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快速检测技术对实现食品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修饰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优势;此外,聚多巴胺及其修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基于这些优点,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在食品安全评价、环境监测、生物分析等领域的运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光学、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一些设计和应用,以体现其明显的应用优越性。最后,对多巴胺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对多巴胺在食品快速检测新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巴胺 衍生物 快速检测 传感器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地区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情况调研分析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南美白对虾因生长快、盐度适应广、抗病力强等特点,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温棚养殖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养殖模式,其风险低于大棚养殖,相比于外塘养殖能够大大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具有占地面积小、养殖风险分散、养殖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能够做到反季节养殖与保温延后上市等特点,近年来也获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2020年末,全国气温逐渐走低,各地在相继宣布正式进入冬季的同时,也迎来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天气,不少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对后市涨价无望,打算放弃冬季保温养殖,尽管虾价很低,也只能提早上市售卖。罕见低温天气对于温棚养殖的设施水平与管理措施也提出了挑战,为此,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江苏如东、浙江萧山两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与市场行情,并采访了如东黄氏水产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书平和宁波天邦南美白对虾产品经理刘宝彬,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专家解读青虾育种、养殖策略、饲料投喂及病害防控技术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11月,由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淡水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泰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傅洪拓研究员、蒋速飞副研究员、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国勤研究员、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邹宏海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波研究员、扬州大学张晓君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杨智景博士、湖州师范学院丁志丽副教授8位嘉宾为大家做了精彩的青虾专题报告。各位嘉宾从青虾产业现状、养殖技术、病害探讨以及消费市场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逐一深挖并互动交流,为到场的从业者支招如何养好青虾、卖好青虾。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任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构建的CycleGAN由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构成,为防止网络退化,生成器由Resnet构成,用以学习含噪数据与无噪数据之间的特征映射;为提高网络的分辨率和准确性,选用PatchGAN作为判别器;同时,在传统对抗损失的基础上,添加循环一致性损失,用以提升网络训练的稳定性。完成网络构建后,针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调整网络参数,训练和测试网络,分析去噪前后数据的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并通过计算单道数据频谱,进一步分析局部去噪效果。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消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且去噪效果优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CycleGAN 地震数据 随机噪声 去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的神狐峡谷谷底块体搬运沉积特征及其对深水峡谷物质输运过程的指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对于远离陆地的海底峡谷,通常认为浊流是物质搬运的主要营力。受限于探测精度和复杂作业环境影响,使用常规地球物理资料对深水海底峡谷尤其是对谷底沉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刻画不够精细。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采集的高分辨率多波束、旁扫声呐和浅地层剖面资料,对神狐峡谷群中的一条峡谷的谷底表面及部分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峡谷谷底浅部地层并不像它平滑的表面那么简单,而是由大量内部杂乱弱反射、厚度在8.4 m及以下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组成。峡谷中下游块体搬运沉积体大都沿峡谷走向整体呈条带状展布,不是直接来源于相邻的峡谷脊部。研究认为在特定沉积环境下(例如高海平面时期),陆坡限定性峡谷谷底的块体搬运沉积过程的重复进行是峡谷谷底物质输运的重要途径,与浊流共同雕刻了峡谷的地形地貌。基于AUV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将是研究海底浅表层沉积过程和保障海底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海底峡谷 物质输运 水下自主航行器(AUV) 块体搬运沉积 神狐峡谷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SH-CL38站位的粒度特征及沉积记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物质来源、地貌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过程复杂,海底滑坡和浊流频发。虽然通过地球物理(多波束和反射地震等)能够识别出数米至百米的滑坡体,但对于浅层海底重力流、浊流和异重流等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识别还受到很多限制。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群12号峡谷脊部下游的SH-CL38站位岩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测试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将该站位岩芯划分为3个层段:第Ⅰ层段(0~285 cm)、第Ⅱ层段(285~615 cm)以及第Ⅲ层段(615~800 cm)。