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高粱上精异丙甲草胺安全剂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对高粱的药害,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对高粱上施用精异丙甲草胺的安全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氯丙烯胺、AD-67种子处理对高粱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适合作为高粱上除草剂的安全剂。解草啶处理虽然对高粱安全,但无法有效缓解精异丙甲草胺对高粱的药害。解草酮5g/kg及20g/kg种子处理缓解效果较好,对高粱株高的缓解率分别为88.54%、77.14%,对鲜质量的缓解率分别为27.34%、40.66%;解草酮600~2 400g/hm2与精异丙甲草胺1 200g/hm2混合喷施,对高粱药害的缓解率为11.44%~34.73%,说明解草酮能够有效降低精异丙甲草胺对高粱的药害,提高高粱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

关键词: 高粱 精异丙甲草胺 生长抑制 安全剂 种子处理 缓解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施~(15)N-尿素增加棉花苗期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苗期棉花根系发育缓慢,吸收能力弱,根系吸收的氮素不能满足棉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很容易出现僵苗、弱苗。叶面施氮可以及时补充氮素营养,解决棉花苗期阶段性营养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喷施尿素对棉花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明确棉花苗期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了解其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的机理。【方法】本试验选用黄河流域常规栽培品种中棉所7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棉花苗期叶面喷施0.5%、1%和2%的15N-尿素溶液,以喷清水为对照,调查了尿素不同喷施浓度棉花氮素的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1)叶面喷施15N-尿素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各施氮处理棉株内15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叶面喷施后2 96 h之间,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高,此后出现下降。2)棉株可以快速吸收叶面喷施的15N-尿素,各处理棉株叶面氮素平均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因中午气孔关闭,2 4 h出现降低;4 6 h达到最大,期间急剧上升;6 8 h急剧下降,8 12 h下降也较快,12 h后缓慢下降。0 12 h平均吸收速率非常高,为0.23 0.29 mg/(g·h)。棉株对于叶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出现在喷施后12 h之内。3)15N-尿素浓度为0.5%、1%时,叶面吸收显著促进了根系氮素吸收,且根系吸收的氮很快被转运到地上部分。4)1%尿素喷施浓度内,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尿素喷施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喷施浓度为1%时达到峰值,超过1%后开始下降。【结论】叶面尿素喷施浓度在0.5%2%之间均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促进棉株的氮素代谢,以1%效果最佳。棉株对于喷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喷施后0 12 h,平均吸收速率为0.23 0.29 mg/(g·h),96 h棉株中15N含量达到最高。棉花叶面施氮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面施氮主要通过增强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此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棉花株高和总生物量。

关键词: 叶施 15N-尿素 吸收 利用 生理生化特性

近红外方法预测馒头品质

中国粮油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近红外方法预测馒头品质评分参数,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从150份小麦粉样品中筛选出31个具有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粉样品,使用FOSS Infraxact Lab近红外光谱仪在570~1 850 nm波长下扫描,按实验室馒头制作方法制作馒头并进行评分,使用WinISIⅢ处理软件处理数据,结合修正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了定标模型,高径比、比容、色泽、外观性状等11项参数的定标决定系数(r2)在0.60~0.94之间,定标标准误差(SEC)范围为0.02~2.06,并且取得较好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和较低的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方法预测馒头品质评分参数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馒头 品质评分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估测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夏玉米冠层氮素状况的实时无损监测,于2009—2010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不同玉米品种和施氮水平下的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相关关系,提出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并建立叶片氮积累量的定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见光波段的460~670 nm和近红外区的780~1100 nm是监测玉米叶片氮积累量变化差异的敏感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优化的简单比值指数(MSR)、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与叶片氮积累量相关性较好。利用不同年际独立试验数据对监测模型进行检验,以OSAVI为自变量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r)为0.6745,均方根差(RMSE)为1.2368。利用本研究确立的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来定量估测叶片氮积累量的变化状况。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反射光谱 叶片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与欧盟主要农产品的重金属限量标准比较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满足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通过收集整理,简述了Pb、Cd、Hg、锡(Sn)、As、Cr和镍(Ni)等几种重金属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并对这几种重金属在我国和欧盟主要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b,我国谷物、水果和蔬菜等大部分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与欧盟一致,禽畜肉类、水产动物类和乳品类等部分农产品中限量标准高于欧盟;Cd,我国的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禽畜肝脏、肾脏中的限量标准与欧盟一致,禽畜肉类以及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高于欧盟;Hg,我国对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与欧盟基本一致,我国对谷物、蔬菜、肉类、乳类、蛋类和食用菌等多种类别食品中总Hg的含量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Sn,我国饮料类食品的限量指标略高于欧盟;As,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对大多数农产品的总As和无机As作了限量规定;Ni,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油脂及制品如氢化植物油及氢化植物油为主的产品的限量指标为1.0mg/kg。针对我国农产品中某些重金属高于发达国家的现状,提出了降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安全性 重金属 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及5’-核苷酸稳定性

