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鸽乳成分及其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鸽子是晚成鸟类,刚出生的乳鸽不能直接消化饲料,需要哺乳期的种鸽(包括雌鸽和雄鸽)摄入饲料并由嗉囊组织产生鸽乳来喂养。鸽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及微生物群,其合成分泌受种鸽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以及催乳素、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调控;此外,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TORC1)、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STAT5)信号通路和微小RNA(miRNA)相关的内源竞争RNA(ceRNA)网络在鸽乳合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鸽乳的营养成分、微生物群组成以及鸽乳生产过程中激素、信号通路和嗉囊组织学变化,旨在为提高肉鸽产业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鸽乳 营养成分 微生物群 激素 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焙炒芝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24

摘要:以200℃高温焙炒芝麻去除油脂后制备的芝麻蛋白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埃尔曼试剂(Ellman's reagent)比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8-苯胺基-1-萘磺酸铵(Ammonium 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ate,ANS)荧光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高温焙炒对芝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焙炒虽未改变芝麻蛋白基本亚基结构,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α-螺旋结构逐渐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和β-折叠等无序结构明显增多,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大,高分子区域条带渐趋显著,各亚基条带呈现扩散趋势;芝麻蛋白表面疏水性升高、溶解性显著降低;乳化性先降低后增加,而起泡性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相反趋势。

关键词: 高温焙炒 芝麻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乳化活性 起泡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中国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持续应用抗病品种和植保措施,小麦条锈病在中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育种方法技术的改进、产量水平的提高及条锈菌群体结构和毒性频率的不断变异,有必要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以期为广谱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西南、西北和黄淮主产区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进行系统的抗病鉴定、遗传分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定位和检测,总结了中国小麦育种中主要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对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小麦育种中利用的主要抗条锈病基因、新时期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的策略、小麦育种中抗条锈病基因选择和鉴定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兴衰循环 持久抗性 基因聚合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农业科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应急能力,对农业科技人员、农民和管理人员三方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农业科技服务应急应用平台、专长兼备的农业科技推广专家队伍、防灾减灾农业应急科技储备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4.21%的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76.05%的农业科研人员认为,需要有一定规模的防灾减灾农业应急科技储备;78.95%的农技推广人员和77.25%的农业科研人员认为,需要有一套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河南省“藏粮于技”农业科技应急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河南省农业科技应急技术储备能力建设、完善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助力河南省农业强省建设。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应急服务 问卷调查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墨翠"腐殖酸钾复合肥在潮土麦区上的肥效研究

河南农业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芝麻生产现状与我国芝麻生产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特色油料作物,其在国际油料产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国既是芝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综述了世界芝麻生产与贸易现状、主产国及其芝麻种植区域分布,栽培品种现状,分析了世界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芝麻生产发展趋势。芝麻市场刚性需求、政策支持和生产技术进步及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芝麻产业发展并提升其在国际芝麻贸易中的地位。

关键词: 芝麻 生产现状 种植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是表征作物长势状况的重要参数,快速精准地估算AGB对指导农田精准管理和挖掘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AGB的估算也能够为粮食安全问题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文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水氮处理,采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成像光谱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数字表面模型,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回归方法建立和改进了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Height from Digital Surface Model, Hdsm)的AGB估算模型。结果表明:Hdsm与实测株高(H)和AGB相关性较高,直接利用Hdsm构建的AGB估算模型R2、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和RPD(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分别为0.58、4528.23kg·hm-2和1.25,估算平均值较实测值平均值小,且估算值较为分散。改进的基于比值的AGB估算模型R2、RMSE和RPD分别为0.88、2291.90kg·hm-2和2.75,估算平均值与实测平均值较为相近,模型较直接用Hdsm进行AGB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而且,改进的AGB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表现出了较强迁移估算能力。数据特征的差异是导致AGB估算模型迁移估算能力不同的关键因子,文中为模型构建和迁移估算作物长势参数时提供了一种前置条件,如果不同的数据集具有相似的直方图特征,模型在新的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估算能力。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估算 无人机 株高 迁移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粳稻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和氮素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有重要影响,但在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水、氮是如何影响水稻叶片和根系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仍不清楚.探明这一问题对于协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超级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大田种植,设置全生育期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CI)和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AWD)2种灌溉方式及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施氮90 kg hm-2(N1)、施氮180 kg hm-2(N2)、施氮270 kg hm-2(N3)和施氮360 kg hm-2(N4).结果表明,与CI相比,AWD增加了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并显著增加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过氧化物酶、内肽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了根系中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WD的产量较CI平均增加了10.4%.AWD显著提高了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AWD+N3处理组合的最高.因此,轻度干湿交替灌溉配合一定的施氮量,可以充分发挥水、肥效应,促进根系和叶片的氮代谢水平,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协调地下地上部生长,有利于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施氮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酶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花生青枯病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分类属性,对采自河南省内不同市的30个青枯病菌株在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方面进行了鉴定。30个青枯病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引起河南花生青枯病的病原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有青枯病菌株可侵染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和番茄,但不侵染姜,属于生理小种1号;根据能否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能力,可将其中4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Ⅱ,10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Ⅲ,16个菌株归于生化型V;所有青枯病菌株均能用多重PCR扩增得到144 bp演化型Ⅰ特异条带和280 bp茄科雷尔氏菌特异条带,表明青枯病原菌均属于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组13;利用egl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来自河南的30个菌株与Gx525、Ah-XnJn-12-6、HA2-1聚为一支,属于序列变种14。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茄科雷尔氏菌 生理小种 生化型 演化型 序列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对脱盐海参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脱盐海参干燥时间长、干制品品质差的问题,该研究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air impingement drying, AID)技术应用于脱盐海参干燥,研究了干燥温度(50、60和70℃)和气流速度(4、6和8 m/s)对脱盐海参干燥速率及干制品水分分布及状态、微观结构、硬度和皂苷含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脱盐海参的干燥速率增加。AID不同干燥温度下脱盐海参的干燥时间比HAD 60℃的海参干燥时间缩短了6.67%~33.33%。温度为60℃时,风速对脱盐海参的干燥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加物料表面的多孔结构,相同条件下AID海参样品的表面比HAD海参具有更多更大的多孔结构,使得AID海参干燥速率快于HAD。但随着风速的增加,脱盐海参表面因发生结壳现象阻止了形变,使得干海参孔洞结构变小,干燥速率降低。与HAD相比,AID海参的不易流动水弛豫时间向短弛豫时间移动更快,且峰幅度显著降低;干燥相同时间时(6 h),AID海参的质子密度信号比HAD减少更多,表明AID海参的水分迁移速率快于HAD的海参。随着AID温度和风速的升高,干海参的硬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AID海参皂苷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AID海参的多孔结构不仅加速了水分迁移,而且利于营养成分渗出,提高了营养成分含量,相同条件下,AID海参的皂苷含量比HAD的海参增加了50.00%。综合考虑干燥效率和品质,温度为70℃,风速为6 m/s为脱盐海参AID的较好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AID提高脱盐海参干燥速率和营养成分保留率的机理,为生产高品质干海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脱盐海参 水分迁移 微观结构 硬度 皂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