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大豆小区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豆23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母本、灰布支黑豆(ZDD2315,半野生大豆)为父本衍生出447个RIL群体,通过构建SSR遗传图谱及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2个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单株粒茎比、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和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H_1、I、J_2和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即增加其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11对影响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发现22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实验结果表明,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很大。进行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既要考虑效应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这样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植物学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原核表达经纯化复性制备的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代替传统病毒抗原包被,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的A型VP1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VP1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A型FMDV阳性牛血清,可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A型FMDV抗体的方法。以最佳质量浓度1mg/L VP1蛋白为检测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50[V(血清)∶V(封闭液)],最佳的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 000[V(酶标二抗)∶V(封闭液)],建立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32%,特异性为99.09%,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采用该方法检测201份临床血清,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2.54%。研制的VP1-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

关键词: A型口蹄疫病毒 VP1蛋白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23年的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演变,阐明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缓慢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上升0.17、0.01、0.01、1.27 mg·kg-1;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速率较快,其中常量有机肥下每年分别提升0.35、0.02、0.01和5.01 mg·kg-1,且除了全磷之外,有机肥的效果整体略优于秸秆还田的0.23、0.02、0.02和4.88 mg·kg-1。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培肥 土壤肥力 演变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耐荫性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玉米抽雄期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筛选抽雄期玉米耐荫性评价的次级指标,采用模拟遮荫的方法,在抽雄前5d,对3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50%的遮荫和自然光照(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在遮荫条件下,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株高、穗位高增加,净光合速率下降,雌雄开花间隔(ASI)延长,导致产量大幅降低。以籽粒净质量作为主要选择指标,ASI为次级选择指标,对30个玉米自交系的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B73、郑32、昌7-2、浚92-8自交系为遮荫钝感型,浚92-6、LX9801、吉853、旅28、郑36、齐319、丹599为遮荫中度敏感型,郑58、沈5003、掖478、铁7922、浚9058、PH6WC、Mo17、E28、沈137为遮荫高度敏感型。

关键词: 玉米 遮荫 净光合速率 雌雄开花间隔 耐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以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十字花科种间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油菜杂交结角率和亲和指数存在差异。在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中,芥菜型油菜作母本的杂交结角率(分别为95.0%、92.5%)和亲和指数(分别为6.51、12.40)高于其反交(17.5%、20.0%,0.56、1.12)。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中,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交结角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97.5%和14.66)高于以白菜型油菜作母本(分别为30.0%和2.41)。将芥菜型油菜的琴形叶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发现该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育成了油酸含量高于80%的特高油酸含量新品系和亚麻酸含量低于3%(2.14%)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优异脂肪酸种质资源材料均是低芥酸、低硫甙品系,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油菜 种间杂交 亲和指数 琴形叶 高油酸 低亚麻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条件对潮土区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水肥条件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通许县壤质潮土不同水分(不灌水、轻度干旱胁迫、充分灌溉)和氮肥追施次数(不追肥、返青-拔节期追肥、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矮抗58和周麦18)在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总体均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而提高,增加幅度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最大,尤其是矮抗58。水肥处理对周麦18不同生育时期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大,而对矮抗58影响较小。拔节期,周麦18蒸腾速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最低,矮抗58蒸腾速率以该处理较低;扬花期,2个小麦品种蒸腾速率均以不灌水返青-拔节期追肥处理最高,周麦18以充分灌溉不追肥处理最低,矮抗58以轻度干旱胁迫不追肥处理最低,两品种均以轻度干旱胁迫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次之;灌浆期,从2个小麦品种蒸腾速率平均值来看,蒸腾速率以不灌水不追肥处理最高,轻度干旱胁迫不追肥处理和轻度干旱胁迫返青-拔节期追肥处理最低。2个小麦品种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生育期推进先降低后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同,周麦18高于矮抗58,2个品种总体以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更利于小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尤其是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总之,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提高小麦蒸腾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尤其是拔节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处理,且周麦18光合利用能力高于矮抗58。

关键词: 潮土 小麦 水肥条件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颗粒指小于100~1 000nm的微粒,纳米颗粒疫苗不但能提高抗原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而且能够靶向性递呈抗原和缓慢释放,增强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颗粒在疫苗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纳米颗粒作为运输系统或免疫佐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疫苗 纳米颗粒 佐剂 纳米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乙酰胆碱酯酶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5个因素对绿盲蝽三龄若虫AChE活性测定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各因素对AChE活性测定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反应时间>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绿盲蝽若虫AChE活性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浓度6头/mL、底物浓度6mmol/L、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35℃、pH值8.0。

关键词: 绿盲蝽 乙酰胆碱酯酶 正交试验 活性测定 反应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行间套种洋葱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休眠期间正是洋葱生长季节,利用葡萄的休眠期套种洋葱,相互间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葡萄的生长。每667 m2葡萄平均增产8%,洋葱产量平均可达4 000 kg,新增产值8 000~10 000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乙醇胺A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成苯乙醇胺A人工抗原,并制备出鼠源苯乙醇胺A多抗血清,采用琥珀酸酐法改造苯乙醇胺A,应用活化脂法(DCC)和碳二亚胺法(EDC)与载体蛋白相连,合成人工免疫原苯乙醇胺A-BSA和检测原苯乙醇胺A-OVA,并用紫外扫描光谱法、凝胶电泳法(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偶联结果。结果显示,在紫外扫描光谱下,合成的免疫原在276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SDS-PAGE电泳发现,免疫原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按1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3周,最后1次免疫10d后,断尾采血,经测定,得到的多抗血清的效价均达到1∶10000,且1号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36.8ng/mL,与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5%,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成功合成了苯乙醇胺A人工抗原,并得到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多抗血清。

关键词: 苯乙醇胺A 人工抗原 多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