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InDel标记分析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遗传多样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薯育成品种进行亲缘关系评价,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并有效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23对InDel引物对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扩增出56个条带,其中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4.6%.多态信息量(PIC)、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4098、0.4451、0.6003、0.446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群体数在K=2时ΔK达到最大值,K=4时有个小高峰;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在2个组群内均匀分布,南方薯区大部分(72.97%)汇聚在组群2.主坐标分析(PCoA)中南方薯区有部分汇聚,整体没有划分出明显的簇群.聚类结果将群体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的品种在类群Ⅰ、Ⅱ、Ⅲ和Ⅳ中均匀分布,南方薯区主要(77.03%)集中于类群Ⅳ,这一聚类结果与群体结构研究、主坐标分析基本一致.通过系谱分析筛选出登记品种的13个主要亲本材料,各育种单位存在重复利用亲本进行正反交培育的情况.本研究将分子标记结果与系谱信息相结合,初步表明中国甘薯登记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为甘薯的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毒素共性结构短肽串联表达及功能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毒素是一类具有抗虫功能的微生物蛋白。将前期基于Bt Cry毒素家族氨基酸序列及结构信息设计获得的呈现Cry毒素共性结构的3个短肽,拼接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长链多肽(Bt Cry-GXJG-11),以期研发Bt Cry毒素杀虫功能的模拟物及制备Bt Cry毒素检测用广谱抗体的免疫原。分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Bt Cry-GXJG-11与Bt Cry毒素靶标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钙黏蛋白受体(HaCad-TBR)存在互作效应,并初步明确了两者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244TYR。经原核表达,获得了质量浓度为0.5 mg/mL的Bt Cry-GXJG-11纯蛋白,测得其与HaCad-TBR的亲和力常数(KD)为2.151×10-7mol/L。室内生测试验表明,Bt Cry-GXJG-11对棉铃虫具有一定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为27.5%;且以其免疫的小鼠血清能同时识别6种Bt Cry毒素(Cry1Ab、Cry1Ac、Cry1Ah、Cry1B、Cry1C、Cry1F)。
关键词: Bt Cry毒素 共性结构 分子互作 杀虫活性 广谱抗体 棉铃虫


木耳双翅目虫害调查及杀虫剂筛选
《食用菌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我国木耳(Auricularia spp.)主产区栽培中双翅目虫害种类,筛选适宜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对8个不同地区黑木耳(A.auricula)、毛木耳(A.cornea)和玉木耳(A.cornea,white variety)的虫样进行采集,采用形态特征与线粒体CO I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从采集的14种双翅目虫样中,鉴定出5科9种危害木耳的昆虫,其中眼蕈蚊科种类最多,为害范围最广;异迟眼蕈蚊是木耳栽培中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治的种群.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的室内毒力,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对异迟眼蕈蚊的杀虫效果最好,LC50为15.122 mg·L-1;其次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其LC50分别为28.488、29.131 mg·L-1.采用喷雾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毛木耳产量的影响,从前三潮总产量比较发现,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2096.00±29.26)g,1/1000:(1878.00±4.36)g]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所有处理,其次为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建议在毛木耳栽培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苦参碱三类杀虫剂轮换使用.


MSTN基因编辑湖羊胫腓肌的转录组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肌肉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月龄MSTN基因编辑湖羊(试验组)和野生型湖羊(对照组)胫腓肌为对象,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MSTN编辑湖羊编辑形式,在此基础上开展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并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共有1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基因上调,84个基因下调,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生热作用、FOXO和AMPK信号通路,表明MSTN基因可能通过以上信号通路参与湖羊生长发育调控.[结论]MSTN基因编辑湖羊可能通过FOXO和AMPK、氧化磷酸化、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生热作用等与动物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其生长发育.
关键词: 湖羊 MSTN基因 CRISPR/Cas9 转录组测序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到稳定保护.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50 nm,Zeta电位约-50 mV,质量浓度1.0 mg/ml的CTA1-DD蛋白投入制备的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载药率 25.33%,包封率 86.56%.体外模拟释放试验结果显示CTA1-DD蛋白可在 7d内缓慢释放.将CTA1-DD蛋白与PRV灭活抗原混合后,接种至小鼠鼻腔,结果表明,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能够同时诱导更高的血清IgG抗体和黏膜IgA抗体表达,证明了其作为黏膜佐剂的高效性.
关键词: CTA1-DD蛋白 O-羧甲基壳聚糖 硫酸葡聚糖 纳米颗粒 佐剂活性