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得率,增加其经济价值。以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底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5’-核苷酸酶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5’-磷酸二酯酶对核酸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浸提液中5’-核苷酸在不同pH值、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主要酶解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的最优参数为:pH5.0、酶底比30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5’-核苷酸得率为1.60 g/100 g。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中5’-核苷酸在pH值为中性偏酸(pH5~7)条件下比较稳定,受热温度越高5’-核苷酸越不稳定,在试验范围内为保留更多的5’-核苷酸,热处理时间以不超过1.5 h为宜。这一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的提取及其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双孢蘑菇废弃菇柄 核酸 酶解 5’-核苷酸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羟吡啶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氯羟吡啶(CLOP)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pAb)制备。将CLOP进行化学修饰引入活性基团羧基,合成氯羟吡啶半抗原(CLOP-2C);分别采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CLOP-2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CLOP-2C-BSA和包被抗原CLOP-2C-OVA,用紫外(UV)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CLOP-2C-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CLOP pAb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CLOP-2C-BSA偶联成功,CLOP-2C与BSA的分子结合比为34.0∶1;CLOP pAb效价达到1∶(2.56×104),对CLOP的IC50为7.76μg/L,与其他抗球虫药的交叉反应率低,获得高价、敏感、特异的CLOP pAb,为CLOP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氯羟吡啶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抗体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OFOST模型在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的校准与验证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验WOFOST模型在河南夏玉米主产区的适用性,通过大田试验数据,对WOFOST进行参数校准,并利用独立数据,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产量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校准后的WOFOST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在整个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20.7%,茎、叶、籽粒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NRMSE分别为10.6%、18.3%、21.3%、17.7%,夏玉米收获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NRMSE为6.1%。校准后的WOFOST可较准确地模拟夏玉米生长动态及生物量积累动态,适用于河南夏玉米主产区夏玉米生长模拟和产量预测。

关键词: 夏玉米 WOFOST模型 校准 验证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改良剂配施氮肥对烤烟SPAD值、根系活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土壤改良剂配施氮肥对烤烟SPAD值、根系活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烟株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各个处理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先升高后递减,在施土壤改良剂相同条件下,移栽后35、60 d,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烟株根系活力;从经济性状看,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产量提高132~188 kg/hm2,产值增加1 724~3 897元/hm2。综合分析,烟叶生产中施用30 kg/hm2土壤改良剂、氮肥用量60.0 kg/hm2,可以在豫西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SPAD值 根系活力 烤烟 氮肥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和麦穗组织中DON毒素积累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和麦穗组织中DON毒素积累水平,培育和利用抗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的品种提供资源和依据,本研究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河南省的106个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病性进行鉴定分析,并用ELISA测定了病穗组织中DON毒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106个小麦品种(系)中未发现抗病和中抗材料,中感品种(系)有华育198、郑麦103和春丰0021等14个,占13.2%;感病的有曌式2010-06、百农898和中麦63等92个,占86.8%。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颖壳和穗轴中DON毒素积累水平有显著差异,籽粒中DON毒素水平在(0.70~287.63)mg/kg之间,其中郑03876、豫保1号和中麦63的DON毒素水平在2 mg/kg以下,为抗毒素材料;其他的103个品种DON毒素水平大于2 mg/kg;颖壳和穗轴中的DON毒素水平在(51.03~392.87)mg/kg之间,普遍比籽粒中DON毒素含量高。籽粒中DON毒素水平与小麦品种(系)的平均病害严重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