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春小麦杂种早代(F_1)HMW-GS遗传规律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具有优质亚基构成的材料进行正反交,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对经田间鉴定选收的优异F1世代的32个组合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HMW-GS由复等位基因控制,F1代HMW-GS具有共显性。Glu-1位点的复等位基因在F1代籽粒中两两共显时,有正反交区别存在。亚基在F1代的基因表达存在剂量效应。F1籽粒的亚基图谱中,除具双亲共显外,还多了某些非父非母带型,即遗传畸变,也出现了不完全表达。提出了利用优质亚基及其组合在宁夏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上的看法。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干果专用包装材料的选择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适宜于不同包装规格要求的8种包装材料,以宁夏现用的编织外袋材料为聚丙烯(PP),内袋材料为聚乙烯(PE)为对照,分别进行枸杞干果储藏期害虫印度谷螟(Cplodia interpunctella)的防蛀、阻湿性、阻气性试验.选择出大包装袋(25 kg枸杞)外袋材料为双向拉伸聚丙烯(OPP)/聚丙烯(PP)复合材料,厚18.0μm,每100 mm2经纬数为54×54,内袋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厚35.0μm;箱装内袋包装材料(20~25 kg枸杞)为聚丙烯(PP),厚50.0μm;小包装袋(0.25~0.5 kg枸杞)一种为镀铝箔袋,材料为聚酯(PET,厚15.0μm)/铝层(AL,厚0.4μm)/聚乙烯(PE,厚40.0μm),另一种为复合袋,材料为聚酯(PET,厚15.0μm)/聚乙烯(PE,厚55.0μm).

关键词: 枸杞干果 包装材料 印度谷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生物农药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林业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农药对枸杞蚜虫的毒力,其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对枸杞蚜虫的毒力顺序为2.5%鱼藤酮、0.5%绿农宝、Bt、歼年虫菜蛾特,其中2.5%鱼藤酮的毒力最高,LC50为3.05~3.11mg/kg,0.5%绿农宝、Bt毒力水平接近,而歼年虫菜蛾特毒力水平最低。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枸杞蚜虫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昆虫知识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的研究表明,其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为Na=0.967N/(1+0.0095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02头。在10~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3.4x-7.9375;在25~3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37.08-2.25x。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79.4%。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6063P-0.6743。随着叶片数的增多,小十三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关键词: 小十三星瓢虫 苜蓿斑蚜 捕食功能反应 种内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框架和措施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农村信息化既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国有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概要叙述了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及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在完善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等"硬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以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为目的的信息"软资源"建设和服务。

关键词: 农村 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设施番茄氮素利用及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温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番茄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并对土壤-番茄体系的氮平衡进行了表观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秋冬茬番茄,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当茬番茄果实、植株产量(增产幅度19.9%~29.6%)及地上部总吸氮量(204~232.6kg/hm2)。2005年冬春茬番茄,与空白处理产量相比(106kg/hm2)只有N200处理的果实增产达显著水平(120kg/hm2)。两季番茄的氮肥利用率都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3%~10.9%)。2004年秋冬茬番茄收获后,表层0~30cm的NO3--N大量累积(200~650kg/hm2),其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经过2005年冬春茬番茄种植后,上茬0~30cm土层NO3--N向下有淋失的趋势,淋失层次主要在90cm以上的土体(250~380kg/hm2)。综合考虑番茄果实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NO3--N残留等因素,秋冬茬番茄推荐氮肥用量在100~200kg/hm2和适量的磷钾肥配施为当茬氮肥优化管理处理。而冬春茬番茄氮肥推荐在200~400kg/hm2范围可以满足当茬番茄对氮肥的需求。

