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种群对5种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评价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原分布于美洲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玉米害虫.在当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是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主要手段.该虫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为明确入侵我国云南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水平,本文通过饲料表面涂抹法测定了瑞丽草地贪夜蛾幼虫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以及Vip3A等5种Bt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几种常用Bt蛋白对瑞丽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顺序为Vip3A>Cry1Ab>Cry1F>Cry2Ab>Cry1Ac,对草地贪夜蛾抑制生长发育的顺序为Cry1Ab>Cry1F>Vip3A>Cry1Ac>Cry2Ab.此外,与美国相对敏感种群比较,云南瑞丽草地贪夜蛾种群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和Vip3A的敏感性指标在0.28~3.76之间,表明该入侵种群对此5种Bt蛋白均未产生抗性.此研究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作为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人工饲料涂抹法 敏感性 Bt蛋白 生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测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特点,分析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从河南等7省份不同猪场采集来的疑似猪链球菌患病猪的脑脊液、关节液、肝等部位分离、纯化疑似菌落,采用镜检、16S rRNA基因方法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甲基化酶的erm基因ermA、ermB、ermC、ermTR和介导外排泵机制的mefA、mefE及msrD基因)分布情况。最终从573份病料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65株,分离率为2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8.1%,对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分别达96.9%、95.1%、94.5%,有153株菌株对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TR、mefA、mefE、msrD检出率分别为5.4%、81.8%、13.3%、6.6%、11.5%、7.2%、5.4%,其中ermB检出率最高。除发现有93株菌株仅携带1个耐药基因外,分别有30、17、2、1个菌株分别携带2、3、4、6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中有82.5%(118/143)的菌株仅携带erm基因,有13.9%(20/143)的菌株同时携带erm以及mef、msr基因,另有3%(5/143)的菌株仅携mef、msr基因。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和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呈正相关。以ermB介导的核糖体23S rRNA甲基化耐药机制占主导地位,由mefA、mefE、msrD介导的外排泵机制亦存在于分离菌株中。

关键词: 猪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 耐药性 耐药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的酵母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伪狂犬病毒(PRV)gE蛋白及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电转技术将pPICZαA-gE重组质粒转入毕赤酵母X-33并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筛选出PRV gE蛋白表达菌株.通过诱导表达获得gE分泌蛋白,并利用Ni柱进行纯化,应用Western blot、Dot blot、ELISA方法对纯化蛋白进行活性鉴定.同时将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单克隆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反应性测定、效价测定及亚型鉴定.结果显示,PRV gE蛋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并获得了纯化蛋白,纯度达9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与PRV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筛选到4株敏感性强、特异性良好的gE单克隆抗体,均可同时特异识别PRV gE蛋白及病毒,分别命名为2F10、4C10、9E1、10C3.综上,用酵母系统成功表达了PRV gE蛋白,并筛选到4株针对PRV g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E蛋白 毕赤酵母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对青麦油条面团发酵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铝油条预混粉及青麦粉制作青麦油条,采用发酵仪和流变仪对不同种类酵母(H-1即发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耐高糖,简称H-1)、H-2即发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var. boulardii CNCM I-3799,耐高糖,简称H-2)、L-1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willanus,低糖,简称L-1)、L-2即发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bayanus EC-1118,低糖,简称L-2)),不同青麦粉添加量(0%、3%、6%、9%、12%)油条面团的发酵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此面团制作成油条的比容、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酵母中H-2酵母面团的发酵特性参数(产气量、持气率、面团开始漏气时间)最好,弹性模量与黏性模量较大,黏弹性较好;加入青麦粉后,H-2酵母制作的油条比容较大,感官评分较高,硬度、咀嚼性较小,弹性较大;在青麦粉添加量为6%制作油条时,油条比容和质构指标适中,感官评分与普通油条相差不大,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因此,选择H-2即发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添加6%青麦粉制作的油条品质较好,营养丰富。

关键词: 酵母 青麦粉 发酵特性 油条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料设计优化生物酶解提取花生油脂体复合酶配比

