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不同品种组培再生和转基因频率研究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21个(包括16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品种,对它们进行成熟胚的组培再生能力以及转基因效率的考察。结果表明:以NBm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诱导时,各水稻品种的愈伤诱导率介于30.37%和72.46%之间;以NBm和DL3分化培养基对各水稻品种不同日龄愈伤分别进行植株再生培养,并以植株再生率(plant regeneration rate,RR)和每粒愈伤平均出苗数(the mean number of regenerated shoots,NRS)对再生能力进行考察时,不同水稻品种的组培再生能力表现较为复杂,同时受到基因型、愈伤日龄和培养基成分的重大影响。在NBm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o974愈伤RR(84.00%)和NRS(2.96)最高,在DL3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o974愈伤RR(73.33%)和粤泰B愈伤NRS(3.55)分别为最高。此后,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对其中12个水稻品种进行Bt基因转化实验,经PCR验证后发现,共成功实现7个品种的Bt基因转化,各水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介于0~25%之间,且与其再生能力相关。
紫云英的农艺性状变异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泛应用的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干质量、粗蛋白含量等12个农艺性状,研究其农艺性状变异。结果表明,紫云英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分枝数,其品种内个体间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0.310。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紫云英品种的熟期,熟期相同的品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近。熟期相同的品种农艺性状相似,早熟种粤肥2号和信阳种营养生长较弱,营养成分含量亦较低,中熟种闽紫6号和闽紫7号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及单株干质量等性状都明显优于其余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核桃中类脂褐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核桃中类脂褐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摸索了山核桃中类脂褐素的特征荧光光谱,找到了山核桃中类脂褐素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方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溶剂pH对类脂褐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乙醚进行除油前处理和氯仿∶甲醇∶磷酸缓冲溶液(2∶1∶1)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温度50℃,提取液pH 6.0时山核桃类脂褐素的提取率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长果桑种质资源考察及繁育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了滇南地区113份长果桑资源材料,其中66份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果长最长达18 cm。66份开雌花结果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通过嫁接和扦插,育苗成功率分别达到92.42%和87.9%。对27份具有代表性材料经嫁接后与野生株进行比较,嫁接株大都表现出米条长产果量减少、果形和叶幅略变大、1年生枝条节距变短等幼龄化现象,充分利用长果桑种的特殊经济价值,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飞虱对同类昆虫遇险释放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褐飞虱对同类昆虫遭遇草间小黑蛛捕食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目的验证褐飞虱在遭遇危险时是否产生向同类报警的化学信号。结果表明,褐飞虱若虫对草间小黑蛛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无逃避反应,对同类昆虫遭遇草间小黑蛛捕食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反应因虫龄而异,其中2~3龄若虫有极显著的逃避反应,1龄和4~5龄若虫无明显反应。该结果说明褐飞虱2~3龄若虫在遭遇天敌捕食时会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产生报警行为,向同类昆虫发出危险警示信号,但褐飞虱1龄或4~5龄若虫的报警行为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褐飞虱4~5龄若虫不易被草间小黑蛛捕食或者褐飞虱1龄若虫虽易被捕食,但其产生的报警信号不明显。
关键词: 褐飞虱 草间小黑蛛 “Y”型嗅觉仪 挥发性物质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甘蓝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连续种植茄子4年以上的连作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将传统的人工培养法和现代分子技术PCR-DGGE法相结合,旨在探明长期连作蔬菜土壤施用石灰氮和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以及配施稻草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能有效提高连作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的数量,提高细菌/真菌比值(B/F)和放线菌/真菌比值(A/F),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促使连作土壤从真菌主导型向细菌主导型转化,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状态,从而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双氰胺的处理效果不如石灰氮处理。PCR-DGGE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氰胺类肥料改变了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种属和优势种群,也对一些种群有抑制作用;氰胺类肥料均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石灰氮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大于双氰胺,配施稻草明显有利于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氰胺类肥料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蔬菜中176种农药的残留量
《色谱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技术建立了蔬菜中176种农药残留快速筛查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盐析后无需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信息关联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MRM-IDA-EPI)的复合扫描模式,利用基于EPI谱图和色谱峰峰面积的谱库检索技术,完成了蔬菜中176种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所有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除了丁硫克百威和灭蝇胺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6.8%和53.1%,其余17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2.4%~126.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18.7%,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05~2.0μg/kg和0.1~10μg/kg。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适合于蔬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分析。
关键词: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谱库检索 农药残留 蔬菜 筛查
西瓜枯萎病内生拮抗细菌YGRE24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平板对峙法,从表面消毒的西瓜根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效抑制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内生细菌YGRE24。菌株YGRE24对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分别为54.76%、55.95%和55.24%,且其除菌后的培养液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该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也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此外,菌株YGRE24还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的促生特性。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在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促进西瓜苗的生长,使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44.75%和30.32%,可以缓解病害对西瓜苗生长的影响。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YGRE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