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冷冻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个分离株的毒力及毒力相关因素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胚为感染动物,检测2株冷冻鸡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鸡胚肝脏指数、确定其毒力,同时检测毒力基因、溶血价、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毒力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PBS组和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组相比,LM873与LM925均能致死鸡胚,鸡胚LD50分别为4.733和1.533;鸡胚肝脏指数均明显大于PBS组和L.innocua组(P<0.05);8个毒力基因除lmo1116仅存在于LM925中外,其余基因分布一致;LM873与LM925的溶血价分别为23和24;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同一时间段LM925较LM873的生物被膜更致密;LM925在6、8、10、12、24、36 h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高于LM873(P<0.05),且在10、24、36 h时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LM873与L.innocua生物被膜的形成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2株冷冻鸡肉LM分离株均能致死鸡胚,且LM925的毒力强于LM873;溶血价素活性及毒力基因分布与菌株毒力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半数致死量;毒力基因;溶血能力;生物被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MU-Net网络的苹果果心分割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苹果内在品质检测过程中传统测量果心大小方法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TMU-Net网络自动分割果心的方法,将Transformer编码器融入U-Net网络结构中,构建改进U型卷积网络TMU-Net模型。模型由特征提取模块、特征处理模块、解码器、特征拼接模块组成,以VGG-16前13层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跳跃连接中叠加多重残差空洞卷积(Multiple Residual Dilated Convolution,MRDC)模块,增大感受野的同时增强了模型对底层特征提取能力。采用数据增强技术对果心数据集扩充后,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冻结特定的网络层,对TMU-Net模型进行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引入迁移学习并使用最佳训练方式使模型分割精确率提高了22.48个百分点;TMU-Net网络模型在果心分割任务中实现了96.72%的精确率,与U-Net、PSPNet、DeeplabV3+网络对比,精确率分别提升了14.28、9.98、7.15个百分点。该方法能够精准、有效地实现果心分割,可为实现苹果内在品质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模型 图像分割 果心分割 TMU-Net网络 多重残差空洞卷积 Transformer 迁移学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多基因联合方法鉴定新疆野生羊肚菌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23份来自新疆4个代表性地区的野生羊肚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1α(EF-1a)、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1)和小亚基(RPB2)联合分析技术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新疆羊肚菌的科学分类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区分布7种野生羊肚菌,包括黑色羊肚菌5种,分别是Mel-13、Morchella eohespera、Mel-33、Morchella pulehella 和 Morchella odonnellii(新种);黄色羊肚菌 2种,Mes-6和Morchella dunensis(新记录种).多基因联合分析法能够更明确地确定羊肚菌属种的分类地位,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多基因联合 野生羊肚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是羊毛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和手段,但是现有贴壁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效率低,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法对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效果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率和细胞纯度.采集新生羔羊的耳皮肤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培养2~3天后进行传代分离,直至获得高纯度的成纤维细胞,该过程用时约7天.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纯度达100%.该实验采用优化的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分离成纤维细胞,提高了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效率,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细胞纯度.

关键词: 绵羊 成纤维细胞 皮肤组织 分离培养 双酶消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四川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是我国一类传统药用真菌的统称,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药用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se.以此为实验菌株,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野生四川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对上述5因子进行单因子试验,从中筛选出4因子再进行正交试验.在试验范围内野生四川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KH2PO4,最适pH 7.0,温度30℃.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麦芽糖30.0 g/L、牛肉膏5.0 g/L、KH2PO41.0 g/L、pH6.0.针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多糖、三萜、多酚、抗坏血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该野生四川灵芝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野生药用真菌 灵芝 生物学特性 抗氧化活性 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肥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的减肥模式,为滴灌冬小麦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N240 P105 K37.5)和空白处理(N0 P0 K0)为对照,设置4个减肥处理,测定滴灌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4个减肥处理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以T3处理产量最高,为9673.54 kg/hm2,增产幅度36.8%;减量施肥下干物质积累增长变化趋势与常规种植、空白对照表现一致,均在拔节期快速增长,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T3处理的花前、花后干物质转运量相比T5处理显著增加30.2%、29.4%,其他减肥处理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籽粒贡献率差异不显著;T3处理的小穗数、穗长、株高、单穗粒重4项指标上表现最佳,为16.57个、6.69 cm、84.87 cm、2.13 g;对比常规施肥,减肥处理氮、磷肥农学效率提高在1.6~20.19 kg/kg和5.13~59.00 kg/kg;偏生产力提高在2.25~45.53 kg/kg和5.13~116.91 kg/kg.[结论]化肥减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且氮磷肥的合理配施有利于产量的增加;T3减量施肥模式(N240、P52.5、K37.5)更适合新疆.

关键词: 化肥减施;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养分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防治措施下2种诱捕器对苹果蠹蛾田间诱集效果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在无防治措施、迷向丝防治措施、迷向丝+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4种条件下,三角型诱捕器与纸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以及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2020年在石河子152团果园设置各防治区,悬挂2种诱捕器,在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期调查各诱集点的苹果蠹蛾成虫的诱捕量及发生动态.[结果]纸型诱捕器在各防治措施下的诱捕效果均好于三角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在不同天气变化中的适应性好于纸型诱捕器;各防治措施中,迷向丝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好于综合防治区,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纸型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1494只>933只),与化药防治相比,迷向丝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显著(P<0.05).

