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五指山猪肌肉组织lncRNA和mRNA的鉴定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鉴定和分析五指山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试验以6月龄五指山猪阉割公猪为试验动物,在无菌状态下逐头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样品,采用RNA-Seq文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五指山猪肌肉组织中的lncRNA和mRNA进行分析筛选,运用DESeq软件鉴定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五指山猪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出4 086个lncRNA,其中正义型2 203个、反义型197个、内含子型130个、基因间型1 556个。对比测序获得的lncRNA和mRNA发现,lncRNA和mRNA的长度都主要分布在600~1 200 nt之间和3 000 nt以上。在背最长肌与半腱肌间,存在82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前10位分别为ZIC4、ZIC1、PITX1、SIM1、PVALB、SEC14L5、SERPINB11、PRXL2B、ZNF862、MYBPH;存在3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2个仅在背最长肌中表达,1个仅在半腱肌中表达,29个在两种肌肉组织中共表达;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基因共70个,包括顺式作用的靶基因和反式作用的靶基因。说明五指山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具有不同表达水平的lncRNA和mRNA,两种肌肉组织中均存在特异性表达的lncRNA。
关键词: 五指山猪 肌肉组织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靶基因 背最长肌 半腱肌


大白菜TPS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白菜TPS (BrTPS)家族成员信息及对高温胁迫信号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BrTP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特征、蛋白结构及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全基因组含有15个TP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除BrTPS14和BrTPS15外,其余成员各含有1个TPS和1个TPP结构域,并且所含motif的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理化性质分析发现,15个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介于129~1 459 aa之间,分子量大小在14.73~165.83 kD之间,大部分BrTPS蛋白为酸性蛋白和亲水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作为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大白菜TP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2类,其中ClassⅠ包含5个成员,ClassⅡ包含10个成员.本研究对高温胁迫前后不同组织和持续高温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的BrTPS基因可对高温胁迫产生响应,但在表达规律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大白菜TPS基因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TPS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高温胁迫 表达分析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苗期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菜心品种间的耐热性强弱,构建菜心品种耐热评价体系.以20个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21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量耐热性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对不同菜心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及耐热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后各菜心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热害指数、O-2质量分数、H2 O2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ro质量分数和CAT活性均升高,发芽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既有下降又有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评价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与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将21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获得了各品种综合耐热能力D值并排序,聚类分析将20个菜心品种划分为耐热型(6个)、中等耐热型(10个)和不耐热型(4个)3种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菜心耐热性评价方程,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热害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发芽势和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等6个指标,可作为菜心耐热性综合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耐热品种选育、耐热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同改良剂对绿橙园土壤改良效果及绿橙苗生长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绿橙园土壤和绿橙苗为材料,施用不同改良剂进行盆栽改良试验.结果 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改良剂对绿橙园土壤的酸碱度、有效养分及土壤结构都有着积极的改进作用,还可以促进绿橙苗的生长.通过各处理间的对比试验,发现各处理以有机肥(2‰)+熟石灰(1‰)和有机肥(2‰)+钙镁磷肥(1‰)效果最优.土壤pH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23和0.82,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减少了97.65%和96.86%;二者土壤团粒结构占比增加1.52%以上;绿橙苗地上部分干重高于对照40.09%以上.


苦瓜新品种'海研2号'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海研2号'苦瓜是以强雌系的自交系KG275-04为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BG021-03为父本配制的耐低温、中早熟、丰产苦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节位为第14~18节,移栽后45~55 d收获.果实商品性好,果色深绿,长棒形,肩平尾纯,条瘤明显,瓜长25~30 cm,瓜宽6.0~7.0 cm,肉厚达到1.0~1.1 cm,单瓜质量约480 g.裂果少、苦味适中、肉质密、耐贮运.植株生长强,叶片宽大深绿,分枝能力强,单株坐果能力强,667 m2产量超过3 500 kg.田间对枯萎病、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以及耐低温性强于'枫木'苦瓜;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和海南冬季种植.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旱稻新品种'中科西陆2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出适宜云南和海南等地区种植的高产、广适旱稻新品种,本研究以水稻品种'明恢63'与旱稻品种'陆引46'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陆生适应性QTLs导入,结合系谱法成功培育出感温型旱稻新品种'中科西陆2号'.该品种在海南参加了3个点的两年评比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4 914 kg,比'云陆201'增产25.5%,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中科西陆2号'株型适中,穗部性状优良,株高105 cm,穗长22 cm,单株有效穗7个,穗粒数144粒,结实率89.2%,千粒重24.1 g.对'中科西陆2号'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显示:'中科西陆2号'抗旱性与陆稻亲本'陆引46'基本一致,显著强于水稻亲本'明恢63'.'中科西陆2号'于2019年通过了海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18033).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陆生适应性QTLs导入,高效地选育出高产抗旱新品种,对促进云南和海南等地旱稻品种更新换代和对旱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菠萝TC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成花诱导阶段的表达谱分析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并分析菠萝TCP(Teosinte branched 1/Cycloidea/Proliferating)基因家族,为菠萝TCP基因在乙烯利诱花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台农16号'菠萝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系统地分析该基因家族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共线性、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RNA-Seq数据,并通过qRTPCR分析该基因家族在成花诱导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出9个菠萝TCP基因,均含有TCP结构域,系统进化将其划分为PCF、CIN和CYC/TB1三个亚家族.菠萝TCP基因家族的扩增与全基因组倍增事件无关,不存在片段复制和串联复制事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AcTCP2、AcTCP5~AcTCP9均含有乙烯响应元件.表达谱分析表明,AcTCP对乙烯利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花芽分化时期,AcTCP1、AcTCP3、AcTCP7和AcTCP8在茎尖中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上调,分别约为0时期的8.15、18.0、14.6和7.91倍.[结论]鉴定并分析了AcTCP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发现AcTCP1、AcTCP3、AcTCP7和AcTCP8在花芽分化时期高度表达,AcTCP3在乙烯利处理1 h后显著上调,表明其可能与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