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油源对比

海洋地质前沿 2020 CSCD

摘要:2019年部署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的风险探井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证实了四棵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富集区的潜力。为了查明四棵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明确未来勘探方向,通过收集整理重点探井油气地化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卡因迪克地区主要发育八道湾组和安集海河组2套3类有效烃源岩,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处于低成熟阶段。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埋深>4 000 m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②西湖背斜原油可以分为A类和B类,分别对应于卡因迪克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泥质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且A类原油原始生油母质总体优于B类原油;③高泉背斜区原油与卡因迪克地区烃源岩不具备亲缘关系,推测高探1井油气来自于其南部的山前生烃中心,其南部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区。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准噶尔盆地南缘 四棵树凹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gBiS_2/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研究

材料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一种更加清洁、高效、价廉、低耗能的阴极防护材料,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和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了一种AgBiS_2/TiO_2纳米管阵列复合物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分别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以及光学吸收性能;通过电流密度、开路电位、Tafel极化曲线评价了AgBiS_2/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复合材料的光电转化性能和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结果表明:AgBiS_2修饰TiO_2纳米管阵列后的复合物薄膜,可见光照下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304不锈钢的开路电位从-183 mV(vs SCE,下同)降至约-950 mV,闭光后,电极电位可在-800 mV保持12 h以上。与纯TiO_2纳米阵列薄膜相比,AgBiS_2/TiO_2纳米复合物薄膜对304不锈钢在3.5%(质量分数) NaCl腐蚀介质中具有更优异的光生阴极保护效果。

关键词: AgBiS_2 光生阴极保护 AgBiS_2/TiO_2纳米复合材料 304不锈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4次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比较分析了各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的异质性。结果显示,胶州湾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现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3~10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且峰值位于5~6粒径级,主要由大泷六线鱼和褐菖鲉等小型鱼类构成。各季节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率和曲度差异显著,其中春季曲率最大且曲线较平缓,夏季曲率最小且曲线相对陡峭。谱线曲度和曲率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粒径小的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玉筋鱼及长丝虾虎鱼等地方常栖性种类和赤鼻棱鳀、白姑鱼等季节洄游性种类的出现有关。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ABC)曲线表明,春季处于未干扰状态,冬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研究表明,胶州湾鱼类群落总体处于严重干扰状态,鱼类生物量谱呈现单峰型,粒径结构以小型粒径鱼类为主,且地方常栖性和季节洄游性鱼类等补充群体的数量和粒径大小影响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

关键词: 鱼类 生物量粒径谱 ABC曲线 人类活动 胶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典型珊瑚礁区域冬春季节底栖生物分布研究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掌握底栖生物在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在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利用采样工具珊瑚礁监测结构(autonomous reef monitoring structures,ARMS)和采样方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大亚湾典型珊瑚礁区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采样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藻类、节肢动物5大门类91种,其中,在冬季获得底栖生物5大门类49种,软体动物最多(36种);春季采获底栖生物4大门类48种,软体动物最多(32种).冬春两季珊瑚礁区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 962.51个·m-2、76.27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93.37 g·m-2、107.09 g·m-2.冬春季丰富度指数(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春季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冬季(P<0.05).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说明冬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春季底栖动物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基于丰度进行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图分析表明,底栖生物相似性系数的季节性差异远远大于相同季节各站间的差异;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冬季和春季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44,P=0.01).冬春两季大亚湾典型珊瑚礁区域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温度、营养盐和降雨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大亚湾珊瑚礁较高的生物量和丰度显示了其具有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而较低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能与陆源污染、旅游等人类干扰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大亚湾 珊瑚礁 ARMS 底栖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连续型时滞差分模型的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海洋湖沼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群体是全球资源状况维持较好的金枪鱼群体之一,剩余产量模型(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SPM)、年龄结构模型(Age-structured population model, ASPM)和贝叶斯产量模型(Bayesian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BSPM)等都已成功运用于该群体的资源评估.连续型时滞差分模型(Continuous delay-difference model, CTD-DM)是在时滞差分模型(Delay-difference model, D-DM)基础上考虑了生物过程充分时间延迟构建起来的模型,比起ASPM需要较少的数据,并且比SPM更具有生物学意义.本文在离散型D-DM基础上构建了CTD-DM,并应用在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渔业数据中.结果显示,CTD-DM评估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 80%置信区间为21510-23118 t (中值22398 t),较ASPM和SPM等MSY评估结果偏保守.相对生物量B2011/BMSY和相对捕捞死亡系数F2011/FMSY分别为1.45和1.04,当前该群体相对资源量水平较好,但是相对捕捞死亡系数较高;BSPM和CTD-DM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当捕捞死亡率均等于0.2时在2025年取得最大持续产量,考虑到当前渔业持保守态度和预防性策略的理念,建议捕捞死亡率应控制在0.15以内.

