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同时对不同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旨在探究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菌种类及系统进化分析。研究通过形态观察与用特定引物扩增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来自不同地区的10株稻瘟病菌株。同时与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稻瘟菌株及相近属、种的菌株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稻瘟病菌株与其他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在同一分支上;而与其他不同属、种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不在同一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稻瘟病的基础研究、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水果中的7种人工甜味剂
《分析试验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7种人工甜味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纯水超声提取,经离心沉淀残渣,以Waters CORTECDT3(2.7μm,2.1 mm×100 m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氯蔗糖在5~500 ng/mL范围内,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在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在4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0%~111.4%,RSDs为0.3%~8.8%,检出限为0.26~25μg/kg,定量限为2.2~85μg/kg。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水果中7种人工甜味剂的快速筛查及定量。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时测定 水果 人工甜味剂


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抗菌肽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或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抗菌肽是动物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文章综述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为提高肉鸡产业效益和研发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菌肽;杀菌机制;肉鸡;生产


杂交水稻苗期杂种优势及基因表达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在发育早期就呈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苗期是水稻(Oryza sativa)株型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解苗期杂种优势及基因表达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探索通过水稻苗期表现预测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可能性,本研究选取杂交水稻有代表性亲本18份,配制4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系统考查杂交组合苗期根和苗的杂种优势、基因表达及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根和苗的性状间、同一组织不同时期性状间都有相关性,苗期性状间有12对性状相关性显著(P<0.05),有2个苗期性状与田间单株产量呈正相关(P<0.05);杂交稻组合在萌发早期(发芽第3天,3 d after sowing,3DAS)杂种优势最高;6个苗期性状的中亲优势(middle parent heterosis,MPH)有13对性状正相关(P<0.01),根长-3DAS,根长-14DAS,株高-3DAS的MPH和单株产量MPH正相关(P<0.05);分析了4个根系发育相关基因在杂交稻组合和亲本间播种后第17天的表达模式,有3个基因与第17天植株的根干重和苗干重相关,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与田间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P<0.05).杂交水稻组合在种子萌发早期就表现出极强的杂种优势,苗期根和苗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普遍具有相关性.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与性状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成熟期单株产量显著相关.本研究为利用水稻早期性状预测产量杂种优势模型的建立和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香蕉化肥施肥量(氮300 g、磷120 g、钾600 g)为施肥对照(TK),不施肥为空白对照(CK),比较化肥减量0%(T1)、20%(T2)、40%(T3)、60%(T4)配施生物有机肥6 kg/株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T1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质量10.89%、收获率14.29%。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和维生素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09%和69.55%、产投比分别提高12.65个百分点和10.78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kg/株有利于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高香蕉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文昌锥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昌锥是海南文昌特有锥属植物,地理分布小且现存数量少.为了解文昌锥叶片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文昌锥7个自然居群叶片的9种叶片表型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 表明,文昌锥9种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十分丰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96~2.10,均值为2.05;文昌锥叶片表型变异在居群内较高,但是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自然居群间;CY、BC、CBX、LFT和MS是选择大叶文昌锥的优势自然居群,XS是选择小叶文昌锥的优势自然居群;文昌锥叶片表型性状间相关性很高,主成分分析把相关性极显著的文昌锥叶片表型指标可以综合概括成叶片大重、叶形指数叶厚、叶柄长以及叶薄等四个主成分因子.本研究可以为文昌锥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未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 文昌锥(Castanopsis wenchangensis);叶片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


胡椒梗生物炭PB-200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胡椒梗为原料,在200℃氮气条件下热解,制备胡椒梗生物炭PB-200。在不同p H、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进行批量吸附实验;用扫描电镜(SEM),利用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探究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B-200在p H=3~11间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72.34~144.91 mg/g)且吸附量随着p H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发现,Langmiu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PB-200对MB的吸附行为(R2≥0.99);在p H=7,25℃条件下,初始MB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将20mg PB-200投入40 mL MB溶液时,吸附量可达到115.08 mg/g。表征结果表明,PB-200与胡椒梗相比,平均粒径和孔径分别从334.58μm和20.30 nm减小到233.81μm和16.95 nm,比表面积从0.70 m2/g增加到0.96 m2/g;PB-200的氧元素含量达到39.59%,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和丰富的孔道结构;PB-200的理化性质较胡椒梗有明显的提升,其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是单层吸附和静电吸附。PB-200是一种去除废水中MB的高效吸附剂。


木薯种质资源中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编码区终止突变及频率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块根中含有的氰苷及其产生的氢氰酸严重影响木薯的食用品质,增加加工成本。α-醇腈裂解酶(alpha-hydroxynitrilelyase,HNL)是植物催化醇腈裂解产生氢氰酸的关键酶。重测序数据显示,‘华南8号’木薯品种中HNL编码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12G132600在编码区内部发生了终止突变,导致基因编码区变短。本研究对国内外251份木薯种质资源的重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共发现60份材料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存在相同的终止突变,该60份材料全部是终止突变与非终止突变的杂合基因型,且全部为栽培类型木薯。说明该突变是木薯由野生型驯化为栽培型以后发生的。通过对木薯品种‘华南9号’该基因的克隆测序以及与已发表的木薯品种‘TME3’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证实了该突变在木薯品种中真实存在。


不同速生白菜苗期耐热性室内鉴定及耐热指标筛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不同速生白菜苗期耐热性室内鉴定评价体系,以20个速生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苗期的15个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量耐热性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速生白菜品种耐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各候选指标间的相关性还存在信息重叠与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将高温胁迫下速生白菜苗期的15个单项指标转化为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品种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聚类分析将20个速生白菜品种划分为耐热型、中等耐热型和不耐热型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速生白菜耐热性评价方程。苗期耐热性强的速生白菜品种为B16、B18、B10、B13、B3和B20,可为速生白菜耐热品种选育、耐热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材料。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SS)、单株干重(DW)、脯氨酸含量(Pro)、根系活力(RA)、过氧化氢含量(HP)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等8个指标可作为速生白菜苗期耐热性评价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