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穂的重要手段。对当前玉米丝黑穂病抗性的遗传研究、抗性鉴定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分子生物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取得新的进展,希望对玉米抗丝黑穂病育种有所启示。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穂
遗传研究
抗病育种
生物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为了降低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成本,提高试管薯质量(大小、产量和外观等),通过自来水代替蒸馏水、白糖代替蔗糖,并提高白糖浓度至50~60 g.L,使用透气性培养瓶等措施对以往试管薯的生产技术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高效
低成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部分或全部脱去乙酰基后得到的产物,对金属离子也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1]。采用壳聚糖对稻根霉(Rhizopus oryzae)菌丝体进行表面分子印迹,并研究了根霉菌丝体壳聚糖表面印迹吸附剂对Cr6+(铬)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吸附pH值为3.5~4.0;在初始浓度为200mg·L-1时,动态吸附15h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45mg·g-1;在初始浓度为600mg·L-1时,24h静态吸附达到饱和,吸附容量为55mg·g-1;研究结果为综合利用根霉工业发酵中的废弃菌丝体,以及菌丝体表面印迹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根霉
菌丝体
壳聚糖
分子印迹
吸附性能
Cr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分子机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由于黑龙江省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差异明显,各麦产区之间的小麦生态环境也大不相同。根据各麦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特点和生产水平可分为三个生态区,即北部高寒冷凉区、东部湿润区和中、南部早熟干旱高温区。同时对不同生态区的范围、生态环境状况、小麦品质的形成特点和适宜种植的品种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形成一套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关键词:
黑龙江
小麦
品质
区划
生产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质量性状改良、数量性状改良、回交育种、基因聚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展望。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
育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27个大麻品种进行了分类研究。从300个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4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261条带,其中233条为多态性带,占89.27%,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7个品种可划分为3大类。
关键词:
大麻
RAPD
聚类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针对目前政府宣传力度不强、农民产业化知识匮乏,龙头企业牵动力不强等制约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改善环境、建立特色基地等措施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发展
农业经济
措施
策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Sv型1B/1R型保持系、G型不育恢复系1031品系分别与Sv型不育系杂交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1BS染色体上带有来自斯卑尔托R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品系,是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这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非1B/1R型保持系,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的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Sv型
1B/1R型
非1B/1R型
不育系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