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表面活性剂辅助的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叶面喷施对芥蓝生长及菜薹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脂肪族芥子油苷和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前体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单独及配合表面活性剂叶面喷施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生长及菜薹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芥蓝生长指标及芥子油苷组分无显著影响,在芥蓝菜薹中均检测到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甲硫氨酸、色氨酸单独叶面喷施及表面活性剂辅助的色氨酸叶面喷施,对芥蓝菜薹总芥子油苷含量、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和总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甲硫氨酸叶面喷施处理中菜薹总芥子油苷和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比清水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8.5%和31.9%,其中在11种芥子油苷中脂肪族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含量提高幅度最大,达到44.3%,同时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甲硫氨酸叶面喷施显著提高了芥蓝菜薹全硫含量并降低了氮硫比(N/S)。本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供给甲硫氨酸能明显促进脂肪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和积累,而辅之以表面活性剂能增进叶面对甲硫氨酸的吸收效果,其影响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 芥子油苷 甲硫氨酸 色氨酸 表面活性剂 氮硫比(N/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ZmHDR基因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ZmHDR在玉米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化模式,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玉米HD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ZmHDR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全长序列为3 188bp,其中含有1 38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由46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半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ZmHDR基因与高粱、水稻、黄花蒿、烟草、三叶胶、孜然芹、拟南芥、青色藻同源性比较高,暗示该基因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关键词: 玉米 ZmHDR基因 RT-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糖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寡糖,采用浸种试验,研究了几种常见的海洋寡糖(海藻酸钠寡糖、几丁寡糖和壳寡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寡糖浸种处理均能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好,且以0.05%水平时效果最佳,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12.96%和14.74%,不定根数增加12.13%;几丁寡糖也可促进不定根生成,且海藻酸钠寡糖、几丁寡糖均能增加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壳寡糖对小麦幼苗促生长效果不显著。相对而言,海藻酸钠寡糖作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更具开发前景。

关键词: 小麦 寡糖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食用菌术语标准实施现状与几个术语刍议

中国食用菌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及实施标准中监管不力的状况,突出论述了食用菌术语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引用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对审定术语的原则及使用术语的规定。对"真菌"、"蘑菇"以及"食用菌"三个学科领头术语的有关争议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食用菌 术语 标准 标准化 食用菌标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高温芝麻粕蛋白的酶法提取工艺

中国粮油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芝麻粕是芝麻经过高温焙炒榨油后的副产物,含有丰富蛋白质。本研究以蛋白溶出率为评价指标,研究8种蛋白酶从高温压榨芝麻粕中溶出芝麻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2709对芝麻蛋白溶出效果最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溶出条件,得到具有显著性的拟合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芝麻粕中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为2 h,液料比16:1,温度50℃,加酶量125 U/g,pH 11,此时蛋白溶出率达到70.36%。

关键词: 高温芝麻粕 芝麻蛋白 酶法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西南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西南稻区特有的立体气候和农业生态系统,利用rep-PCR和IS-PCR技术构建不同海拔稻区白叶枯病菌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西南稻区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共包含56种分子谱型,不同海拔稻区病菌的分子谱型种类明显不同;2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海拔稻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以中海拔稻区最高,低海拔稻区次之,高海拔稻区最低;3不同气候带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随着气候带温度降低而逐步减小的趋势;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6种分子谱型可分为9个遗传家系,低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lineage1和lineage2,中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lineage3~lineage6,而高海拔的主要集中在lineage3~lineage5。不同海拔稻区的菌株在变异程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根据病菌致病型布局抗性基因时,应充分考虑菌株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病菌的变异强度,以减缓病菌在寄主选择压力下的变异速度,避免品种抗性丧失的周期过短。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中国西南部 遗传多样性 海拔 气候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扶持对策

农业经济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着土地流转难、资金缺口大、劳动力供应不足、农场主经营素质有待提升、非农化和非粮化风险潜在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完善金融服务、加大宣传培训、完善补贴机制、探究支持政策等具体扶持对策。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主要问题 扶持对策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地膜西瓜高效简约化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201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微粉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Sesamum indicum)核雄性不育系ms86-1姊妹交后代表现为可育、部分不育(即微粉)及完全不育(简称不育)3种类型。不同育性类型的花药及花粉粒形态差异明显。Alexander染色实验显示微粉植株花粉粒外壁为蓝绿色,内部为不均一洋红色,与可育株及不育株花粉粒的染色特征均不相同。为探明芝麻微粉发生机理,在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可育、微粉、不育类型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可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代谢旺盛,胞质中出现大量脂质小球;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开始降解,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出现乌氏体,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囊腔内及花粉粒周围分布着大量乌氏体,花粉粒外壁有11–13个棱状凸起,表面存在大量基粒棒,形成紧密的覆盖层。不育株小孢子发育异常显现于减数分裂时期,此时胞质中无脂质小球出现,细胞壁开始积累胼胝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未见降解;单核小孢子时期无乌氏体出现;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囊腔中未发现正常的乌氏体,存在大量空瘪的败育小孢子,外壁积累胼胝质,缺乏基粒棒。微粉株小孢子在减数分裂时期可见胞质内有大量脂质小球,四分体时期部分绒毡层发生变形,单核小孢子时期有部分绒毡层开始降解;绒毡层细胞降解滞后为少量发育进程迟缓的小孢子提供了营养物质,部分小孢子发育为正常花粉粒;这些花粉粒比较饱满,表面有少量颗粒状突起,但未能形成覆盖层,花粉囊腔中及小孢子周围存在少量的乌氏体。小孢子形成的育性类型与绒毡层降解是否正常有关。

关键词: 芝麻 核雄性不育 微粉 小孢子发育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红吸浆虫不同监测与施药方法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与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关系密切的监测方法,以及合适的施药方法与药剂种类,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淘土和黄板诱集两种监测方法所得虫量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其与危害程度的相关性;通过比较小麦孕穗期撒毒土、抽穗期喷雾施用吡虫啉和毒死蜱防治麦红吸浆虫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结果】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均与黄板监测到的成虫数量线性相关,与淘土所获幼虫量不相关。喷雾法和撒毒土法施用2种药剂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呈现相同规律,即毒死蜱喷雾<毒死蜱毒土<吡虫啉喷雾<吡虫啉毒土。其中喷施毒死蜱处理的穗被害率与对照相比减少79.55%。【结论】黄板诱集比淘土法更适合监测麦红吸浆虫危害情况,抽穗期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最佳时期,在此时喷施毒死蜱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淘土法 黄板诱集法 药剂 施药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