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测分析了黑土长期不同施肥30年后不同形态的活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氮磷和氮磷钾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无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区组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在122%~258%和237%~351%之间,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在72%~98%和83%~112%。黑土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对施肥的响应灵敏度为,轻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因此,轻组有机碳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较好指标。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活性有机碳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三年定位试验,在东北春玉米连作区比较了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与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以期评价两种施肥方式对黑土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量,Opt)处理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最高。农民习惯施肥1(氮肥85%基肥+15%种肥,Tra1)和农民习惯施肥2(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入,Tra2)处理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大,残留硝态氮下移明显。与Opt处理相比,三年连作后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0倍,60—90 cm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4~3.3倍。Opt处理可显著降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因施肥方式不同而差异显著,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最高达400.9 kg/hm2。Tra2处理氮盈余最小,但以残留Nmin为主。氮肥一次性基施使氮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多,且易导致土壤残留硝态氮下移,从而对东北黑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损失。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玉米 氮肥效应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实地氮素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扬两优6号和培两优3076水稻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基于SPAD值的氮素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AD预设阈值的增加,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也随之增加。实时氮素管理条件下,水稻扬两优6号和培两优3076均以SPAD值为41处理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该处理在籽粒产量不降低的同时节约了12.8%~33.3%的氮肥用量;而实地氮素管理条件下,水稻扬两优6号和培两优3076均以SPAD值为39~41处理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该处理在籽粒产量不降低的同时节约了23.1%的氮肥用量。鉴于实地氮素管理在田间易于操作,因此建议采用将39~41作为水稻关键生育期指导氮肥施用的SPAD阈值。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实时实地氮素管理 SPAD阈值 氮素利用率

磷酸胆碱合剂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东北地区低温冷凉气候区密植条件下玉米叶片早衰现象,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磷酸胆碱合剂对京单28和先玉335叶片衰老相关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叶片保绿度、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化控处理后,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57%~23.40%,保绿度提高了4.5%~13.9%;SOD、POD、CAT活性在中高密度条件下较对照升高了4.76%~21.64%,MDA含量较对照降低4.39%~11.82%;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京单28产量最高增加了398.3kg/hm2,先玉335产量最高增加了774.2kg/hm2。以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各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MDA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外(r=-0.810**),其余都表现出正相关,其中POD活性(r=0.660*)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磷酸胆碱合剂可以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

关键词: 玉米 化学调控剂 衰老生理 产量

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及骨干系大田全生育期的耐旱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减产率对31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进行耐旱性直接评价。同时,通过31份玉米杂交种的大田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候选形态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耐旱鉴定指标。根据确立的形态指标,对68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性间接评价。结果表明:(1)在31份玉米杂交种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杂交种6份、耐旱性强杂交种12份、耐旱性中度杂交种5份、耐旱性弱杂交种7份和耐旱性极弱杂交种1份;(2)株高和茎粗可作为大田条件下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耐旱鉴定形态指标;(3)在68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自交系6份、耐旱性强系21份、耐旱性中度系28份、耐旱性弱系7份和耐旱性极弱系6份。研究结果将为吉林地区耐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干旱胁迫 耐旱性评价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佳木斯地区洪河农场土壤线虫优势属的分布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佳木斯地区洪河农场土壤线虫优势属的分布。[方法]研究了佳木斯地区洪河农场土壤线虫优势属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线虫优势属分布的影响。[结果]盘旋属(Rotylenchus)集中分布于赤小豆地和玉米地,玉米地中Rotylenchus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节片线虫属(Macroposthonia)和锉齿属(Mylonchulus)集中分布于林边湿地,其中Mylonchulus的分布表现出表聚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的分布产生影响,不同土壤线虫属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土壤线虫 优势属 垂直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洪河农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体外去除胆固醇特性

中国酿造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4株酸菜来源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其降胆固醇能力受胆盐浓度和胆盐种类的影响,当牛胆盐的添加浓度为3g/L时,降胆固醇能力达到最高(9.67mg/g~21.32mg/g[干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胆盐,降胆固醇能力不同,依次为牛磺胆酸钠>混合胆盐>甘氨胆酸钠。其产生的游离胆酸的量与胆固醇移除能力呈正相关,且以在牛磺胆酸钠存在下最佳。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胆盐 胆固醇 胆盐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耐盐碱转基因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盐渍化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碱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品种。科研工作者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基因,并已通过耐盐碱相关基因遗传转化,获得了一些耐盐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该研究就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玉米耐盐碱基因的遗传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耐盐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传统发酵制品来源乳杆菌黏附相关表面特性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乳杆菌黏附相关表面特性,以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的10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株的疏水性、自聚力、对致病菌的共聚力及Caco-2细胞体外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菌株中,菌株C88的疏水性和自聚力均明显高于其它菌株。菌株K25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有较强的共聚力,分别达到48.05%和53.76%。而菌株C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共聚力最高,分别为40.03%和34.09%。另外,采用2M胍-HCl和5MLiCl方法提取了菌株C88的表面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表面蛋白集中在25~45 ku之间。与其他受试菌株相比,菌株C88和K25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特性,可用作益生菌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 乳酸杆菌 黏附 益生特性 表面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蛋白干酪发酵剂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发酵剂对牛乳或豆乳的发酵特性,对6株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酸度、pH、胞外多糖、黏度、游离氨基氮、双乙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牛乳中,XZ3303的产酸能力最强,QH27-1滴定酸度最高;在豆乳中,QH48-3-2滴定酸度最高,并且在豆乳中的酸度明显高于牛乳。乳酸菌在豆乳中的黏度值都明显高于牛乳,并且豆乳中的黏度变化曲线有二次产黏的现象,有利于发酵乳口感的改善。XZ3303、XZ10303、QH27-1、QH48-3-2发酵乳产双乙酰能力较强;XZ3303和QH27-1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菌株。通过感官分析并结合理化指标综合考虑,选择了在豆乳和牛乳中都能优势生长的L.Lactis subsp.Cremoris QH27-1和L.Lactis subsp.Lactis XZ33032株乳酸菌作为制作双蛋白干酪的发酵剂。

关键词: 发酵剂 乳酸菌 干酪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