中国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生粗油脂体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混料设计对生物酶法提取花生油脂体时植物水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粗油脂体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纤维素酶复合比例>果胶酶复合比例>木聚糖酶复合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最佳配比为0. 63∶0. 24∶0. 13,在此配比下花生粗油脂体的提取率为47. 08%±0. 13%。混料设计得到复合酶的最佳配比切实可行,重复性好,且所提取的花生油脂体纯度较高,色泽清浅,加工性能较佳,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关键词: 混料设计 花生油脂体 生物酶法 复合酶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gB、gC和gE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近年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采集河南漯河和中牟地区疑似伪狂犬病发病养殖场送检的脑组织病料,通过细胞盲传、噬斑纯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TCID_(50)法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生长曲线,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小鼠的致死性。对gB、gC和gE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对PCR鉴定阳性的病料在PK-15细胞盲传后,两份病料在6代内均出现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噬斑纯化和透射电镜技术,成功分离鉴定了两株PRV,分别命名为HeN-LH株及HeN-YM株。分离毒株在PK-15细胞上的生长曲线显示,HeN-LH和HeN-YM株在感染后36 h病毒滴度分别可达10~(8.35)和10~(6.63) TCID_(50)/mL。用不同浓度的病毒接种小鼠,结果显示,HeN-LH和HeN-YM株LD_(50)分别为10~(2.13)及10~(3.25) TCID_(50)。对gB、gC和gE基因全长扩增测序后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两株PRV毒株与Bartha、Fa和Ea等经典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而与2011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其他变异株相似,gB、gC和gE基因均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且在特定的位点存在特征性的氨基酸插入和缺失。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两株PRV变异株,分离株对小鼠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可为河南省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分离鉴定 噬斑纯化 感染试验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

土壤与作物 2019

摘要: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花生田地膜使用、回收与残膜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地膜厚度多为0. 004~0. 006 mm,地膜使用量一般为45 kg·hm~(-2);农户多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回收花生田残膜。花生田地膜残留量为15. 0~40. 0 kg·hm~(-2),低于国家标准GB/T 25413-2010规定的农田残膜污染的一级标准75 kg·hm~(-2);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大,覆膜5年、10年和15年的残留量分别达到15. 0 kg·hm~(-2)、26. 9 kg·hm~(-2)和40. 0 kg·hm~(-2)。花生田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浅层土壤中,残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 25 cm~2)为主。依据75 kg·hm~(-2)的残膜污染标准,年均覆膜量、年均残留率分别按45 kg·hm~(-2)、5. 92%~6. 65%计算,河南省覆膜花生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25~29年。

关键词: 地膜 河南省 花生田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考县蜜瓜产业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

摘要:河南省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常年光照充足,年积温4000℃~459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土壤为砂质壤土,优越的环境条件孕育了蜜瓜特有的风味。与其他大田作物、果树和设施蔬菜相比,近十年来,蜜瓜市场销售价格普遍较高,浮动幅度较小,瓜农普遍收益较高。自2016年春季兰考县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蜜瓜专家指导下,葡萄架乡杜寨村群众开始试种蜜瓜以来,因管理措施到位,加上政府政策引导,蜜瓜经济效益较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蜜瓜产业已经成为兰考县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随着交通、信息越来越便利,全国统一农产品市场逐渐形成,蜜瓜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主要病害抗性基因在河南沿黄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及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河南沿黄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利用分子聚合育种技术为培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6个基于基因自身序列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或连锁分子标记,对河南沿黄粳稻区的20个水稻品种进行分子检测,显示各有12个品种携带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 STV11KAS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基因分布较为广泛;有6个品种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基因分布次之;各有2个品种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b,基因分布较少;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河南沿黄粳稻品种中无分布.此外,各品种中检测到的抗性基因绝大多数都以纯合状态存在.总的来说,这些品种中的抗性基因数量较少,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有2个,所占比例为10.0%;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有16个,所占比例为80.0%;还有10.0%的品种不携带其中任何一个抗性基因.该研究可为河南沿黄粳稻区培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水稻 抗条纹叶枯病基因 抗稻瘟病基因 抗白叶枯病基因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饼粕及其在烟草上应用研究现状

粮食与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芝麻饼粕的有效营养成分及其作为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介绍了芝麻饼粕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就进一步促进芝麻饼粕在烟草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烟叶生产过程中科学使用芝麻饼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芝麻饼粕 烟草 土壤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