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hFat-Ⅰ基因猪的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测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富含ω-3的转脂肪酸去饱和酶(Fat-Ⅰ)基因猪育种价值,试验选取转人源化Fat-Ⅰ(hFat-Ⅰ)基因阳性公猪和非转基因公猪各3头作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分别与18头非转基因母猪配种测定其繁殖性能,并对转hFat-Ⅰ基因阳性猪和非转基因猪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转hFat-Ⅰ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P>0. 05);转hFat-Ⅰ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0,25,32,64,110日龄的体重以及各生长阶段(0~25日龄、26~32日龄、33~64日龄)的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 05)。说明外源hFat-Ⅰ基因对转基因猪的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hFat-Ⅰ基因 转基因猪 生长发育 繁殖性能 脂肪酸去饱和酶(Fat-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垣县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作用调查与对策思考
《北方蚕业 》 2018
摘要:花垣县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花垣县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发展蚕桑产业对该县精准脱贫、石漠化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中的作用,提出了用好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创新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报酬、入股入社得分红、承包基地得盈利等方式,让农村贫困户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受益脱贫的意见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高温条件下桑树大树移栽试验
《中国蚕业 》 2018
摘要:总结了夏季高温条件下6份果桑资源成年大树的移栽技术。研究了不同果桑资源大树移栽后桑芽(潜伏芽)的萌发时间、萌发力和抽梢能力(即耐剪伐能力),移栽成活率,以及株行间撒播不同草种生草对果桑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成年果桑大树移栽前的准备、起树、栽植的操作及定植后的管理技术要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桑资源植株移栽成活率与其桑芽萌发时间、萌发力及抽梢能力呈正相关;"紫晶"和"大10"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7. 1%,其次是"台湾72C002"和"台湾46C019",移栽成活率分别为84. 6%和73. 7%,而"新疆白桑"和"红果2号"移栽成活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0. 0%和46. 2%;株行间人工间作黑麦草会对桑树根系造成干旱胁迫,导致桑树植株缺水,叶片黄化,而株行间人工间作箭舌豌豆和光叶苕子的果桑植株叶片绿亮,未表现出干旱胁迫症状。
关键词: 夏季 果桑 大树移栽 成活率 间作 箭舌豌豆 光叶苕子 黑麦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食用菌菌糕货架期预测及贮藏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延长不添加防腐剂的黑木耳红枣糕(BR)和杏鲍菇鲜橙糕(PO)货架期,确定其储藏期内品质变化规律,对2种食用菌菌糕进行2 k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杀菌,应用加速货架期实验法(ALST)确定2种菌糕货架期,以0.8的安全系数,监测储存期内微生物、水分、色差值ΔE及质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5℃、湿度~(60)%条件下BR和PO的货架期分别为571和504 d。在15和13个月的监测周期内,随储存时间延长,水分不断下降,色差值ΔE不断增加,质构指标中硬度、咀嚼性不断增加,弹性逐渐减小;微生物指标和感官评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本实验货架期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关键词: 食用菌菌糕 ~(60)Co-γ辐照 货架期预测 贮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三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8
摘要: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三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迅速,脱水果蔬加工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优势的重要行业。然而,果蔬的风味物质是评价果蔬品质的重要指标,在干燥加工过程中其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重点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和联合干燥以及其它干燥技术对果蔬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2个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干燥技术引起风味物质变化的原因方面的研究进展,在阐述当前国内外果蔬干燥技术在风味物质上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干燥技术在果蔬风味物质中的应用研究可能发展的方向,为干制果蔬风味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品种及生长期对茶叶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茶叶中10种有机酸的分离检测方法并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茶树品种的样品进行分析。色谱柱:Atlantis T3 C18;流动相:0. 02 mol/L KH2PO4(p H值2. 8);柱温:30℃;流速:0. 6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10种有机酸(草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琥珀酸、莽草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得到良好分离,每个样品均含有9种以上有机酸,最多可达到10种。样品各自的有机酸总量可达到22. 12~68. 55 g/kg,平均含量46. 21 g/kg,以奎尼酸、没食子酸、柠檬酸平均含量较高,分别可达到20. 24、8. 66、5. 68 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