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气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色谱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绒螯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对评估其营养价值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脂肪酸提取试剂和甲酯化试剂,测定结果参差不齐,很难对中华绒螯蟹中丰富的脂肪酸准确定量。研究通过比较4种常见的脂肪提取试剂、2种脂肪酸甲酯化试剂,确定以氯仿-甲醇(1∶1, v/v)为提取试剂,含2%硫酸的甲醇溶液为甲酯化试剂,建立了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按照程序升温的条件,采用DM-2560毛细管色谱柱(100 m×0.25 mm×0.20μm)分离37种脂肪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37种脂肪酸在0.5~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2)为0.998 1~0.999 9,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2 mg/100 g和0.04~0.06 mg/100 g;以棕榈酸和硬脂酸进行加标回收验证,在1、2、10 mg/100 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0%~97.5%,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31%~7.90%。该方法应用于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肌肉中共测得3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为12~24,脂肪酸总含量为281.03 mg/100 g,其中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主要脂肪酸。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样品用量少,且定性可靠,定量准确,能检测较多的脂肪酸种类,适用于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中华绒螯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南部与鄂尔多斯中南部中生代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比较性研究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引言全国油气资源最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生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油区中生界的石油资源量分别占比41.3%、97.1%和26.31%。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近海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发育中生界,并普遍发育侏罗系、白垩系2套有效烃源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胶州湾海域15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Hg、Cd、Pb、Zn、Cu、Cr、As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对海洋沉积物质量进行标准分类,利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呈现由岸向海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且胶州湾东部近岸区域高于西部区域。经计算评价,胶州湾内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规定的第一类沉积物标准,研究区东侧部分站位达到二类和三类标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属清洁-轻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胶州湾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剂量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虹鳟体内的代谢残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给药剂量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70.48 g±5.41 g)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挑选健康虹鳟257尾,分为低剂量组(126尾,随机分为21个亚组,每组6尾)和高剂量组(132尾,随机分为22个亚组,每组6尾),在(15±2)℃条件下,分别以20、50 mg/kg生产实际使用剂量ENR对虹鳟进行单次口灌,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其肝脏、肌肉、皮肤、肾脏、血浆和剩余组织,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各组织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药代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 mg/kg剂量下,ENR在虹鳟肝脏、肌肉、皮肤、肾脏、剩余组织和血浆的药物达峰浓度(Cmax)值分别为13.349、11.164、23.378、114.196、33.762 mg/kg和3.361 mg/L,药物消除半衰期(t1/2z )分别为100.928、60.780、67.283、111.586、56.523、320.705 h; 50 mg/kg剂量下,ENR在虹鳟对应组织的Cmax值分别为43.302、35.909、53.315、305.098、121.254 mg/kg和8.456 mg/L,t1/2z 分别为204.193、115.639、102.405、121.852、201.834、325.593 h;两种剂量下虹鳟各组织均能检出环丙沙星,且高剂量下ENR及其代谢物CIP在虹鳟体内的吸收速度及程度均大于低剂量组,两种剂量下ENR和CIP均分别在虹鳟肾脏和肝脏中富集含量最高,高剂量下ENR消除速度较快,但残留时间较长。研究表明,在(15±2)℃下,建议ENR 20 mg/kg剂量对虹鳟单次口服给药休药期不低于768 h(32 d),50 mg/kg剂量下休药期不低于1 008 h(42 d)。

关键词: 虹鳟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剂量 代谢 残留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新品种池塘混养技术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河蟹养殖模式逐渐进入高产值、高品质的时代。为加快产业转型,充分利用现有池塘资源,笔者重点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与的以"诺亚1号"为主养品种搭配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大口黑鲈4种新型池塘混养技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配合池塘生态化改造、水下森林建设、微生态制剂运用、水质调控等技术改善养殖环境,综合提升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业专家解析罗氏沼虾合理投喂与病害防控技术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11月17日,第二届全国淡水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泰州举办,本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水产科研工作者、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养殖户等800多人参会。17日下午在罗氏沼虾主题分会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与各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从饲料、病害、产业现状与模式等角度为我们剖析了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洄游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和376个OUT,特有OUT分别为112个和175个,占比分别为35.78%和46.54%。就门水平而言,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抱卵后小于抱卵前,而柔膜菌门丰度抱卵后大于抱卵前。就属水平而言,CandidatusBacilloplasma和CandidatusHepatoplasma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属,抱卵前占比分别为26.54%和25.81%;抱卵后占比分别为30.29%和29.05%,2个属的丰度在抱卵前后无显著差异。与抱卵前相比较而言,抱卵后雌蟹肠道菌群Chao指数和ACE指数升高,丰度增加,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保持稳定,抱卵前后雌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揭示由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摄食习性和饵料组成在抱卵前后产生了变化,会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罗非鱼去鳞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日常现实生活的实体场景迅速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据早已实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三维激光扫描工作原理主要是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技术和方法,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将被测物体的三维坐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

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 黑鲷 食性 高通量测序 胃含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哲罗鱼血液指标和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温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血液指标和热应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0尾2龄哲罗鱼进行高温胁迫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时哲罗鱼体内供氧相关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淋巴细胞上升,但非特异免疫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受到抑制;肝功能指标显示ALP增高;肾功能指标CREA-S含量表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心脏功能的CK先下降、后上升。血液、心脏和脑中部分热应激蛋白表达量增加。结果表明:高温时哲罗鱼体耗氧增加,鱼体处于免疫状态,肝功能和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损伤,心功能在26.0℃持续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由于肝受到了损失,已经失去了调节功能,血液、心脏和脑中部分热应激蛋白表达量增加以缓解鱼体不适。

关键词: 哲罗鱼(Hucho taimen) 高温胁迫 血液指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