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大葱苗期除草剂初步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大葱田安全高效的除草技术,推进大葱规模化简易生产,在室内条件下对大葱除草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330g/L二甲戊乐灵495(推荐剂量)~1 485g/hm2在药后18d和27d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好,药效达到4级;30%辛酰溴苯腈375g/hm2(推荐剂量)在药后18d和27d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较好,药效达到3级,且它们对大葱基本无药害,可在大葱田推荐使用。50%乙草胺、960g/L精异丙甲草胺、480g/L灭草松、50g/L精喹禾灵、15%精吡氟禾草灵虽对部分杂草有较好防效,但会对葱苗产生轻度至中度药害,应限制使用。大葱对25%扑草净、90%莠去津、200g/L氯氟吡氧乙酸、50%异丙隆较敏感,在大葱田严禁使用这4种除草剂。

关键词: 大葱 除草剂 药害 杂草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罗沙星残留检测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技术合成氟罗沙星(FLE)人工抗原,制备FLE高亲和力抗体,通过建立、优化FLE的icELISA检测方法研制出快速、灵敏的FLE残留检测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方法】用DCC法偶联FLE和载体蛋白BSA合成免疫原FLE-BSA,用混合酸酐法偶联FLE和载体蛋白OVA合成包被原FIE-OVA,通过紫外扫描法(UV Scan)和聚丙烯凝胶电泳法(SDS-PAGE)鉴定人工合成抗原。选择经初步鉴定成功合成的FLE-BSA免疫SPF级6—7周龄Balb/c雌性小鼠5只,采用多点免疫法,对小鼠背部皮下4-6点注射免疫,免疫剂量为30μg/只,初免,用FLE-BSA PBS溶液与等体积FCA混合乳化后免疫;20 d后用FLE-BSA PBS溶液与等体积FIA混合乳化后免疫,免疫间隔3周,4次免疫后,利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出效价高、敏感性好的小鼠多克隆血清,建立、优化FLE的icELISA检测方法,确定其包被浓度、包被时间、封闭液选择、封闭时间、抗体工作浓度、二抗稀释度、底物显色时间等条件,制备出FLE快速检测试剂盒,同时测定该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特异性等指标,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做相关性比较,同时对市场上购买4个批次的氟罗沙星药品含量进行了实际测定,以确证试剂盒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结果】通过上述蛋白质连接技术所制备的免疫原经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凝胶电泳法鉴定,结果显示BSA与FLE偶联后,FLE-BSA波峰整体出现右移且凝胶上BSA的泳动速度大于FLE-BSA,初步证明人工合成抗原偶联成功。通过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5号小鼠多抗血清得到其效价大于2.5×104,抑制价为162.18 ng·mL-1。通过优化FLE icELISA检测方法,其工作条件:包被浓度:5μg·mL-1;抗体工作浓度:1﹕6400;二抗稀释度:1﹕1000;底物显色时间:10 min。所制备的试剂盒灵敏度为16.22 ng·mL-1,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3627x+1.3517(R2=0.9956),与同系药物及其它药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阳性猪肝样的回收率在67.5%—87.9%,平均78.7%,变异系数在9.34%—10.7%,平均10.0%;阳性猪肉样的回收率在74.0%—88.2%,平均81.42%,变异系数在8.3%—10.4%,平均9.48%;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15%;在500、250、150、75、30 ng·mL-15个标准浓度B/B0的批内变异系数在3.39%—6.68%,批间变异系数在4.69%—9.67%。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07%和7.44%,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9988),通过实际测定其结果基本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规定的含量要求(90%—110%),进一步说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及FLE-Kit的准确性。【结论】首次利用两种方法分别合成FLE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所制备的抗FLE血清建立并优化FLE残留icELISA检测方法,制备出FLE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为氟罗沙星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氟罗沙星 人工抗原 多抗血清 ELISA 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免疫球蛋白M(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中国工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细胞工程技术研制大菱鲆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小鼠骨髓瘤细胞NS0与经IgM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经过反复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获得4株抗大菱鲆IgM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B1D1、D5C2、E1B2和F4A1。经小鼠腹水扩大生产后,单抗效价为1∶1.024×106检测灵敏度为32 ng/mL。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获得的单抗与IgM重链区特异性结合。交叉结果显示,单抗与大菱鲆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与褐牙鲆、红鳍东方鲀、许氏平鲉、六线鱼、鲈鱼均呈微弱阳性反应,而与半滑舌鳎、鲤鱼、鲫鱼、草鱼、鳙鱼的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的大菱鲆IgM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用于大菱鲆免疫学相关研究和生产实际应用。

