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查尔酮合酶(CHS)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文中详细阐述植物查尔酮合酶(CHS)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查尔酮合酶(CHS) 查尔酮合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春大豆种质资源芽期抗旱鉴定与筛选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分胁迫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20%浓度对黑龙江省主推品种抗线号、黑河号、黑农号、绥农号、合丰号、垦豆号、垦丰号等78份材料进行芽期抗旱鉴定,并调查和计算相对发芽率。结果表明:耐旱品种有黑河53、合丰45、合丰48、绥农22、绥农30;较耐旱品种有抗线7号、黑河46、黑河52、黑农53、黑农62、黑农65、龙小粒豆1号、龙小粒豆2号、合丰47、垦豆25、垦豆26、绥农10、绥农15、绥农28、垦丰10、垦丰11、垦丰13、垦丰17。
种蛋储存期对散养鸡孵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种蛋储存期对孵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散养东北当地土鸡种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保存期(1~3 d、4~7 d、8~15 d和16~30 d)种蛋孵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当地散养土鸡种蛋的最佳保存时间为7 d,种蛋保存时间在1~3 d和4~7 d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变化不明显,保存超过7 d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且保存时间越长受精蛋孵化率越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胚胎死亡率增高,保存1~15 d对胚胎早期死亡率影响不大,保存时间超过15 d会导致中后期死胚率增高。说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性能起关键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SDR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为培育大豆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以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构建的受疫霉菌诱导后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选取文库中一条与其它植物的DR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且上调表达的EST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绥农10中克隆该基因,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以感病品种东农50的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大豆遗传转化。【结果】该基因全长805 bp,开放读码框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在此命名为SDR1。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PCR鉴定阳性植株5株,Real-time PCR检测T1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SDR1表达量提高20倍以上的有3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出现杂交信号的有3株。经离体叶片接种大豆疫霉菌,转基因大豆的抗性较非转基因大豆明显提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SDR1,并通过对过量表达的大豆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初步确定了SDR1的抗病功能。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性相关基因 SDR1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钙植物桤叶唐棣引种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高钙植物桤叶唐棣引种试验研究,目的是了解该浆果树种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适应性,从而为黑龙江省浆果和林业发展增添新的经济树种和绿化树种,为地方经济引入一个新的增长点,此项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黑龙江省绥棱地区从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引入桤叶唐棣Thiessen、Martin、Honeywood和Smoky-34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4年试验结果表明,桤叶唐棣根系萌动在3月下旬—4月初,4月下旬—5月中旬展叶抽梢,5月下旬开花,花期为7~10天,果实成熟期为6月末—7月上旬,落叶在10月中、下旬。新梢生长期6—9月,当年新梢长60.75cm,3年生平均树高96.5cm,地径1.31cm,平均单果鲜重1.36g,平均单株萌生根蘖14株。此外,桤叶唐棣表现出极强的抗寒力和抗病虫性,为此,可以确定桤叶唐棣为高抗寒树种,能够在黑龙江省绥棱地区以及气候相似区域引种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cry1Ah/2mG2-epsps双价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研究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了含有Bt杀虫基因cry1Ah和耐草甘膦基因2mG2-epsps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MAGUHM,通过基因枪轰击Q31×Z31杂交组合的胚性愈伤组织,以2mG2-epsps为筛选标记,通过1mmol/L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获得T0代转化植株80株,其中PCR检测有36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达45%。对得到的阳性植株的T1、T2代进行了跟踪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正确表达。草甘膦及玉米螟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有5个转基因品系表现出具有耐草甘膦和抗虫的双重特性。
关键词: 抗虫/耐草甘膦 cry1Ah基因 2mG2-epsps基因 转基因玉米
大豆叶片可溶性糖代谢动态变化与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6个大豆品种,研究了大豆叶片可溶性糖代谢的动态变化,并检测了相关代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秣食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显著大于合成方向的酶活性,说明在大豆蔗糖合成酶代谢中分解方向是主要的,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与叶片蔗糖含量间具有负相关性,其中绥农14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与蔗糖含量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其中丰收10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催化蔗糖合成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说明在大豆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是合成蔗糖的关键控制性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