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新途径——小滴玻璃化法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低温保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种质资源保存途径,可长期保存种质资源。小滴玻璃化法是在滴冻法和玻璃化法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技术概念、主要优点、基本程序、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 小滴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全型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与理论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安全型农业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分别从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及生态安全角度探讨安全型农业的内容,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安全型农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国安全型农业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安全型农业 经济分析 农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左归丸粉杀菌效果的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2 CSCD

摘要:以左归丸粉为试材,着重研究了加速器(电子束)和钴源(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通过存活菌计数法确定了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的D10值。结果表明:经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的左归丸粉菌落总数的D10值分别为2.602 kGy和2.597 kGy,霉菌和酵母的D10值分别为3.112 kGy和3.208 kGy。3个批次验证试验表明,左归丸粉辐照基本符合D10值规律。

关键词: 电子束 γ射线 辐照 D10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对不同发育阶段朱砂叶螨的辐照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温(28~35℃)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各发育阶段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雌成螨)的辐照效应,为朱砂叶螨的电子束辐照检疫提供参考剂量。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朱砂叶螨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度依次为卵>幼螨>若螨>雌成螨。经0.20 kGy辐照后的卵虽可正常发育,但不能产生下一代,0.30 kGy以上剂量辐照后的卵则完全不能孵化;0.20 kGy辐照可使幼螨发育后产生的F1代不能孵化,0.80 kGy辐照可使幼螨完全不育;0.40 kGy辐照可使若螨发育后产生的F1代不能孵化,1.20 kGy辐照可使若螨完全不育;0.20 kGy辐照便可阻止雌成螨所产卵进一步孵化,1.60 kGy以上剂量才能使雌成螨完全不育。以上结果表明,0.40kGy的电子束辐照可作为有效防治朱砂叶螨入侵的参考检疫剂量。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电子束 辐照 检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抗逆候选基因OsHMGB3的鉴定与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sHMGB3是一个位于水稻抗旱QTL区段内的抗旱相关候选基因,预测编码一个具有HMGB-UBF-HMG-box结构域的蛋白。Real-time PCR分析表明:OsHMGB3基因在多个组织器官中表达,且能够受到PEG、NaCl、低温、高温等逆境及ABA的诱导表达。对超表达OsHMGB3的转基因水稻进行了苗期甘露醇胁迫处理,转基因植株的鲜重和株高均极显著优于野生型植株,超表达OsHMGB3可提高水稻苗期抵抗渗透胁迫的能力。该基因对逆境的响应及转基因植株对渗透胁迫的抗性均暗示该基因与水稻抗逆性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水稻 HMGB 抗逆性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菌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报道文献中蛹虫草多糖含量差异非常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差异主要在于干扰物质的去除。结合高效阴离子色谱对干扰物质的测定,对常见的几种蛹虫草多糖提取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去除干扰物的蛹虫草多糖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经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证明,是一种分析蛹虫草多糖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苯酚硫酸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茭草(Zizania latifolia)在不同人工湿地中的生长适应性

湖泊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茭草是太湖流域河、湖水陆交错带及低洼沼泽中普遍生长的挺水植物,其生长条件在当地挺水植物中具有代表性.根据该流域河道水陆交错带的现状与挺水植物生长特性,针对性地设计了置入式生态滤床、生物氧化池、潜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4种不同生境条件,研究茭草的生长适应性,为建立与恢复退化的河道水陆交错带植被群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茭草能够适应不同生长环境,在沸石基质和水培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繁茂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茭草 人工湿地 生长环境 生长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梨茎尖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果树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刺梨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为刺梨种质资源的长期稳定保存提供新途径。【方法】以刺梨为材料,研究了适合茎尖超低温保存的蔗糖预培养时间与浓度、预处理时间、玻璃化液处理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适合超低温保存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6-BA+30 g·L-1蔗糖+7 g·L-1琼脂。刺梨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为:约0.5 cm长的腋芽茎尖在4℃条件下于培养基MS+0.5 mg·L-16-BA+0.05 mg·L-1IAA+0.3 mo1·L-1蔗糖+7 g·L-1琼脂上预培养3 d,切取约2 mm长的茎尖,室温下LS装载液处理40~50 min,然后用玻璃化液PVS2于0℃下处理40 min,换入新鲜的PVS2,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化冻,用MS+1.2 mol·L-1蔗糖+100 mg·L-1Vc+0.5 mg·L-1GA3培养基洗涤2次,接种到MS+0.3 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上暗培养1 d,再转接到MS+0.1mg·L-16-BA+0.05 mg·L-1IAA+30 g·L-1蔗糖+7.0 g·L-1琼脂上暗培养7 d后转入正常光下培养,成活率可达44.3%。【结论】建立了刺梨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

关键词: 刺梨 茎尖 超低温保存 玻璃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变化对钾离子跨膜通道蛋白传输能力的影响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温度变化对生物膜跨膜传输能力的影响,本文以钾离子跨膜通道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Gromacs分子生物学模拟软件包和Gromos96(53a6)分子力场,通过分子动力模拟技术和伞状采样方法详细研究了300K和275K两个温度条件下钾离子跨膜通道蛋白对单个钾离子的传输机理和Potentials of Means Force自由能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分析伞状采样的计算结果表明,温度的下降对钾离子跨膜通道蛋白的传输能力具有较大影响,300K时,钾离子在跨膜通道蛋白中的传输过程是热力学自发过程;然而,当温度下降到275K后,跨膜通道蛋白前沿空腔对钾离子的捕捉能力明显下降,选择性位点的能垒和传输通道的自由能普遍上升,导致跨膜通道蛋白出口的自由能高于其入口的自由能,最终使钾离子跨膜通道蛋白对钾离子传输方向发生逆转。同时该结果还可以对冷害发生的机理和防治给予重要的启示:说明温度下降后,果蔬体内物质传输能力的下降和停滞是造成冷害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冷害 离子通道蛋白 分子动力学模拟 伞状采样 PMF自由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环境下稳定表达的控制粳稻穗角性状的新位点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环境下种植直立穗粳稻品种秀水79与弯曲穗品种C堡及两者杂交后衍生得到的RIL群体254个株系并调查其穗角,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穗角性状进行遗传分离分析;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 2.0软件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QTLcart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穗角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1)穗角性状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2)QTLNetwork 2.0检测到8个控制穗角性状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的0.01%~39.89%;WinQTLcart 2.5检测到12个控制穗角性状的加性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83%~30.60%。检测到的所有QTL分布于第4、5、6、7、9、11染色体上,其中分布于RM3700-RM3600和RM5652-RM410区间的两个主效位点qPA9.2和qPA9.5,以及分布于RM257-OSR28区间的qPA9.7在两种方法和4个环境下均检测到,减效等位基因来自秀水79;3)检测到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位点,解释表型变异的0.36%~1.71%。检测到的各个加性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关键词: 粳稻 穗角 生长环境 混合遗传模型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