其中第Ⅱ层段的粒度参数、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其他层段,这表明该层段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发生了突变。而且第Ⅱ层段的285~505 cm和505~615 cm具有明显不同的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粒度数据也分布在C-M图上不同的区域。基于此,我们认为该站位的异常沉积层是受深水沉积作用和末次冰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285~505 cm层段发育浊流沉积,而505~615 cm层段可能是浊流或重力流引发的沉积物失稳。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浊流 沉积环境 神狐海域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isin Z复配剂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协同抑菌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乳酸乳球菌K6产生的nisin Z与几种常见添加剂(EDTA二钠、双乙酸钠、柠檬酸钠、山梨酸钾)和高效的抗生素(多粘菌素B)联合作用,探讨nisin Z复配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应。通过96孔板测定nisin Z与9种抑菌物质的最小抑制浓度,进而确定nisin Z和几种抑菌物质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最低使用量。使用棋盘法测定nisin Z复配剂联合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制浓度(FIC),根据时间-杀菌试验确定nisin Z复配剂在不同时间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协同抑菌效果。结果显示,nisin Z复配剂对革兰氏阳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12 h内未有明显的协同抑菌效果;nisin Z(1.25 BU/mL)与EDTA二钠(0.25 mg/mL)联用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要高于两者单独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说明二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1.25 BU/mL的nisin Z与0.1μg/mL的多粘菌素B联用在3 h内对大肠杆菌有协同抑菌效应。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Z 抑菌物质 协同作用 食源性致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物和环境因子对鱼源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在贮运和加工过程中极易腐败,微生物是引起腐败的主要原因,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分别是低温有氧贮藏海水鱼和淡水鱼时的特定腐败菌。为探讨环境因子和底物对特定腐败菌的影响,以源自大黄鱼和罗非鱼中的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为对象,探究不同底物、温度、pH和NaCl影响下的菌体生长动态,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生长曲线,定量分析对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λ)的影响,并使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其μmax与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底物对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生长影响较为明显;而温度对其生长影响最为显著,是影响腐败速率的决定性因素;pH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影响较大,pH为7时其μmax高于pH为6时,但对假单胞菌无明显影响,pH为4和5时,两者均不生长;NaCl含量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NaCl含量的升高,其μmax和λ降低。该研究可为探究水产品腐败菌调控因子筛选、靶向抑菌和延长产品货架期等提供支撑。

关键词: 水产品 特定腐败菌 环境因子 腐败希瓦氏菌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鱼粉、发酵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基础蛋白源配制了牛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3 g·kg-1 (T0)、4.4 g·kg-1 (T1)、7.4 g·kg-1(T2)、10.5 g·kg-1 (T3)、12.7 g·kg-1 (T4)的等氮等脂饲料。将750尾卵形鲳鲹(81.0±0.5) g随机分为5组(每组150尾,分为3个平行),试验为期56 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卵形鲳鲹肠道内共获得87 707条序列,能够注释到数据库的OTUs数目为5 130 (95.3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软壁菌门、螺旋体门为优势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T2组中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T1和T4组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P<0.05)。随外源性牛磺酸的添加,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补体C4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ToTLR-1、ToTLR-2、ToTNF-α和ToIL-1β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1、T2和T4组的ToNFkB P6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和T4组ToIL-1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试验结果显示,外源牛磺酸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牛磺酸 肠道微生物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凡纳滨对虾的微生物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贮藏4周后虾仁的OTU数量最少,整虾与去头尾虾的OTU数量相对较多;2)各组样品的赵氏指数(Chao)、艾斯指数(ACE)和香农指数(Shannon)逐渐减小,辛普森指数(Simpson)增加,即贮藏过程中样品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3)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是各组样品的最初优势菌,弓形菌属(Arcobacter)在去头尾虾和整虾中存在较多。微冻4周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成为优势腐败菌;4)属水平上的热图和关键物种分析显示,3种形式的对虾菌种组成和比例有所差异。综上,凡纳滨对虾贮藏时间和形态不同,其表面微生物种类、丰度等差异显著,在冷链流通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抑制微生物优势以保障产品品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冻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