关键词: 滴灌 番茄 氮素利用 NO3--N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枸杞干燥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了枸杞功能成分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主要酯化类胡萝卜素在干制加工中生物合成和降解规律,为改善加工条件,最大限度保存枸杞中类胡萝卜素,提高枸杞感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测定不同采收期枸杞在干燥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结果】干制起始阶段,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是鲜果含量的2~22倍;干制中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秋果的降解幅度较大;干制后期,两种色素含量有小幅增加并达到平衡状态。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在干制起始阶段全面降解,降幅达到40%以上;干制中期有小幅增加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夏果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明显比秋果高。【结论】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在枸杞干制后含量增加而酯化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下降,从而对枸杞感观色泽产生影响。

关键词: 枸杞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中施氮量对两年蔬菜产量、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肥中的传统施氮和减氮两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前两茬传统施氮与增(减)氮两处理,对番茄的产量与吸氮量影响不大,在第三、四茬随着施氮量的下调,蔬菜果实产量、总吸氮量受到影响,第4茬番茄产量比第1茬下降了48.7~72.3t·ha-1;不同施氮处理会造成对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cmNO3--N累积量高,在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表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下降了91.1%~92.2%,同时造成下茬蔬菜收获后土壤NO3--N累积量向下层运移,第2茬冬春茬番茄收获后,在60~90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105.4%~137.3%,在第3茬秋冬茬黄瓜收获后,90~120cm土层NO3--N累积量比第1茬增加了4.8%~30.8%,而120cm以下土层NO3--N累积变化不大;连续种植四茬蔬菜,有机肥也有向下淋失的可能。第4茬番茄收获后,在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后效处理中60~90cm土层的NO3--N累积量比第2茬高22.7%;在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下,滴灌量及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对土壤溶液NO3--N含量有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溶液中NO3--N有不断向下层淋洗的趋势,施氮量高的处理表现的更为明显;四茬蔬菜整个种植体系下氮素平衡,在氮素的总输入项中,以施氮量和灌溉水为主,总输入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输出项中以Nmin残留为主。【结论】在当地设施蔬菜滴灌施肥条件下,传统施氮量800kg·ha-1过高并没有使当季蔬菜增产,造成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cmNO3--N累积量高,并对下茬蔬菜收获后有向下淋失的趋势影响,因此采取减量施氮是切实可行的。在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基础上,秋冬茬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在100~150kg·ha-1、冬春茬番茄推荐施氮量在250~300kg·ha-1、秋冬茬黄瓜氮肥推荐施用量在400~450kg·ha-1。

关键词: 番茄 黄瓜 滴灌 NO_3~--N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氮磷钾肥用量数学模型及优化模式的研究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彭阳县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黑垆土,土壤质地为中壤土的水浇地上设置3因素5水平最优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获得了玉米生产的数学模型为:y=10666.2069+1071.7897χ1+252.5485χ2+74.6425χ3-499.4048χ21+99.1462χ22-67.968χ33+6.7218χ1χ2-15.0466χ1χ3-6.0357χ2χ3,对模型多目标解析,确定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大小,模拟计算出玉米最大施肥量的农业措施为:χ1=1.05698,χ2=-1.29454,χ3=0.48958即施纯N293.3 kg hm-2,施纯P2O560.85 kg hm-2,纯K2O为140.5 kg hm-2,产量为11087 kg hm-2,最佳施肥量的农业措施为:χ1=1.0611,χ2=-1.2921,χ3=0.2445即施纯N293.6 kg hm-2,施纯P2O561.03 kg hm-2,纯K2O为128.7 kg hm-2,产量为11084 kg hm-2,利润为12414.1元hm-2。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玉米 氮磷钾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干旱风沙区农林牧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干旱沙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盐池县北部干旱风沙区集中的乡镇现行农业生产状况为基础,以农林牧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等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系统优化后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47万t,比基期的3.08万t多增加了0.39万t;人工牧草由基期的1.31万t增加到优化后的1.65万t;作物秸秆由3.54万t增加到4.16万t,有利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优化结构可获得总净产值1.47亿元,比优化前1.33亿元增加了1 400万元;人均净产值2 344元比优化前1 701元多增加643元。

关键词: 干旱 农林牧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