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黄瓜新品种'津美11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津美11号’为无刺小型黄瓜杂交一代新品种,全雌型。果实短棒状,长15 cm,光滑无刺,商品瓜率高;表皮深绿,光泽度好;果肉绿色,口感脆甜。植株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持续结瓜能力强。抗病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合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早春温室和春棚栽培。早春温室种植产量为112 t·hm-2

关键词: 黄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评价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主要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76、720、1152 ga.i./hm2时,药后40天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1.5%、94.9%、99.1%,均在90%以上,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6.2%、19.0%、21.2%.因此,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玉米田采用土壤喷雾的方式,在试验剂量下对玉米安全,除草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576~720ga.i./hm2.

关键词: 48 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玉米 一年生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代谢组学因其全面无偏向性、非靶标轮廓分析的技术优势,成为目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的热点.以转基因抗虫水稻及其非转基因受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的转基因作物代谢组评价技术流程,对代谢组提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平台等进行了探索.结果 表明,应用80%甲醇水能有效提取水稻苗期叶片中的代谢物;经UPLC分离、QTOF/MS分析、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等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发现转基因水稻及其受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本研究建立的完整的转基因水稻代谢组分析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易掌握的优点.本研究丰富了现有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代谢组学与代谢物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UPLC-QTOF/MS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贮运期黑斑病害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包装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鲜食葡萄黑斑病害的致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为鲜食葡萄采后病害防控措施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选用贮藏后的马奶等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黑斑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PDA培养基上,观察拟菌株形态以及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采用有伤和无伤活体接种健康果实,并观察其发病特征,应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DNA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 分离出3种优势致病菌(A,B和C),检出频率分别为75.0%,32.0%和42.11%.有伤和无伤活体接种均具有致病性,且有伤大于无伤.对比《真菌鉴定手册》,初步确定拟菌株A为链格孢霉,拟菌株B为灰葡萄孢霉,拟菌株C为拟茎点霉,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法证实拟菌株A与KJ489375.1、GU190188.1的序列相似度达到99%,结合两者结果确定主要致病病原菌为链格孢霉属小孢子种.结论 明确引起鲜食葡萄贮运期黑斑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链格孢霉属小孢子种.

关键词: 黑斑病 致病痛原菌 分离鉴定 ITS序列分析 链格孢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混栽梨园中不同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的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关键词: 中国梨喀木虱 发生规律 不同品种梨树 梨木虱发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安全性及抑菌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安全性及抑菌效果,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研究.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制备工艺试验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剂配比、物料比、时间、温度和pH值对姬松茸多糖磷酸化的影响;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中,用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进行对比,验证两者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结果:STPP与STMP比例6:1,物料比1:3,时间5.5 h,温度95℃,pH值9,此时为最佳反应条件,磷酸根接枝量为9.14%;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各项指标均正常,具备安全性;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抑菌试验结果:经过磷酸化和未经磷酸化的姬松茸多糖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且磷酸化效果更好.通过上述三部分试验,研究出了磷酸根接枝量较高的磷酸化方法,证明了磷酸化姬松茸多糖的安全性,并具有较好抑菌效果,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关键词: 磷酸化姬松茸多糖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抑菌 单因素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相温贮藏对采后兰州百合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经真空包装后入冷藏库和相温库下贮藏,实时监测库体内的温度变化,每15 d检测百合硬度、生理指标、营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藏库温度为(0.2±0.5)℃,相温库温度为(-0.4±0.1)℃,与冷藏库相比,相温库内环境温度波动小,温控更加精准.相温贮藏能够延缓百合硬度的下降,控制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在较低水平,保持贮藏前期较高的还原糖含量,延长百合休眠期,同时抑制贮藏后期醇类、酯类及烯烃类物质的挥发,促进醛类物质的释放,75 d时降低百合特殊性气味乙醇、乙酸乙酯与异辛醇的相对含量,提高百合特征性香气己醛、十二醛和正己醇的相对含量.因此,不同精准温控下百合采后品质的差异明显,相温贮藏可有效维持兰州百合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 百合球茎 相温 贮藏品质 采后生理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品种黄花菜为材料,分析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为后续黄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取样时从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菜小孢子沿雄配子发育途径经历的4个时期,即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细胞核的数量、位置等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发育进程与花器官性状密切相关,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4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花药颜色经历白色-白绿色-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花蕾横径和花药宽度只在部分发育时期表现出显著差异,抑或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尺寸大小上的重叠.因此,花蕾纵径、花药长度和花药颜色适宜作为判断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形态指标.供试黄花菜品种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为:花蕾纵径10.03~10.45mm,花药长度5.30~5.62mm,花药颜色为绿色.

关键词: 黄花菜 小孢子发育时期 花器官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白菜和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大白菜和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大白菜和土壤样品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和Na2EDTA溶液提取,弱阳离子交换柱(WCX柱)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2种化合物的基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在0. 010(土壤0. 020),0. 10,1. 00 mg/kg质量分数水平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74. 4%~90.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 7%~8. 7%之间;大白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测限为2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土壤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测限为4μg/kg,定量限为20μg/kg.该方法可为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链霉素 双氢链霉素 残留 大白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蔬菜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问题,减少化肥施用,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在水高庄村日光大棚(SFQ)和小沙沃村日光大棚(XFQ)内,以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处理,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与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大棚SFQ中,SGY土壤中有效态Mn、Cu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40.95%,348.95%;大棚XFQ中,XGY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含量,较对照处理高出12.28%,XGY处理的有效态Mn、Cu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高出84.60%,215.71%。2个大棚中有效态Fe、Mn、Cu与番茄果实V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棚SFQ中土壤有效态Fe与大棚XFQ中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极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因此,可通过添加有机肥来缓解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的状况,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设施蔬菜 土壤 有效态Fe、Mn、C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