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用猪场粪污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沼液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变化规律,提出沼液最大承载量。[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液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结论]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增加,增幅顺序为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氮含量。为避免因土壤速效磷的过剩而流入水体,利用猪场粪污沼液种玉米,施用量应控制在118.73 t/hm2以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栽培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水平研究
《玉米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接种,利用分离纯化的玉米大斑病强毒力菌株和混合菌株对2008~2009年从东北地区收集的269份玉米品种进行温室和大田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温室鉴定条件下这些栽培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较低,田间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处理整体表现抗玉米大斑病水平较高。田间人工接种处理高感病品种(HS)占0.37%,感病(S)品种占4.83%,中抗(MR)品种占31.60%,抗病(R)品种占55.02%,高抗(HR)品种占7.80%;温室人工接种处理高感品种占64.31%,感病品种占21.56%,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仅占3.72%;田间自然发病处理高感病品种为0,感病品种占1.11%,中抗品种占10.40%,抗病品种占22.68%,高抗品种占65.8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共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类化合物,选用强毒农杆菌菌株以及不同的外植体和筛选剂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豆遗传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报道的大豆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2.6%。文章对近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二酞甘油酞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关联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原红牛二酞甘油酞基转移酶2(DGAT2)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DGAT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呈显著相关,脂肪:AA型极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B型和B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AA型显著高于AB型(P<0.05),极显著高于BB型(P<0.01),而AB型又显著高于BB型(P<0.05);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结果提示,DGAT2基因对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以初步推断DGAT2是控制这些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低脂及高干物质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关键词: 草原红牛 二酞甘油酞基转移酶2 PCR-RFLP 泌乳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在小鼠子宫蜕膜中的转录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细胞中的转录。获取正常的小鼠子宫蜕膜组织和人工诱导蜕膜化组织,同时利用酶消化分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蜕膜化,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组织或细胞中的转录。结果表明: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正常蜕膜化组织以及人工蜕膜化组织中mRNA水平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后仅有SSAT和SMS mRNA发生显著的变化。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子宫蜕膜中转录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可能引起细胞内多胺水平的变化,从而对细胞增殖具有调节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