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氮各化学组分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分配
《江苏农业学报 》 1986
摘要:应用~(15)N标记的有机肥和无机肥研究了水稻、小麦三年轮作过程中土壤的残留肥料氮转化情况。试验结果指出:不论供应何种肥料或种植何种作物,土壤碱可馏出态氮、氨基酸态氮和酸溶性未鉴定态氮每一组分约占水解总氮的三分之一。施入的肥料氮在土壤中能迅速转化成各个不同的有机氮组分,大部分首先转化成氨基酸态氮和酸溶性未鉴定态氮。随着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这两部分氮逐步转化成腐殖质氮或矿化成有效态氮。这两组不可馏出态氮:实质上是土壤氮矿化一固定过程中主要的中间物质。 残留肥料氮中氨基酸态氮和酸溶性未鉴定态氮所占比例,通常高于土壤固有氮中相应组分所占的比例,且腐殖质氮明显地随耕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与硫铵氮相比较,柽麻氮残留部分较多地转化成酸溶性未鉴定态氮和稳定态腐殖质氮,因此残留绿肥氮具有提高土壤氮素肥力的作用。


苏州市建设农村外向型商品基地的可行性论证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建设外向型商品基地(以下简称外向基地),是贯彻贸工农方针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苏州市初步规划了12个主要的外向基地。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选了6个基本条件(标准)进行可行性论证。这6个条件是货源量、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国际市场、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并按其在发展外向基地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它们的权重分别为:1,


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概述
《中国棉花 》 1986
摘要: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包括七省一市,以及河南省南阳地区。1984年设置试点19处,1985年为18处。两年参试品种4个,为达棉5号、鄂4947、湘70—12及泗阳835。以鄂荆92为统一对照种(对照1),以当地推广的当家品种原种为第二对照种(对照2)。试验采用随机排列,重复4次。


江苏省几种不结球白菜的观察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 1986
摘要: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东部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是我国南方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盛产地。种类繁多,有普通白菜,塌菜、苔菜、菜苔和多头菜等变种。其中有些品种在形态上与芥菜相似,因


播期和苗龄对露地秋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南京地区露地秋番茄产量低而不稳,除受品种影响外,与播期和苗龄也有较大的关系。为了有效地提高单产,在1983年露地秋番茄试验基础上,1984年又进行了该项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科研基点进行,品种为中熟品种苏抗5号和早熟品种苏抗6号。苏抗5号播期分别为7月10日、20日和29日,每一播期分3次移栽,苗龄分别为28天、34天和40天;苏抗6号播期为7月17日、21日和29日,同样分三次移栽,苗龄分别为21天、27天和33天。采用8厘米直径的营养钵育苗,定植密度每亩4000株,田间小区面积为57.4平方米,顺序排列,重复两次。另设采样区,田间管理水平一般。


花生根瘤菌的增产效果及其高效菌株的评选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花生接种根瘤菌,无论在种植新区,还是多年种植的老区,都有稳定明显的增产效果。为评选侵染力强、固氮率高的高效菌种,1984~1985年,我们在如皋地区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花生接种根瘤菌试验示范。


太湖流域粳稻资源抗稻瘟病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因稻种类型而异,一般粳稻重于籼稻,晚熟种重于早、中熟种。所以在晚熟类型粳稻中筛选抗稻瘟病的材料更为重要。 关于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有较多学者主张采取籼粳杂交,从籼稻中导入抗性基因,培育高抗品种,并已取得成效。但若能从粳稻中筛选出抗源,直接提供育种应用,将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