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抽穗-灌浆期低温与弱光对超级稻结实率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淮稻9号(粳稻)及高产品种汕优63(三系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试材,通过盆栽种植试验,于抽穗至抽穗后10 d、抽穗后11~20 d分别进行低温和遮光处理,观察抽穗-灌浆期不同阶段低温、弱光胁迫对超级稻结实率和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弱光胁迫显著降低4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剑叶光合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干重、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增加剑叶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温与弱光对2个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高于对照,20℃低温处理高于40%遮光处理,抽穗-抽穗后10 d时段高于抽穗后11~20 d时段。结果提示超级稻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较常规高产品种更为敏感,保证结实期特别是开花灌浆早期温光条件对超级稻灌浆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弱光 根系活力 叶片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抑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与初步分离纯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以芝麻茎点枯病菌等13种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含毒介质法检测生防菌发酵液的活性;对抑菌物质粗提物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处理,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活性;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发酵液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1.67%。抑菌物质活性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但在121℃高温处理下,仍然产生11mm的抑菌圈,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pH值2~10时,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对抑菌物质的初步分离表明,B10-26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抑菌谱 稳定性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铜、锌、镉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典型土壤中铜、锌、镉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BC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黑土、潮土和红壤在20多年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下土壤中Cu、Zn、Cd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黑土施用磷肥提高了Cu、Zn的酸提取态和氧化物结合态比例,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Cu、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降低了Cd的有机结合态比例;潮土单施化肥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Zn比例;红壤施磷肥提高了Zn的酸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施有机肥提高了Cu、Z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对作物籽粒和秸秆Cu、Zn、Cd浓度与其在土壤中各形态含量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黑土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酸提取态为主;潮土中Zn、Cd的生物有效态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红壤中土壤酸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Zn、Cd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Cu、Zn、Cd总量和EDTA-可提取态是黑土和红壤重金属形态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重金属形态 生物有效态

普通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野生稻的脱分化与分化体系,以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在N6D、NB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IAA、NAA、2,4-D、6-BA、KT),统计野生稻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的出愈率,从而确定最佳诱导培养基,并观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情况。结果发现,以N6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6.0mg/L、3.0mg/L、3.0mg/L、1.5mg/L的2,4-D、NAA、IAA、KT,接种7d后出愈率高达56.7%,愈伤组织直径为0.31cm,将其转入MS分化培养基,24d后分化成苗。说明该诱导培养基是培养普通野生稻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愈伤组织 脱分化 分化

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一郑麦583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新品种郑麦5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异地种植,品质检测"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已申请国家小麦新品种权保护.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高产稳产 优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多抗 品种权保护 异地种植 品质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烤烟统筹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烤烟轮作前后茬作物的合理施肥方法,研究了玉米-烤烟统筹施肥对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玉米茬195kg/hm2纯氮)相比,玉米前茬减少氮肥施用量(纯氮120kg/hm2),增加钾肥施用量(K2O 120kg/hm2),不施用含氯肥料,烟叶当季适量施用氮肥(22.5~37.5kg/hm2),烟叶生长发育良好,成熟落黄较好,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提高,玉米产值虽降低,但烟叶产值提高2 160.5~3 506.0元/hm2,玉米-烤烟总体经济效益5.5万元/hm2左右,与玉米季未减氮处理总体经济效益相当。可见,玉米-烤烟统筹施肥更符合以烤烟为主的种植制度要求。

关键词: 玉米 烤烟 轮作 统筹施肥 烟叶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高度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海拔高度信阳毛尖的香气成分,以白龙潭(高山,海拔670m)和震雷山(低山,海拔200m)信阳群体种为原料,按手工制法加工成信阳毛尖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种茶叶均以醇类物质为主,但存在明显差别:①高山茶香气物质种类、含量都明显高于低山茶。高山茶检测出35种芳香物质,分属醇类、酯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酮类及其他化合物6类,含量8.801%;低山茶只有18种芳香物质,分属醇类、酯类、醛类、碳氢化合物4类,含量3.506%;②高山茶萜稀醇类含量更高、种类更丰富。高山茶含有橙花叔醇、香叶醇、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橙花醇、α-萜品醇7种,含量2.705%,低山茶只含有反-香叶醇、芳樟醇、α-萜品醇3种,含量0.825%。③与高山茶相比,低山茶含有更高比例的具有木香的芳香物质。高山茶检测出具有松木、蒿草等气味的古巴烯、α-荜澄茄油烯、α-法尼烯、3-蒈烯,总量为0.697%,占芳香物质总量的7.92%;低山茶中检测出有木香的丁香烯、β-丁香烯、α-荜澄茄油烯,总量为0.763%,占芳香物质总量的21.76%。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海拔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褪绿斑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及其特异抗血清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是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SPCFV中国4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p基因全长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残基。4个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8.3%~8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1.3%~95.7%,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N末端的第3-32位氨基酸为多变区。将四川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c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以表达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SPCFV CP的特异性抗血清。ACP-ELIS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128 000,可用于田间甘薯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甘薯褪绿斑病毒 外壳蛋白 分子变异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合成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肟化法改造AFM1,并用薄层色谱法监测肟化反应进程,对肟化物鉴定。将肟化物分别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得到免疫原AFM1-BSA和检测原AFM1-OVA,然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合成抗原进行鉴定。经动物免疫试验获得鼠源多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多抗血清进行检测,判断抗原是否偶联成功。结果:肟化改造后,肟化物在薄层板上的迁移距离缩短;偶联物AFM1-BSA在274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且与BSA和AFM1的紫外吸收峰都不重合;AFM1-BSA的泳动速度明显小于BSA;免疫的3只小鼠效价均在1×10-4左右,其中3号小鼠多抗血清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50%inhibitive concentration,IC50)为359.9 ng/ml。结论:本试验成功制备出AFM1人工抗原,并得到了敏感性好的鼠源多抗血清。

关键词: AFM1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与耐药性调查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流行概况,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死猪病料185份,经常规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分离到86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确定了67株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属15个血清型,主要以O8、O9、O161、O107为主。测定了已鉴定血清型的67株大肠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对阿米卡星、黏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敏感率高的菌株较多;对环丙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达80%以上,对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比例最高,分别为88.1%、89.6%;67株菌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每种菌株至少对3种受试药物耐药,53.7%的菌株对9种以上药物耐药。表明河南地区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谱广。

关键词: 河南地区 猪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