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不同贮藏温度下养殖鲤鱼菌相变化分析

包装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在室温、低温环境下贮藏养殖鲤鱼的菌相、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学品质,确定鲤鱼特定腐败菌、货架期和贮藏中鲜度变化,为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取贮藏初始和贮藏温度分别为0,5,10,15,25℃货架期终点的鲤鱼鱼肉进行菌落总数、假单胞菌、产H2S菌计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测定,并确定特定腐败菌。结果贮藏初始鲤鱼感官指标良好,菌落总数、产H2S菌、假单胞菌和TVBN值分别为(4.34±0.58),(2.85±0.63),(3.42±0.45)lg(CFU/g)和(84.7±5.7)mg/kg。在0,5,10,15℃下贮藏的鲤鱼货架期分别为(28.9±1.20),15.9,6.1,3.6d,特定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室温货架期为1.1 d,特定腐败菌为气单胞菌。结论基于鲤鱼低温和室温贮藏品质特征、货架期和菌群变化的结果,为货架期模型构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鲤鱼 鲜度 货架期 菌相 特定腐败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花鲈脂质代谢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monolaurate,GML)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脂质代谢的影响,文章通过基础饲料拌喂0 mg·kg?1(对照组)、1000 mg·kg?1(低剂量组)、2000 mg·kg?1(中剂量组)和4000 mg·kg?1(高剂量组)的GML,养殖均质量为(230±20)g的花鲈8周.结果显示:1)添加GML组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肝体比第4周明显降低(P<0.05);2)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均低于高剂量组(P<0.05);3)中剂量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GML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均有升高,而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5);5)添加GML组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降低,且脂质沉积明显减少(P<0.05);脂蛋白脂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GML能够显著改善花鲈脂质代谢,该实验条件下,GML最适拌料量为2000 mg·kg?1.

关键词: 花鲈 月桂酸单甘油酯 脂质代谢 脂肪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基因的挖掘及对低盐胁迫的响应

海洋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为动植物响应外界胁迫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有效改善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基于先前获得的低盐胁迫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高通量转录组数据,对与低盐胁迫密切相关的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家族和晶体蛋白(crystallin)家族)基因进行挖掘;鉴于实时定量内参基因筛选,同时挖掘出金乌贼肌动蛋白(actin)家族系列基因;然后,对肌动蛋白、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低盐胁迫对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金乌贼肌动蛋白家族基因包括actin、内收肌actin、胞质actin、actin 1、actin II和βactin 6个成员,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包括HSPβ、小HSP、HSP 10、HSP 16、HSP 30、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11个成员,金乌贼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包括S crystallin、S crystallin 6、S crystallin SL18和O crystallin 4个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肌动蛋白家族6个基因共享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等13个位点,晶体蛋白家族4个基因共享苯丙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等17个位点,而热休克蛋白家族HSPβ、小HSP、HSP 10、HSP 16和HSP 30 5个基因共享1个甘氨酸位点和4个保守位点, 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6个基因仅共享2个保守位点。实时定量结果发现,低盐胁迫可以明显提高金乌贼HSPβ、HSP 16、HSP 30和HSP 70的基因表达,而明显降低晶体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表明在低盐胁迫条件下,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通过自身的差异表达来提高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防御能力。

关键词: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低盐胁迫 肌动蛋白 热休克蛋白 晶体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虹鳟与大西洋鲑肉质和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取10尾贵州都匀养殖场的虹鳟(1562±32)g和10尾市场出售的挪威大西洋鲑(1856±45 g),采集其背部肌肉,分别进行质构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质构特性上,虹鳟肌肉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大西洋鲑(P<0.05),剪切力显著高于大西洋鲑(P<0.05);常规成分中,虹鳟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西洋鲑(P<0.05),二者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组成上,虹鳟肌肉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大西洋鲑(P<0.05),但基于脂肪酸组成获得的饱和度(S/P)、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凝血指数(TI)和降胆固醇/致高血脂比率(HH)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组成方面,虹鳟肌肉内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显著低于大西洋鲑(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西洋鲑(P<0.05)。结果表明,养殖虹鳟在肉质质构上相比大西洋鲑较"干硬",且虹鳟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大西洋鲑。