关键词: 苹果蠹蛾;性诱剂;诱捕器;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施不同水溶性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分布及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磷的形态影响着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分布.研究滴灌施肥中不同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磷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实验站开展滴灌玉米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磷酸脲(UP)、磷酸二氢钾(MKP)、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不施磷肥(CK)?6个处理,除CK不施磷肥外,其余处理灌溉量及氮磷钾投入量均相同.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在滴头下、根系、宽行3个位点,在垂直方向0—10、10—20、20—40?cm处采集土样,测定pH、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采集玉米地上部植物样品,测定茎、叶、穗器官磷素含量.在完熟期测产,计算磷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与DAP和CK处理相比,UP处理能显著降低0—40?cm土层土壤pH,开花期UP处理土壤pH较CK和DAP分别降低了0.20和0.32个单位,成熟期分别降低了0.24和0.31个单位,MAP、APP和MKP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滴头下0—10?cm土层土壤pH.UP处理土壤有效磷在0—40?cm土层的分布最均匀,APP处理10—20?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UP和MAP.玉米开花期APP、UP、MAP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DAP分别增加了65.47%、44.18%和23.14%,成熟期分别增加了58.08%、40.13%和127.89%.APP处理的玉米穗、叶和总磷素积累量均最高,开花期较DAP分别显著增加了29.22%、43.97%和22.43%,成熟期较DAP分别增加了65.39%、26.63%和50.60%.APP、UP、MAP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DAP分别增产了18.03%、11.64%和9.46%,磷肥利用率分别较DAP增加了29.62个百分点、13.65个百分点和9.93个百分点.APP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DAP增加了18.03%和174.9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和磷素积累量与0—20?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正相关,与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弱.[结论]速效磷的分布与土壤pH的变化高度一致.酸性水溶性磷肥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玉米根系周围土壤pH,磷酸脲的影响范围可达滴头周围0—40?cm土层,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仅在滴头周围0—10?cm土层范围内有影响,而磷酸二铵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滴施磷酸脲土壤中速效磷在0—40?cm土层中的分布较均匀,其在10—20?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低于聚磷酸铵并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磷肥利用率与10—20?cm土层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因此,滴施聚磷酸铵的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高于其它磷肥处理.综合3年试验结果,在新疆滴灌玉米生产中,水溶性磷肥中以聚磷酸铵最优,其次是磷酸脲和磷酸一铵等酸性磷肥,应减少磷酸二铵等碱性磷肥的施用.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滴灌施肥 水溶性磷肥 玉米 土壤磷素分布 磷素吸收 磷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冷与冷藏过程中酱卤牛肉风味逸散行为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风冷与冷藏过程中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行为,为酱卤牛肉的风味保持与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明确酱卤牛肉在风冷(中心温度从50℃降至10℃,风速2ms-1,降温时间90 min)和冷藏(4℃贮藏0、6、18、30、42和54 h)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揭示酱卤牛肉中关键风味活性物质的逸散行为.[结果]E-nose结果表明,风冷阶段,刚出卤煮罐、风冷前和风冷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主要由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差异导致;冷藏0、42和54 h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是导致差异的主要风味物质,而冷藏6、18和30 h后风味轮廓没有显著性差异.HS-SPME-GC-MS结果表明,酱卤牛肉在风冷阶段分别鉴定出39、31和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13 636.18、9 799.21和8 213.86 μg·kg-1,总含量降低39.8%;冷藏阶段分别鉴定出36、36、34、34、31和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7 712.65、6 196.00、5 319.42、4 732.69、5 295.05和4 281.82 μg·kg-1,总含量降低44.5%.冷藏是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的主要阶段.OAV分析表明,风冷阶段共有18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桉叶油醇、月桂醇、戊醛和左旋香芹酮在风冷前全部丢失;3-羟基-2-丁酮、苯乙醇、香叶基丙酮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81.3%、64.0%、63.7%和55.1%.冷藏阶段共有15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乙酸异丁酯、庚酸乙酯在贮藏6 h后全部丢失;茴香脑、丁香酚、草蒿脑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63.9%、63.8%、58.1%和53.9%.[结论]冷藏是酱卤牛肉风味活性物质丢失逸散的主要阶段;风冷和冷藏过程中醇类、酮类、酯类和酚醚类化合物更容易发生丢失逸散;丢失逸散的风味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香辛料.

关键词: 酱卤牛肉 风冷 冷藏 风味逸散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子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瓜子仁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和重要的油料作物,也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作者综述了几种南瓜子深加工产品及其综合利用现状,包括南瓜子休闲食品、南瓜子蛋白质及肽产品、南瓜子油、南瓜子粉等.旨在为开发南瓜子系列新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南瓜子;深加工;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