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及液态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乳及液态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含2.5%甲酸)提取,采用Luna Omega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以0.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15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38 ℃,进样量3 μL。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三聚氰胺在0.5~1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方法检出限为0.23 mg/kg,定量限为1 mg/kg,在3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6%~94.2%,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3%,仪器的精密度RSD(n=6)为0.6%。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在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 三聚氰胺 液态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成林油茶氮磷钾肥配比与施用量的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海南成林油茶的可持续发展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设计,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优化海南成林油茶氮磷钾肥最佳配比与施用量.结果 表明:海南油茶的产量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0.205 kg/株、0.091 kg/株和0.181 kg/株时油茶最高产量为6.95 kg/株.结合当地油茶生产实际,建议油茶生产上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0.190~0.205 kg/株、0.080~0.091 kg/株和0.151~0.181 kg/株,氮、磷、钾肥的适宜配比为1.00∶ (0.40~0.50)∶ (0.80~0.90).

关键词: 油茶 氮磷钾肥 产量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水平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中药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钾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培试验,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钾水平设计为5个处理:0、2、4、6、8 g K2O/盆(10 kg土)。结果: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著升高。在施钾量0~4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酮含量不断升高,当施钾量超过4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酮含量逐渐下降。在施钾量0~2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上升,当施钾量超过2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8.0 g K2O/盆(10 kg土)的生长指标较好,2.0 g K2O/盆(10 kg土)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因此高水平钾肥能促进广藿香的生长,但不利于广藿香药效成分的积累。

关键词: 广藿香 钾肥 生长 挥发油 药效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中性/碱性转化酶MiN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1个编码N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MiNI基因,并对不同来源的中性/碱性转化酶的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MiNI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6.6kDa,理论等电点为6.2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I二级结构α螺旋占38.85%,无规则卷曲占35.45%,伸展链占18.91%,β折叠占6.79%;MiNI具有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00结构保守域,与克里曼丁桔、龙眼、巴西橡胶树和番木瓜都具有一致的motif位点;MiN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克里曼丁桔、龙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构建NI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芒果遗传距离最近的是克里曼丁桔,最远的是玉米和枸杞.qRT-PCR分析显示,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远高于果肉;花后10~4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花后40~10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花后100~130 d,随着果实成熟,果皮MiN基因表达量又显著上升;而花后10~40 d,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至果实发育后期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始终处于极低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iNI基因在芒果果实蔗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从分子角度阐明芒果糖代谢机理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关键词: 芒果 中性/碱性转化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玉米对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玉米对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应,以‘鲜玉糯2号’、‘泰系2号’、‘泰系3号’、‘伯洪5号’和‘美兰16号’5种玉米为研究对象,对其养分积累情况、不同土层养分和次生盐渍化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鲜玉糯2号’的总生物量、吸氮量、吸磷量、吸钙量和吸镁量最高,分别为714.94、12.30、2.70、6.11、1.13 kg/667 m~2;(2)与不种植任何填闲作物的对照相比,各品种玉米对土壤0~20 cm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有一定的消减作用,其中‘鲜玉糯2号’对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消减能力最佳;(3)种植玉米使土壤0~20 cm的电导率下降15.18%~35.43%,其中‘鲜玉糯2号’下降幅度最大。蔬菜大棚在休闲期种植玉米,能有效降低养分的积累,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

关键词: 蔬菜大棚 玉米 土壤次生盐渍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鹧鸪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鹧鸪茶为原料,选取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多酚化合物,探讨了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羟自由基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鹧鸪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5 (g/mL)、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2±0.52)%(以干重计,w/w).鹧鸪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0054±0.0003)、(0.077±0.004)、(0.114±0.006)mg/mL,说明鹧鸪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鹧鸪茶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忧遁草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比较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忧遁草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忧遁草茎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工艺;采用ABTS自由基法、DPPH自由基法和还原力法比较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忧遁草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v/v)、温度55 ℃、pH5.0、底物质量浓度30 g/L、酶用量300 U/g、时间1.5 h;有机溶剂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v/v)、温度55 ℃、料液比1:15 (g/mL)、时间2.5 h。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忧遁草茎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1.32±0.11)%(w/w),高于有机溶剂浸提法的(1.05±0.08)%(w/w)。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黄酮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其中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94±0.04)、(0.178±0.013)mg/mL,低于有机溶剂提取物的(2.76±0.05)、(0.200±0.015)mg/mL,说明酶法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强于有机溶剂浸提法。忧遁草茎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较为适宜。

关键词: 忧遁草茎 黄酮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了4种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第3次药后10 d,40%丙硫菌唑?氟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2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2.61%、73.85%、60.90%,对应单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2 000倍液和40%氟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4.31%和72.46%,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72.03%.复配剂丙硫菌唑?氟嘧菌酯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杀菌剂 香蕉叶斑病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干果贮藏中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槟榔干果贮藏中霉菌污染直接影响干果的贮藏品质.为明确槟榔干果贮藏中优势腐败霉菌的种类,本实验对海南万宁产5个批次的槟榔干果在高温高湿贮藏环境下贮存3个月后的腐败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株腐败霉菌;将纯化后的11株腐败霉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喷洒至新鲜制备已灭菌的槟榔干果上进行回接侵染验证实验,得到2株优势腐败霉菌S1023和W3.通过传统的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结合PCR扩增,得到序列长度分别为529bp和571bp的ITS序列,经rDNA-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将2株优势霉菌分别鉴定为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和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干果中腐败霉菌的分离鉴定提供可靠的方法,也可为后续槟榔干果杀菌方法的选择,贮藏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槟榔干果 腐败霉菌 分离纯化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柑橘肾形线虫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据调查发现海南岛柑橘根部寄生线虫危害严重,其根部主要寄生线虫为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spp.),且分布广泛,侵染根部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从海南岛柑橘园中采集表现为黄化、小叶等症状的发病植株根部土样,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通过形态学观察与测量、28S rDNA D2-D3区序列扩增、测序、比对及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表明,在60份土样中该线虫检出率为66.7%,虫口密度最高达513条/100 mL土;由形态学鉴定为肾形线虫.对肾形线虫28S rDNA D2-D3区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80 bp左右,与目标基因大小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数据进行Blast比对,与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数据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比对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与已报道的肾状肾形线虫聚为一类.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线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本研究对柑橘根部土壤肾形线虫的调查和鉴定研究,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柑橘 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