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硒对镉胁迫下白术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硒对镉胁迫下白术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白术种植中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水培试验,利用1/2 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白术幼苗30 d后,按营养液中单独加入4 mmol/L镉及不同浓度的硒(Na2SeO3)(10、20、40、60、80和100μmol/L)分别与4 mmol/L镉混合设7个处理,另设不添加镉和硒的营养液处理为对照,48h后取各处理的白术叶片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镉胁迫导致白术的H2O2和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CAT)酶活性下降。在镉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的硒后,白术抗氧化系统出现不同的反应。当加入相对较低浓度(10~60μmol/L)的硒对,SOD和CAT酶活性显著增加,而H2O2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表明镉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有所减轻;而加入相对较高浓度(80~100μmol/L)的硒对,SOD和CAT酶活性下降,H2O2和丙二醛水平上升,表明镉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没有缓解。【结论】较低浓度的硒处理有利于增强镉胁迫下白术幼苗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钾调控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冷浸田是典型低产稻田,其施肥结构和模式与普通稻田应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在普通稻田施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肥料结构,探索冷浸田最佳施肥模式,为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以水稻产量为目标,通过测定产量构成因素、水稻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冷浸田施肥模式,提出冷浸田最佳施肥用量。【结果】土壤速效磷含量介于2.7~7.3 mg/kg之间,速效钾含量介于20~80 mg/kg,明显低于普通稻田(平均速效磷11.5 mg/kg,平均速效钾95.8 mg/kg),是冷浸田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施肥可以极大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PK、NP2K、NPK1、NPK+Zn和NPK2处理的产量比不施肥(CK)或习惯(FP)高20%~30%左右。在氮磷钾基础上增施锌肥、硅肥和钾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降低磷肥和钾肥用量则有降低产量的趋势。连续三年种植水稻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呈现平稳,速效磷有增加趋势。施肥处理水稻籽粒和茎部钾含量明显高于CK,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CK和习惯施肥处理。相对于NPK、CK、FP处理,增施磷、钾肥,添加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氮、磷、钾累积量。【结论】鄂东南低丘区冷浸田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是主要营养限制因子,需要长期加大磷、钾肥施用量;该地区冷浸田适宜施肥量为N 180、P2O590~108、K2O 120~144 kg/hm2,同时配施锌肥和硅肥,连年施用可保证冷浸田水稻的稳步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黑斑病菌JZHB_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基的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12个萝卜黑斑病菌(Alternaria sp.)菌株里筛选产孢最多的菌株,从8种培养基(PDA培养基、PS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D培养基、面粉培养基、豆芽培养基、玉米培养基、杏仁培养基)中筛选其最适合的培养基,研究温度、光照、培养时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个菌株中JZHB7菌株产孢最多;豆芽培养基为JZHB7产孢的最佳培养基;JZHB7孢子15℃时萌发率高,0℃时萌发率低;JZHB7培养4~7 d菌丝生长较快,10~13 d生长较慢;日光灯照射培养2 h产孢量多,照射培养24 h产孢量少。
关键词: 萝卜黑斑病菌(Alternaria sp.) JZHB7菌株 生物学特性 产孢量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MBF1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同源比对,对大麦MBF1s基因进行了电子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及编码蛋白质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大麦MBF1家族3个成员Hv MBF1a、Hv MBF1b和Hv MBF1c,三者所编码蛋白质均包含典型的MBF1和HLH结构域,无可识别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均为亲水性蛋白,含有数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电子表达谱结果表明,3个成员在大麦的大部分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而Hv MBF1a和Hv MBF1b对所分析的胁迫处理响应不明显,Hv MBF1c的表达受各种处理的剧烈诱导,Hv MBF1c可以作为大麦和其他作物抗逆性分子育种的重要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南不同旱地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面积调查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鄂西南恩施市6种不同旱地种植模式施肥状况和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树的施氮量达到了(835.5±417.8)kg/hm2,是所有模式中最高的;蔬菜的磷钾肥施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磷、钾和氮肥的比例以茶树最低(1∶0.09∶0.07);不同模式土壤p H以茶园最低(5.0),果园最高(6.0)。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蔬菜地和烟叶土壤最高,有机质和碱解氮以果园土壤最低。本研究发现旱地土壤施氮量与土壤p H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量及施钾量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甘薯膳食纤维成分及物化特性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晰超微粉碎对甘薯膳食纤维成分及物化特性影响,从而拓展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甘薯渣经筛法制备膳食纤维再进行超微粉碎处理,以大豆膳食纤维为对照,比较不同膳食纤维成分及物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与大豆膳食纤维相比,甘薯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糖醛酸含量,持水性、吸水膨胀性、葡萄糖吸收能力和α-淀粉酶抑制能力显著高于大豆膳食纤维(P<0.05)。甘薯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后,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含量上升,淀粉、纤维素含量下降,蛋白、灰分等含量无明显变化;各项物化特性指标均显著上升(P<0.05)。大豆膳食纤维、甘薯膳食纤维及超微粉碎后甘薯膳食纤维粒径分别为34.59、24.43、18.27μm,扫描电镜下,膳食纤维呈片状多孔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