钢渣混合基质对大花绣球扦插生根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钢渣混合基质对大花绣球扦插生根的影响,创制可部分替代常规扦插基质、实现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的新型基质,本试验以常规扦插基质(泥炭+珍珠岩)为对照(CK),研究在其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T1)、20%(T2)、30%(T3)和40%(T4)钢渣的条件下,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大花绣球‘红粉佳人’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混合基质的pH值、电导率和容重均显著高于CK,T2处理通气孔隙度高于其他处理,但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无显著差异;扦插苗地上部分生长表现为:各处理鲜重和干重均大于CK,茎粗除T4处理外均大于CK,株高除T4处理外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扦插苗根系生长表现为:根长为T2>CK>T1>T3>T4,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为T2>T1>CK>T4>T3,根尖数为T2>CK>T1>T4>T3,各处理平均根直径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CK,且以T2处理最高;扦插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T2>T4>T3>CK>T1。根系生长发育指标权重排序为:根系活力>平均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长;冗余分析发现,基质pH值、电导率、通气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是影响插穗根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综上,添加体积分数为10%~40%钢渣的混合基质均能够用于大花绣球扦插育苗,其中以20%(T2)的效果最好,可显著改善插穗成活率、生长状况和根系发育。本研究证实了钢渣作为花卉新型育苗基质部分替代泥炭、珍珠岩等常规不可再生基质的可行性,既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能实现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


辣椒CaSYT1的鉴定及其在疫霉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初探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辣椒(Capsicum annuum)编码突触囊泡结合蛋白(Synaptotagmin,SYT)基因CaSYT1在辣椒应答疫霉侵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蛋白保守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疫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瞬时表达、基因沉默等方法对CaSYT1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aSYT1含有1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和2个C2结构域,定位在细胞膜;CaSYT1的转录水平受疫霉侵染以及外源SA的诱导,且在疫霉侵染以及外源SA处理下CaSYT1启动子活性被激活并驱动了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CaSYT1的瞬时表达能够诱发辣椒叶片内H2O2的大量积累,触发了明显的过敏性细胞坏死;CaSYT1沉默增强了辣椒应答疫霉侵染的抗病性,且伴随着CaPR1、NPR1、CoDEF1抗病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暗示CaSY1在辣椒应答疫霉侵染中起负调节作用,而其瞬时表达却能触发H2O2的积累和过敏性细胞坏死,表明CaSYT1以不依赖于细胞坏死和H2O2积累的方式在辣椒应答疫霉侵染中起着负调节作用.
关键词: 辣椒 CaSYT1 疫霉 基因鉴定 信号通路 表达分析


不同光质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代谢产物影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将转色后的蛹虫草罐头瓶分别置于黑光(BK)、白光(W)、青色光(CY)、红光(R)、蓝光(BE)、洋红色光(CA)、太阳色光(SU)、黄光(Y)和绿光(G)9种光质条件下培养,分析不同光质条件下蛹虫草子实体色泽、生物量、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光质Y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颜色最优;光质Y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29.97 g和2.45 mg/g;光质W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8.95 mg/g;光质BE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虫草素含量最高,为0.30 mg/g;蛹虫草子实体被检测出的氨基酸种类有17种,其中光质BE处理的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5.32 g/100 g。结论:光质Y有助于提高子实体色泽、生物量和腺苷含量,光质W有助于提高子实体多糖含量,光质BE有助提高虫草素和总氨基酸含量。


鹅VDR基因克隆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是一类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参与调控动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具有生物活性的VD3代谢物1,25(OH)2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试验旨在克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鹅VDR多克隆抗体,为后续开展VDR介导VD3调控鹅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方法获得鹅VDR基因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通过基因合成和亚克隆方法构建鹅VDR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后获得鹅VDR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鹅VDR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残基。该编码蛋白与鸡V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1.4%,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N-端含有核定位序列,且含有DNA结合域和配体结合域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试验成功构建了pET-30a(+)-VDR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鹅VDR重组蛋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高达90%以上,且大小符合预期(52 ku)。试验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其抗体效价>1∶1 093 500;除肝脏组织外,该多克隆抗体在产蛋鹅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均能够识别天然VDR蛋白的2种亚型。【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鹅VDR基因CDS序列,并制备了兔抗鹅VDR多克隆抗体,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用于后续鹅体内VDR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