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土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白浆土各层次土壤施入不同改土物料,比较不同处理土壤对P的吸附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对P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土壤吸附P量大小顺序为淀积层>混拌层>白浆层>黑土层;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大,P吸附的增加率递减;施Ca加大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增加220.16%,白浆层增加54.50%,淀积层增加52.36%;而施有机肥减弱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降低70.16%,白浆层降低45.50%,淀积层降低55.27%。Ca有降低土壤P解吸率的趋势,有机肥能大幅度地提高其解吸率。

关键词: 白浆土 改土物料 磷吸附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采用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科佳悬浮剂(日本产)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在试验中的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增产38.57%;50%福帅得悬浮剂(氟啶胺)和克露(杜邦)对晚疫病的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对照分别增产32.65%和26.22%。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ngeoSC对大豆蚜虫的防治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247 g.L-1EngeoSC对大豆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13、7、d,对大豆蚜虫的防治效果在88.5%~99.0%。在生产中,建议用247 g.L-1EngeoSC30 mL.hm-2或60 mL.hm-2,在大豆蚜虫发生期喷施。

关键词: 大豆蚜虫 247g.L-1EngeoSC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草地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位系的方法,以"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2E)异二体附加系为母本与"中国春"小麦-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l)(2C)异二体附加系为父本杂交,创制"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F1的结实率为31.02%,F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31.41%,亲本自交结实率92.59%;获得的F2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进行鉴定,从127株后代中筛选出9株易位系。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杀配子染色体 C-分带 原位杂交 易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克旱21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愈伤组织、不定根及不定芽的超微结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对亚麻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不定根和不定芽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以子叶或者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的初始愈伤组织表面都较质密,细胞之间排列紧密没有空隙;胚性愈伤组织表面较光滑,细胞形状较规则,细胞形成团粒结构,形成团粒的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团粒与团粒之间结合松散,可观察到大的空隙。非胚性和褐化愈伤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表面形状不规则,有较多的覆盖物。不定根和不定芽表面有表皮毛。

关键词: 亚麻 愈伤组织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立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根据亚麻立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为Rhizoctonia solani kueh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试验表明,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立枯净、多菌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分别为96.3%、92.5%、88.8%,其次,甲基托布津抑菌率为83.8%,甲霜灵,抑菌率为77.5%。

关键词: 亚麻立枯病 病原菌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光谱测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所玉米室选育的7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品质成份测定,其中2005年的14份和2006年的57份。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3种成份在不同材料中差异显著,粗脂肪的变异系数较大,2005和2006年分别为7.09和7.46;粗淀粉的变异系数较小,为0.51和0.68;蛋白质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3和4.51。自交系的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3.81%和3.62%,粗淀粉平均含量为72.44%和71.96%,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15%和11.54%。同时针对近红外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近红外分析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ⅠA)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含有Bt(cryⅠ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Bt,以大豆子叶节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黑农37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进行大豆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优化的研究,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在6-BA浓度为1.7mg·L-1时,丛生芽分化率最高。确定该品种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的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mg·L-1。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Bt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9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Bt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分析,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

关键词: 大豆 Bt基因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及相关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在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下,发展迅猛。低温冷害是限制生产的关键气象因素之一。综述了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在不同生长阶段,低温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提高玉米抗寒机制研究。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害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