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铝胁迫对豇豆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豇豆品种S3(铝敏感)、T6(耐铝)为材料,研究不同铝浓度处理对豇豆幼苗根系伸长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增加,2个豇豆品种根系伸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对S3的抑制程度大于T6。随着铝浓度的升高,2个豇豆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且S3的增加幅度大于T6。2个豇豆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铝浓度的增加而有所上升,其中S3的SOD活性上升幅度比T6高,S3的POD、CAT活性上升幅度比T6低。铝处理后2个豇豆品种根系均分泌苹果酸和柠檬酸,其中T6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S3。

关键词: 豇豆 铝胁迫 抗氧化酶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分离及人工共感染猪的致病性试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猪场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经BIOLOG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suis)。利用分离获得的2株PRRSV和一株S.cholersuis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感染猪在感染后的第5 d出现病毒血症;2份PRRSV分离株单独人工感染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55.6%和100%;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的动物死亡率均为100%。与单独的PRRSV感染组相比,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后实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表明其混合感染具有协同致病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霍乱沙门氏菌 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春季普通大棚+中棚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冬春季普通大棚、普通大棚+中棚2种设施处理及露地栽培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大棚+中棚处理对空气、土壤的增温效果最好,比普通大棚提前4 d、比露地提早8 d促进种子出苗。幼苗在普通大棚+中棚处理中的生长速度优于普通大棚处理。成株的生长量等各项指标与露地相比差异极显著;‘新矮青'的叶宽、柄下宽、单株重和柄重等指标差异极显著,且普通大棚+中棚处理>普通大棚处理;‘新夏青'的各个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苗期 生育期 冬季 春季 塑料大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对不同作者群的退修策略——《食用菌学报》的编辑实践

编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多年《食用菌学报》编辑实践,分析专业学术期刊4个主要作者群的投稿特点,并介绍相应的退修技巧。认为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应根据作者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和拓展稿件退修环节的工作内容,做到因人退修。

关键词: 专业学术期刊 作者群 退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醇提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食用菌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为指标,对鲍姆木层孔菌PB-10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研究;利用反相C18柱,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B-10子实体的粗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好于菌丝体。

关键词: 鲍姆木层孔菌(桑黄) 菌丝体 子实体 HPLC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LC_(10)、LC_(20)、LC_(20)和LC_(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_(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_(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_(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_(20)、LC_(30)、LC_(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氟啶脲 亚致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应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自然因素导致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风险源的危险性和受体的脆弱性。以上海市典型农业区崇明县为例,把崇明县高发自然风险源(风暴潮、暴雨、咸水入侵)以及对生态系统分布影响较大的人为风险源(围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风险源在区域的危险度指数分布和区域生态本身的脆弱度指数分布,最后综合评价崇明县的生态风险分布。所建指标体系将风险源特性和受体特性分开,便于采用分层次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使得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关键词: 生态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 崇明县 实证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碳酸氢钠(NaHCO3)在蛋鸡生产中的安全剂量范围,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NaHCO3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选取900只21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25、50 g/kg NaHCO3添加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持续10周。结果表明:饲粮NaHCO3的添加量不高于5 g/kg时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P>0.05),等于或高于25 g/kg时蛋鸡的产蛋率、采食量、产蛋重和平均蛋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软破壳蛋率显著提高(P<0.05)。此外,血液pH、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浓度、碱剩余、总二氧化碳浓度随NaHCO3添加量的提高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除添加1 g/kg时的血液pH、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然而,饲粮添加NaHCO3不影响血液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总胆红素浓度、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但添加量为25~50 g/kg时,血液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添加量为50 g/kg时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NaHCO3超过25 g/kg,蛋鸡生产性能下降、血气指标改变,生理功能紊乱。而当NaHCO3添加量低于5 g/kg时,蛋鸡可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血液学稳态。这提示在蛋鸡生产中饲料添加剂NaHCO3的安全剂量应低于5 g/kg。

关键词: 碳酸氢钠 生产性能 血气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血常规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稻‘秀水79'和‘C堡'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8个株系为试材,对粳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与具体的农艺性状之间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提高粒重、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一次枝梗数和降低二次枝梗数有利于改善粳稻碾磨品质;提高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以及降低粒重和着粒密度有助于粳稻垩白的改良;提高全生育期和降低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有助于改善粳稻蒸煮食用品质。并利用2009年参加上海市区试和生试的26个粳稻品种对RIL群体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园生草复合生态系统中桃蚜与草间小黑蛛种群的地统计学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地统计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桃园生草模式下不同时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种群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蚜和草间小黑蛛种群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理想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高斯、圆型、指数或球型,其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变程范围分别为6.8630~12.0903 m、6.8630~12.6980 m,空间结构比例分别为0.0113~0.6546、0.0676~0.6129,表明桃园生草模式下桃树草间小黑蛛对桃蚜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追随关系,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有较大作用,草间小黑蛛是桃蚜的优势天敌。

关键词: 白三叶草 桃园 桃蚜 草问小黑蛛 空间格局 地学统计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