关键词: 连续型时滞差分模型 最大可持续产量 长鳍金枪鱼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网箱网衣清洗设备喷嘴的设计及力学特性分析

渔业现代化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升清洗设备喷嘴清洗清洁度为目的,采用k-kl-w三方程湍流模型及有限元理论方法分析3类喷嘴孔内压强分布特性、速度分布特性和空化程度情况.结果显示:1)与锥型截面喷嘴和圆弧型截面喷嘴相比,突变型截面喷嘴在结构缩颈处有单位时间最大速度变化量224.13 m/s,具有更大的概率发生空化效应;2)锥型截面喷嘴与圆弧型截面喷嘴的空化区域远小于突变型喷嘴,其最大气相体积分数约为同等条件下突变型截面喷嘴的37.5%;3)高压流体作用下突变型截面喷嘴的流体状态为湍流,与锥型截面喷嘴和圆弧型截面相比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最大;4)圆弧型截面喷嘴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均趋于零,流体状态为层流,与突变型和锥型截面喷嘴相比,圆弧型截面喷嘴对保持流体层流性有较好的稳定性.喷嘴优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增加突变型截面的喷嘴结构能显著提升喷嘴的空化强度.

关键词: 力学特性 高压喷嘴 有限元方法 网衣清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汕头地区不同采收期坛紫菜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营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不同采收期坛紫菜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质、总糖、粗纤维、灰分和脂肪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坛紫菜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末水紫菜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62 g·100g~(-1),二水紫菜含量最低,为30.87 g·100g~(-1)。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为标准,蛋氨酸(Met)为各采收期坛紫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共检出13~16种脂肪酸,均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均检出12种无机元素,包括Na、Mg、K、Ca 4种常量元素和Mn、Fe、Cu、Zn、As、Se、Cd、Pb 8种微量元素。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坛紫菜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坛紫菜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无机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种群资源状况及其养护措施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为中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异齿裂腹鱼1126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养护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异齿裂腹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11/a和0.16/a,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范围分别为0.08/a~0.09/a和0.10/a~0.12/a,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_(cur))范围分别为0.02/a~0.03/a和0.04/a~0.06/a。异齿裂腹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61.7%~73.1%,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48.5%~63.3%,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这表明在现有的资源养护措施下,异齿裂腹鱼种群的利用基本合理,但要防止长期持续利用对种群的不利影响。14种不同养护措施模拟结果表明,将异齿裂腹鱼的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7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5月,可实现对其资源的有效养护。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资源 渔业养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球变化下的海藻学术和应用新趋势

科学通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23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2019年4月28日~5月3日在韩国济州召开,讨论会主题为"海藻:从传统到创新".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藻类学论坛.本次会议有41个国家的500多名海藻科研工作者参加.本次大会共提交了608个摘要,其中349个口头报告、259个展报.5个大会报告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及分布、海藻工业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D光源在海水养殖水体中传播特征解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是影响水生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其在养殖水体中的传播特征仍未明确。本研究选取红光(波峰为645 nm)、绿光(510 nm)、蓝光(445 nm)、UVA(355 nm)以及全光谱(蓝光激发硅酸盐荧光粉辐射的白光波长范围可达400~800 nm)5种LED光源,调整辐射照度为60 W/m2,研究其在不同养殖水质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为满足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对象的光生物学需求,实现养殖光环境标准化调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5种不同光谱特征的LED光源在深井海水中的透光率随水深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光源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当透光水深为10 cm时,绿光透光率最大,为(46.01±4.03)%,UVA最小,为(26.01±2.53)%;当透光水深为150 cm时,各光色透光率均小于1.5%;5种不同光色的光源在水体中的透光率衰减曲线均符合乘幂函数。水体对LED光的吸收在不同的光谱区域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水对光谱中红外部分的吸收最为强烈,对可见光谱波段中的红色、黄色和绿色光谱区段的吸收也十分显著;LED光源在养殖水体中衰减严重,水深是影响LED光源在水体中传播的主要因素(P<0.01),其次是总悬浮物(TSS)和化学需氧量(COD),但不同光源在养殖水体中受TSS和COD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光在水体中的衰减由水对光的吸收以及散射作用引起,且光在不同波段的衰减率主要由水生介质的吸收光谱决定。

关键词: LED光源 养殖水体 传播特征 辐射照度 透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