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鸭呼肠孤病毒p10.8蛋白致细胞凋亡功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番鸭呼肠孤病毒(DRV)p10.8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DRVS14株p10.8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DNA-p10.8;通过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首次对p10.8蛋白的凋亡功能进行了研究。细胞转染48h后,Hoechest、DNALadder和TUNEL法的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的细胞皱缩,Hoechest染色后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固成团块状;DNALadder法可检测到凋亡细胞DNA样品呈梯形条带;TUNEL法可观察到褐色调亡细胞的存在。以上结果均表明,p10.8在DEF中的表达具有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是番DRV的凋亡蛋白。
药用植物五味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五味子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单增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酿脓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用菌饼法及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从药用植物五味子中分离到36株内生真菌,其中有33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均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1.67%;有3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指示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3.33%。结论药用植物五味子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抑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I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50余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气象资料和产量数据的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最近的几年问,6-8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这正是导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部分水稻产区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原因.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大豆杀虫剂氧化乐果降解菌的分离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富集驯化培养方法,从哈尔滨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2株能彻底降解氧化乐果的菌株。氧化乐果浓度为100 mg.L-1时,两株菌在1 d内可完成降解,氧化乐果浓度为400 mg.L-1时,两株菌在3 d内可完成降解,浓度在1 000 mg.L-1时7 d内可完成降解,浓度达2 000 mg.L-1时7 d内降解率可分别达到75.28%和72.42%;当农药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速度表现为延后。降解谱实验表明:菌株具有较宽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谱;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同源性分析发现,这两株菌与假单胞菌属和气球菌属极其相似。


5+10和2+12亚基小冰麦33生产密度下品质差异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为了解在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密度下5+10亚基与2+12亚基在超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遗传效应的差异,2007~2008年将超强筋小麦品种小冰麦33(2*,7+8,2+12)和5+10亚基小冰麦33(2*,7+8,5+10)种植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的试验地内。试验设计采用对比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2×4.4 m2,密度为650株.m-2。两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5+10亚基的小冰麦33在蛋白质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上与小冰麦33基本相同,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在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上比2+12亚基的小冰麦33分别高2.4%(P=0.01)、67.3%(P<0.01)、99.8%(P<0.01)、102.6%(P<0.01)、17.0%(P=0.01)、11.9%(P=0.05);在湿面筋、吸水率和延伸性上分别低3.5%(P=0.12),0.5%(P=0.31)和6.3%(P=0.0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密度下(密度为650株.m-2),5+10亚基在超强筋小麦品种小冰麦33遗传背景下对多数品质指标均有较大的改善。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近等基因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