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对湖北省2008年以来选育的183份小麦新品系和2000年以来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田间接种鉴定,并通过系谱分析对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来源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在183个参试品系中,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系占27.32%,其中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中感赤霉病品系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和30.00%,比前两年有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湖北省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占56.7%,只有2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对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主要来源于南大2419及其衍生系、阿夫及其衍生系、太谷核不育抗病材料,部分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可能有多个来源,如鄂麦24、鄂麦25、鄂麦26和荆麦103等。推测湖北省当前主导品种鄂麦596、鄂麦352、襄麦25和襄麦55抗性来源都为南大2419,赤霉病抗性来源单一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关键词: 小麦 湖北 赤霉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田发展小麦和大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重要产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小麦和大麦可以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冬闲田面积有大幅增加的趋势。针对该区域冬闲田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机械条播、少免耕和秸秆还田等利用冬闲田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实行土地制度创新、增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及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政策和技术建议。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冬闲田 利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体型大小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体型大小的差异是不同动物之间最明显的表型差异,了解动物体型大小的调控机制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和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以果蝇、线虫等模式生物为研究材料,对调控细胞、器官和个体尺寸大小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除了环境、营养等外在因素对体型大小的影响外,内在的微观因素(包括细胞大小与数量、DNA含量、激素水平、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特定基因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因素通过调控细胞数量与大小进而影响器官乃至个体的大小。对影响动物体型大小的基因及其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动物体型大小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型大小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micro 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棉花氮肥合理运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氮肥的合理运筹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棉花氮肥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施氮次数,并探讨了气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等各种因素,普通尿素4次施氮和缓控释氮肥2次施氮都是较好的氮肥运筹方式。在氮肥施用的时间上宜采用"应变式"方式,雨后施氮,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发挥肥效,避免施氮肥后3~5 d内出现大的降雨,施肥后如遇长时间干旱需及时灌溉。必要时还可根据棉花预期产量水平的变化调整施氮总量,并通过调整后期追氮量来实现,从而实现氮肥高效利用与棉花高产。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经济效益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素残留 氮肥合理运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昌鱼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和GC-MS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省特色水产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GC-MC分析武昌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鱼肉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己醛、苯甲醛、1-辛烯-3-醇、辛醛、(Z)-1,3,6-辛三烯,3,7-二甲基、(E)-2-辛烯醛、壬醛、(E)-2-壬烯醛、壬醇、(E,E)-2,4-癸二烯醛]为参照对象,优化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取鱼肉样品3 g于10 mL饱和食盐水(36%NaCl),DVB-CAR-PDMS60℃萃取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经气质分析,NIST08标准谱图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62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1.66%、4.84%和54.29%。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仪 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和树体改造对柑橘密闭园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鄂柑1号"椪柑密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A)和隔株间伐(B)2种处理和不间伐的对照(CK),对它们的光照、树体生长、叶片干物质和叶绿素以及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3年的结果表明,各处理树冠内0~200 cm的光照强度远高于对照;除CK外,各处理的树冠覆盖率在3年间均逐渐增加,但B和A均小于CK;各处理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公顷单产量在间伐当年均明显低于CK的,但到间伐第三年就可恢复,其公顷单产量与CK相当;3年果园改造后各处理的平均单果重、果皮亮度值(L)、果皮色泽指数(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的含量、优质果率等品质指标均好于CK,具体表现为处理A、B的明显好于CK的;各处理每年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具体表现为A

关键词: 柑橘 密闭园 间伐 光照 干物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食用槟榔为研究对象,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食用槟榔杀菌效果明显,当辐照剂量为3.65kGy时,食用槟榔的菌落总数由初始的5.8×105CFU·g-1降低到1.1×103CFU·g-1,霉菌数小于10CFU·g-1,大肠菌群数由4.6×102MPN·g-1降低到3 MPN·g-1以下;当辐照剂量为8.45kGy时,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辐照对食用槟榔中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总糖、总酚含量和pH值的影响显著。9.77kGy以下的辐照剂量不会对食用槟榔的色泽、气味、滋味与口感及可接受性产生明显的影响。4~10kGy的辐照剂量能够很好的满足食用槟榔产品的卫生要求。

关键词: 食用槟榔 辐照 杀菌 理化性质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4%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及对杂草氮、磷、钾及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的防治效果达95.39%~100.00%,对旱莲草(Eclipta prostrata L.)的防治效果为85.42%~100.00%。4%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杂草,减少了杂草对田间养分水分的吸收,改善了田间的光照和水肥条件,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 水稻直播田 杂草防除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荷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阳荷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笔者发现了一种严重为害阳荷叶部的新病害。为了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对阳荷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纯化,回接鉴定和rDNA-ITS序列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该新病害的病原菌为茎点霉(Phoma sp.),定名该病害为阳荷叶枯病。

关键词: 阳荷 叶枯病 分离 鉴定 茎点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