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与小区产量、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J_2、I、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茎粗、株高、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加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7对影响小区产量、茎粗、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共发现14个与环境存在互作的QTL。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大。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才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农艺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分离及变种类型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南省10个地市采集的小麦病根样品中分离得到82株病原分离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回接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其中47个菌株菌丝分支处都形成典型的"∧"状;子囊壳埋生或半埋生,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线形,稍弯曲,无色,具有5~10个分隔,大小为68~94μm×2~4μm;对82个分离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7株菌株与小麦全蚀病菌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7%~99%,据此确定47株菌株为小麦全蚀病菌。应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都得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870 bp)的特异性片段,鉴定47株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磺草酮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建立了磺草酮在土壤、玉米籽粒和植株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磺草酮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以及玉米籽粒中的最终残留情况。在河南和黑龙江两地开展2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磺草酮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其在玉米植株中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1.50~1.9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97~3.52d;在玉米三至五叶期时,按推荐高剂量和1.5倍推荐高剂量在玉米上喷施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1次,在收获前30d和收获时分别取样测定,磺草酮在玉米籽粒、植株、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以上结果说明,磺草酮属易分解农药,按推荐剂量施用是安全的。


2%阿维菌素微乳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阿维菌素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的仪器方法,对阿维菌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地的残留试验,研究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2%~7%,其最小检出量为0.01ng,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2011年和2012年河南省和湖南省两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78~1.3d、1.1~2.9d;阿维菌素在棉籽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采用阿维菌素防治棉花红蜘蛛时,最高用药量为16.2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其在棉花上使用是安全的。


环境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和对策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肉鸡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产生应激,环境应激直接影响肉鸡养殖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本文总结了几种常见环境应激因子对肉鸡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免疫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肉品质和机体器官等的影响以及降低肉鸡环境应激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有效降低环境应激、提高肉鸡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中蒜素含量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大蒜中蒜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大蒜中的蒜素用水提取后,以乙腈和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在C18柱上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在245nm波长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蒜素在6.25~5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四家实验室对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验证实验结果为:平均回收率89.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1.39%~6.62%(n=3),重复性标准偏差小于重复性限,再现性标准偏差小于再现性限。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适用于大蒜中蒜素含量的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