蔗糖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进行了初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最优的Q+K模型下,2009-2011年3年共检测到93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解释的效应值在3.04%~38.34%之间,其中有49个标记在2年或3年中被同时检测到(P<0.001)。共检测到15个标记与多个性状共关联,其中有9个与油酸和亚油酸共关联。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对油酸具有正向贡献的优异等位基因。这些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甘蓝型油菜的脂肪酸成分。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脂肪酸成分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3型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血清型及耐药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设计1对引物,特异性的扩增950bp核苷酸片段,对血清3型APP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得PCR产物经过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血清3型APP的同源性达99%以上,所分离菌株耐药性较强,大多为多重耐药。通过对血清3型APP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定、诊断及防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血清3型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立克病病毒超强毒株GX0101感染宿主部分病毒基因表达水平及致病阶段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株GX0101对宿主的感染过程及致病阶段,即"Cornell模型",为进一步使用该毒株研究MDV的致病或致瘤机制奠定基础。用GX0101接种1日龄SPF鸡,建立了感染宿主的动物模型;然后用RT-qPCR分析10个具有代表性的MDV蛋白编码基因在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GX0101感染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典型的马立克病一致;MDV编码的结构蛋白基因gB、gE和UL6、非结构蛋白基因UL42和UL52、立早期基因ICP4、水平传播相关基因UL13以及磷酸化蛋白基因pp38具有相似的转录水平和趋势,均在GX0101感染后7d上升至第一个峰值,10d降至低谷,14d又逐渐升高并在21d达到第二个峰值,30~60d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的转录水平;MDV编码的原癌基因meq和毒力相关基因RLORF6在GX0101感染7d即持续升高,并在14~60d的试验周期内较长时间处于高转录水平。结合作者此前研究及本文结果分析,GX0101感染宿主的"Cornell模型":早期增殖性-限制性感染期为1~7d,潜伏感染期约为10d前后,晚期溶细胞性感染及免疫抑制期发生于14~21d,而T细胞转化及淋巴瘤形成阶段可能在14d前后就已经开始。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 超强毒株 GX010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致病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