关键词: 虹鳟 三文鱼 肉质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稻两虾"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稻田小龙虾一般在4-5月和6-8月各养一茬,以第一茬养殖为主,第二茬由于水温偏高及"5月瘟"病害,养殖效果远不如第一茬,因此宜选择其他更为合适的品种,如罗氏沼虾、青虾、南美白对虾、红螯螯虾等。本项目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盐城双得利水产育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实现稻田小龙虾、罗氏沼虾等"一稻两虾"轮作共作技术突破,促进稻田养殖技术转型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升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克隆及其在鳗弧菌感染下的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EsPrx)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分析EsPrx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细菌感染下的表达情况,为中华绒螯蟹的先天免疫和抗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RT-PCR结合转录组序列比对克隆出EsPrx基因,利用DNAStar、ClustalW、ExPASy、TMHMM Server v.2.0、SignalP 5.0及NetPhos 3.1 Server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Prx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下的表达情况。【结果】EsPrx基因ORF为597 bp,共编码1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Prx特有的2个结构域(FYPLDFTFVCPTEI和GEVCPA)。EsPrx蛋白分子式为C994H1544N258O293S8,分子量为22.05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7,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性蛋白。EsPrx氨基酸序列与扁额青蟹(Eurypanopeus depressus)、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Prx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对应的相似性分别89%、89%和88%;基于Prx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EsPrx氨基酸序列先与拟穴青蟹、扁额青蟹及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Prx氨基酸序列聚在一起,再与其他动物的2-Cys Prx氨基酸序列聚类,证实EsPrx基因属于未分化的Prx基因,即Prx1/2基因。EsPrx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以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EsPrx基因表达在鳗弧菌感染不同时间段存在明显差异,感染6~24 h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EsPrx基因为甲壳动物未分化的Prx1/2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高表达,并参与鳗弧菌感染的抗氧化应激反应,即在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过氧化物还原酶 基因克隆 鳗弧菌感染 组织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效果

水产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发用于预防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灭活疫苗,实验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在胖头鱥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上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通过测定各代病毒滴度,结合病毒收获时间确定最佳增殖方案;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β-propanolactone,BPL)在24℃下灭活,经安全性实验验证后确定最佳灭活条件。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免疫虹鳟,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为阴性对照组,通过检测攻毒后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免疫相关因子表达量及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来分析该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最佳增殖方案为以MOI为0.000 1接种,15℃培养3 d;最佳灭活条件为以终浓度3.0 mmol/L的BPL将IHNV在24℃下灭活24 h;以最佳免疫剂量10μL/尾腹腔注射免疫虹鳟,免疫后7、21、45和60 d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1.37%、84.28%、84.15%和47.5%,免疫后60 d时RPS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x-1和IFN-γ表达量在免疫后7、15和30 d脾脏和头肾中均显著上调,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5倍);CD4和IgM表达量在免疫后15 d脾脏和头肾中均显著上调;在免疫后第30、45和60天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67.25、43.40和29.78,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该灭活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IHNV灭活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胖头鱥上皮细胞 灭活疫苗 β-丙内酯(BP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卵形鲳鲹为原料,采用不同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以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抑制肽。以水解度和XOD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解法制备XOD抑制肽的工艺,并对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用酶,确立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酶解温度54℃,pH 7.0,酶解3.85 h,加酶量0.19%。在此条件下测得水解度和XOD抑制活性值分别为11.82%和52.41%,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该法制备所得的XOD抑制活性肽主要以分子质量<3 000 Da的组分为主,占比为93.92%,其疏水氨基酸占比高达36.95%,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高。该研究可为卵形鲳鲹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 多肽 酶解工艺 肽分子质量 氨基酸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和资源补充研究

海洋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牡蛎在潮间带的生态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了浙江三门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并检验附苗器类型和地点对牡蛎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潮间带定量调查共记录到3种牡蛎,即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首次在浙江海域记录到香港牡蛎的自然分布。熊本牡蛎在调查的5个潮区(1.4 m、2.2 m、3.0 m、3.8m、4.6 m)均有分布,其平均密度沿增加的高程梯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4.6 m潮区熊本牡蛎密度显著高于1.4 m和2.2 m潮区(P<0.05)。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仅分布于最底层的1.4 m和2.2 m潮区。牡蛎资源补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湾区具有很高的熊本牡蛎资源补充量,采苗地点(P<0.05)和附苗器类型(P<0.05)均显著影响牡蛎苗的密度和壳高,总体上水泥片的附苗效果要好于塑胶轮胎,上游S1点附苗效果优于下游S2点,推荐上游S1点作为熊本牡蛎附苗场。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熊本牡蛎 香港牡蛎 牡蛎礁 补充 密度 贝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分别于春夏秋冬(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四个季度对深圳湾进行采样分析,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硅藻35属86种,甲藻4属15种,绿藻6属6种,蓝藻3属4种,其中硅藻门是主要的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77.5%,其次是甲藻门,占总种数的13.5%,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种数的5%和4%。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广温广盐种和暖水种为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是该海域常年优势种。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年波动范围为28.64—462.46×104cells·m–3,平均值为156.43×104cells·m–3,其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1—4.06和0.04—0.90,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稳定性差。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别,其中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