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评价过程中确定指标权重的3种不同方法,获得评价指标的3种不同权重,对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比较3种不同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优劣。结果表明,专家经验法简单易操作,但人为主观因素容易导致过度强调部分指标重要性;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消除了人为因素干扰,但对指标的遴选要求严格,可控性较差;相关分析法对评价指标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并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对本研究区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指标 权重 主成分因子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cirus type 2,PCV-2)的ORF2基因建立了一种便捷、灵敏而又特异的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该方法通过针对PCV-2 6个位点的4条特异性引物,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对PCV-2靶序列进行等温核酸扩增。经过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所建立方法在61℃反应1 h能够成功的检测出PCV-2基因组DNA,且操作简单,不需要PCR仪等复杂仪器,结果可经电泳检测及肉眼观察;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地检测PCV-2并且其敏感度可以达到0.5 pg的DNA分子;所建立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与国标PCR的阳性检出率符合度为100%。该研究为PCV-2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更加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满足基层检疫的需要。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粳稻浙粳22散穗突变体spr8的特征特性及其突变基因定位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浙粳22辐照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出1个散穗突变体,穗基部一次枝梗向外伸展,一次枝梗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的组织,树脂切片结果表明一次枝梗基部的基本组织增生,形成一个膨大的结构,迫使一次枝梗向外伸展,形成散穗穗型。突变体与野生型浙粳22相比,穗长略短、着粒密度较高,稻米淀粉粒排列较均匀,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籽粒间品质差异较小。利用SSR标记对散穗突变体与珍汕97B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把该突变基因spr8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RM257与9-69-2之间的3.4cM区间内。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分子定位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为田间氮素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好气恒温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施肥用量、水分条件、环境温度、土壤类型等不同作用因子,对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模式添加DMPP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时,高用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比常规有机无机处理铵态氮含量提高89倍,硝态氮减少57.8%;与湿润培养相比,淹水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60 d内土壤铵态氮含量持续增加,硝化进程受抑制更显著;60 d时15℃处理铵态氮含量较25℃处理高56倍,硝态氮含量低18倍;60 d时红壤中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小粉土和青紫泥的30倍与31倍,而硝态氮含量仅为二者的55.7%与33.6%。25℃时青紫泥、小粉土和红壤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最佳抑制效果在30~40 d,有效作用时间可达60 d。DMPP能够明显增加有机无机配施模式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有效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使硝态氮含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高施肥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DMPP的抑制效果更突出。低温环境有利于DMPP对硝化进程的抑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影响的深层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DMPP 尿素 有机无机肥 氮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大豆遗传转化主要因素及相关条件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胚尖为受体时,3个基因型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都很低,在丛生芽的再生部位没有瞬时表达。以下胚轴为受体时,萌发5 d,共培养3 d后,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3.92%,54.45%,58.47%。而以子叶节为受体时,按照常规方法(萌发5 d),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分别在共培养5,4,4 d时,其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分别为23.05%,13.79%,4.78%;利用浙春3号对子叶节法的萌发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发现萌发时间为3 d时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芽诱导率较萌发5 d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胚尖 子叶节 下胚轴 GUS瞬时表达率 芽诱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Pto抗病基因家族的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Wilikie](简称Pst)引起的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1].自1933年报道以来,已在美国、意大利、南非、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番茄大棚内首次发现该病,现已漫延到黑龙江、辽宁、甘肃、山西、天津等省的番茄产区,危害日益严重[3-4].

关键词: 番茄 Pto基因 抗病基因 结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WRKY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重要的调控分子,在高等植物中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试验以大白菜基因组数据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WRKY转录因子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至少有134个WRKY转录因子,蛋白序列长度为143~1 082;基因组DNA全长880~9 099 bp,具1~15个内含子。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10条染色体上均有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布,A3染色体上最多(26),A10染色体分布最少(4)。大白菜WRKY转录因子可分为3大类,Ⅰ类、Ⅱ类和Ⅲ类的数量分别为27,83和24,它们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除保守的WRKYGQK和常见变异序列WRKYGKK外,新发现WRKDGQK,WRKNGQK和WMKYGQK等3种WRKY结构域类型。

关键词: 大白菜 WRKY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teway技术的低成本植物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系统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创制基于Gateway重组技术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载体,同时创制低成本低克隆背景的Gateway入门载体。利用入门载体,采用Gateway技术快速将目标基因重组到BiFC目标载体,并采用农杆菌注射侵染烟草的方法观察荧光互作结果。构建的Gateway入门载体,由于带有ccdB基因,非线性化的载体无法在ccdB敏感菌株中生长,因此消除了载体本身的背景。同时由XcmⅠ酶切后产生的T突出,可以很好地与PCR产物结合,连接效率和普通商业化T载体一致。此外,由于载体可由实验室自行制备且采用了TA克隆,创制入门克隆的成本大大降低。借助该研究改造的BiFC目标载体,目的基因能快速地重组到目的载体用于基因互作鉴定。利用本研究构建的Gateway系统,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的进行基因克隆和互作研究。

关键词: 入门载体 BiFC 基因互作 Gatewa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甜瓜蔓枯病菌的转化(英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蔓枯病是当前危害瓜类的主要病害,但是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病原学研究还非常落后,关于该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报道还较少。为了建立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甜瓜蔓枯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带有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基因的质粒pSGate1为载体,通过PEG(分子量3350)介导的融合法转化蔓枯病菌株ZJDB32。将病菌分生孢子于PDB培养液(200g/L马铃薯煎汁,20g/L葡萄糖)内震荡培养20h,然后收集产生的幼嫩菌丝,在10mg/mL lysing enzyme+5mg/mL driselase酶液内28℃酶解3h,每克湿菌丝能产生3.8×107个原生质体。PEG介导融合转化pSGate1至D.bryoniae原生质体,每毫克ZJDB32的DNA转化效率最高能得到1230个转化子。结果表明,20个代表性的ZJDB32的转化子继代4次后其潮霉素抗性、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性与野生型都没有明显变异,这些转化子可以进一步用于相关功能研究。因此,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甜瓜蔓枯病菌功能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甜瓜蔓枯病菌 原生质体转化 聚乙二醇 转化效率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籽提取物抗氧化及环氧合酶抑制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枇杷籽中的抗氧化与抗炎活性成分,将枇杷籽用70%乙醇提取获得粗提物,再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蒸馏水提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溶剂组分。采用福林酚法测定粗提物及各溶剂组分的总酚含量;通过DPPH和O2-自由基清除试验及β-胡罗卜素-亚油酸体系褪色抑制试验,评估粗提物及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环氧合酶(COX)体外抑制试验,评价粗提物及各组分对COX-1和COX-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枇杷籽粗提物以水溶性组分为主(78.58%),水溶性组分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高于粗提物,并显著高于其它溶剂组分(P<0.05)。枇杷籽粗提物、水溶性组分和甲醇组分具有COX-1和COX-2抑制活性,其活性排序为水溶组分>粗提物>甲醇组分,三者对COX-1和COX-2的抑制无明显的选择性。

关键词: 枇杷籽粗提物 总酚 抗氧化活性 抑制环氧合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