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3个试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源利用的影响。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罗山和新蔡点是5月16日(第Ⅱ期)最高、在原阳点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外,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4种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在各点均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试点间下降的差异显著性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试点品种类型间的产量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杂交迟熟中粳的产量在各试点均是最高,且在每一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型(P<0.0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缩短趋势(P<0.0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及温光利用率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机插条件下,豫南稻区首选杂交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早熟晚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5日;豫北沿黄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其次是常规迟熟中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1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机械化高产栽培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 播种 温度 栽培 机插稻 播期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产量


抗菌肽和姜黄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姜黄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35 mg/kg抗生素、200 mg/kg抗菌肽、200 mg/kg姜黄素和200 mg/kg抗菌肽+200 mg/kg姜黄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姜黄素和抗菌肽均能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42日龄体重(P<0.05)。2姜黄素和抗菌肽均能极显著降低肉仔鸡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1),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1)。3抗菌肽和姜黄素显著降低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和抗菌肽可以替代抗生素,显著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显著增加盲肠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量。
关键词: 肉鸡 抗菌肽 姜黄素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功能 肠道微生物


大白菜高代自交系S单元型的分布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等位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对284份大白菜高代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然后挑选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大白菜高代自交系的S单元型,并利用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检测法验证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于加速大白菜育种进程及优势育种高效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经PCR扩增获得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112份,其包含13个S单元型,分别是S9、S12、S22、S32、S35、S36、S41、S45、S46、S53等10个Ⅰ类S单元型及S40、SD1-8、S44等3个Ⅱ类S单元型。其中,I类S单元型的S46出现频率最高,达到26.79%;其次为II类S单元型的S40,达到24.11%。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法鉴定结果基本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验证了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相比大白菜类作物中存在的多个S单元型而言,供试材料中S单元型的数目不多,为避免杂交组合配制中出现杂交不结实现象,在进行大白菜遗传育种时,有必要引进和利用更多的S单元型大白菜。


保水剂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对不同保水剂用量条件下冬小麦碳吸收、碳排放、碳成本、碳效率及碳净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过程中虽然保水剂和各种农资投入会产生一定的碳足迹,但其同时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作物的干物质量,从而显著提高碳吸收,降低碳成本,提高碳效率和碳净汇。各处理中60 kg/hm2保水剂用量的碳成本最低,较对照减少了25.6%,而其碳效率和碳净汇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3%和30.6%。施用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且以60 kg/hm2保水剂用量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利用效率与碳吸收、碳效率和碳净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碳成本呈极显著负相关。


不同机型烟苗移栽机性能测试与移栽效果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豫中平原烟区的烟苗移栽机,比较了不同烤烟移栽机的性能与移栽效果。结果表明:洛阳一拖2ZY-199牵引式移栽机的栽植频率最高(43.5株/(min·行)),其次是意大利法拉利牵引式移栽机(40.3株/(min·行)),日本井观2ZS-1自走式移栽机的栽植频率明显低于其他机型;许昌同兴2YZS-1自走式移栽机的栽植深度合格率最高(92.3%),5种机型的单株移栽稳定系数均在98%以上,青州华龙2ZY-1牵引式移栽机的移栽株距精度明显低于其他机型;自走式移栽机耗油量明显低于牵引式移栽机,其中日本井观2ZS-1自走式移栽机耗油量最低;意大利法拉利牵引式移栽机和许昌同兴2YZS-1自走式移栽机的用工明显低于日本井观2ZS-1自走式和洛阳一拖2ZY-199牵引式移栽机;日本井观2ZS-1自走式移栽机无移栽灌水功能。根据测试结果和烟苗移栽农艺要求,意大利法拉利牵引式和许昌同兴2YZS-1自走式移栽机的烟苗移栽质量较好,是豫中平原烟区较适宜的烟苗移栽机。


NBS-LRR类抗病蛋白介导的植物抗病应答分子机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植物与病原菌长期共进化过程中,NBS-LRR类抗病蛋白在植物防御微生物侵害机制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NBS-LRR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病原菌微生物效应因子的识别的方式上,特别是其自身同源或异源低聚化、及其在植物亚细胞器的转移与分布等方面。本文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关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植物NBS-LRR抗病蛋白在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植物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NBS-LRR类抗病蛋白 分子识别 低聚化 亚细胞定位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平均位点4.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性比率为78.17%;同时利用获得的SSR多态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29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有较好的吻合性。本研究可为油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及材料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维生素E(V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从大豆中提取的VE安全性更高。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大豆BIEX群体(Essex×ZDD2315)维生素E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含量。应用QTLNetwork 2.1软件分别检测到8个和12对控制大豆维生素E及组分含量的加性和互作QTL。α-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68%(2个)和15.57%(4对),γ-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59%(2个)和11.57%(2对),δ-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5.44%(1个)和17.61%(3对),维生素E总含量的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11.39%(3个)和9.48%(3对)。未检测到维生素E及组分含量和环境互作的QTL。未定位到的微效QTL累计贡献值为66.16%~75.32%,说明未定位到的微效基因的变异占2/3以上。各性状的遗传构成中,未检测出的微效QTL份额最大,加性QTL和互作QTL贡献相差不大。在育种中应考虑常规方法聚合微效QTL与标记辅助方法聚合主要QTL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