关键词: 大菱鲆 免疫球蛋白M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的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质量、降低复烤过程片烟收缩,以烤烟上部橘黄二级烟叶(B2F)和中部橘黄二级烟叶(C2F)打后片烟为材料,采用机器视觉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对片烟收缩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对干燥过程片烟收缩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烟叶原料部位、打后尺寸对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像分析法用于片烟收缩特性测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一定条件下片烟收缩率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干燥过程中片烟收缩形变主要来源于干燥前期的快速脱水阶段,随着干燥过程含水率的降低,片烟收缩率变化趋缓。C2F的收缩率明显高于B2F,实际复烤干燥加工热风温湿度和终点水分下,C2F、B2F收缩率分别达14.3%、11.9%。不同尺寸片烟收缩特性存在差异,B2F片烟收缩率随尺寸增加而明显增大。可见,对于不同等级部位烟叶原料,通过复烤前片烟打叶尺寸的调节和复烤过程适当降低脱水速率,可有效控制收缩形变。

关键词: 图像分析法 片烟 干燥 收缩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Gen Bank中登录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西非株系(WA)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 Man探针。以SPCSV-WA外壳蛋白(cp)基因的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质粒绘制标准曲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SPCSV-W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标准曲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为-3.239和1,扩增效率为103.568%。最低可检测到约3.31 copies/μL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 000倍。本研究建立的SPCSV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为SPCSV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关键词: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 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对土壤温度及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抗寒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低温冻害对我国黄淮油菜产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为材料,于2009-2012年间进行3年覆盖处理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覆盖物及覆盖时期对各小区不同土层的温度、冻害程度、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冻害指数,显著提高油菜越冬存活率。覆盖稻草的两个处理冻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覆盖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55%~58.28%,且以冬前对油菜进行覆盖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单株有效结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提高,各覆盖处理单株有效结角数比对照增加4.48%~20.39%,千粒重比对照增加29.97%~41.11%。因此认为,黄淮油菜产区稻草覆盖和培土壅根均能保温、防寒,有利于油菜增产,相关措施宜在冬前进行。

关键词: 油菜 覆盖 土壤温度 抗寒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制度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适宜豫中烟区生产的烤烟种植制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对豫中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烟套种处理烟株长势较差,移栽后80d叶片SPAD值较高,成熟落黄不佳,烟叶产量、产值较低,烤后烟叶钾含量低;连作处理烟叶成熟落黄较差,烤后各部位烟叶氯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处理烟叶长势和落黄均较好,烟叶产量、产值分别为2 734.5kg/hm2和60 753元/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佳,烟叶钾含量最高,平均达1.71%。综合来看,在豫中烟区,玉米-小麦-甘薯-冬闲-烤烟3a轮作方式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烤烟 SPAD 经济性状 化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墒灌溉施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水肥耦合的最佳配置,在通许潮土区进行测墒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水(W1:不灌水;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W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W4:足墒灌溉)肥(N1:一次施肥;N2:多次施肥)耦合试验,探讨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受土壤水分调控,在W1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促进作用。各处理间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3水分条件下最高;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同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W3N2处理最高,达9 293.19kg/hm2。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成产要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表现为小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

关键词: 测墒灌溉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吸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期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分布变化、扩散方式、生物学特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监测技术、抗性品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策略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小麦吸浆虫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一例西瓜死苗现象的病原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河南省某育苗基地西瓜幼苗大量死亡的病因,从感病植株根部组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物K1,经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初步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病原菌ITS-rDNA、EF-1α和MtSSU等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均与枯萎型尖孢镰刀菌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9%。病原物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显示,西瓜幼苗接种该菌后表现出枯萎病症状,与采集地自然发病株症状基本一致;与不同瓜类如甜瓜和黄瓜比较,该病原在西瓜上发病较为严重。综上分析,此例河南西瓜死苗现象是由枯萎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porumf.sp.niveum)侵染引起。

关键词: 西瓜 死苗 尖孢镰孢菌 西瓜专化型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