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硝磺草酮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
《农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硝磺草酮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广东和广西分别进行了10%硝磺草酮悬浮剂在甘蔗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硝磺草酮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盐酸调节pH至3~4后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HPLC-PDA)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硝磺草酮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4%,检出限(LOD)为0.005 mg/kg,定量限(LOQ)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硝磺草酮悬浮剂后,在甘蔗上的残留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又下降的趋势;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3~14.7 d,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量测定结果显示:收获期甘蔗中硝磺草酮的残留量均<0.01 mg/kg。
关键词: 硝磺草酮 高效液相色谱配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 甘蔗 土壤 残留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胫骨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取即将达到产蛋高峰期的山麻鸭9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各组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20%、0.25%、0.30%、0.35%、0.40%、0.45%,试验期11个月。结果表明:1)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蛋鸭的胫骨重、胫骨长度和折断力无显著影响(P>0.05)。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随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0.35%组和0.40%组的胫骨密度显著高于0.20%组和0.25%组(P<0.05),当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升至0.35%以上时,骨矿盐含量显著高于0.20%组(P<0.05)。3)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胫骨灰分中钙和磷含量、血清中钙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由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以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回归方程得出蛋鸭适宜的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为0.33%~0.38%。在实际生产中,若只考虑生产性能,建议采用0.20%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可节约饲料成本。


扩增子测序结合高分辨率溶解曲线鉴定花生单核苷酸多态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源四倍体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包含两套基因组,分别来自二倍体祖先A.duranensis(A基因组)和A.ipaensis(B基因组)。相对于二倍体,异源四倍体SNP的鉴定和分析面临更多挑战,因为在SNP的鉴定和分析过程中,通常需要同时分析两套基因组中相同位点的DNA序列。本研究以12个花生品种和2个二倍体祖先为材料,通过扩增子重测序EST和GSS(各100条序列)开发SNP。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8个EST-SNPs和44个genomic-SNPs,出现频率分别为1 SNP/2 557 bp和1 SNP/1 011 bp。为了进一步评估和应用所开发的SNP,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方法对96个花生品种进行SNP基因分型。EST-SNP在供试品种中的多态性信息量介于0.021~0.413,平均为0.172。Genomic-SNP的多态性信息量介于0.08~0.478,平均为0.249。本研究表明采用扩增子测序和HRM方法能够从异源四倍体花生中准确鉴定SNP,且所开发的SNP信息量丰富,能够用于花生遗传育种研究。


二氯喹啉酸在水旱条件下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氯喹啉酸是稻田常用的除草剂,通过在稻田土壤中施加不同含量的二氯喹啉酸后在淹水和不淹水条件下暗培养(25℃),探讨其对土壤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相同处理时间,稻田土壤施加二氯喹啉酸后,药剂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被激活的程度较大,而脲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也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均与对照的酶变化趋势同步。土壤中细菌PLFA大于真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细菌脂肪酸23∶0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淹水状态下,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纤维素酶和脲酶受到含磷脂脂肪酸12∶0、14∶0、14∶1、15∶1、16∶1、17∶1、22∶0、24∶0、18∶1n9t等微生物的调节,真菌生物量与淹水条件下相比,有所下降,二氯喹啉酸土壤PLFA总生物量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脱氢酶和纤维素酶呈一定的正相关。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淹水土壤 相关性


基于桑树转录组测序的SSR标记开发和引物筛选
《蚕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桑树品种抗青10号植株的幼叶和根部为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60 069条unigene序列,运用MISA软件从中搜索到10 268个SSR位点,并针对这些SSR位点建立了EST-SSR引物数据库。从EST-SSR引物数据库中随机挑选100对SSR引物对抗青10号植株叶片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验证,有87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其中58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26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大于预期片段,3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小于预期片段。100对引物涉及的SSR位点中,基序重复单元长度为3个核苷酸的占46%,为2个、4个、5个、6个核苷酸的分别占12%、10%、10%、22%。KEGG代谢通路分析100对引物所在unigene的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醚脂代谢等途径,扩增条带最多的引物SSR28所在的Unigene5642主要参与新陈代谢。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高通量桑树转录组测序数据开发SSR标记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益生元对乳酸菌和原花青素体外相互作用的影响
《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元对膳食中乳酸菌和原花青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荔枝果皮原花青素为研究对象,模拟10种膳食来源的乳酸菌与原花青素的相互作用,通过比浊法、HPLC法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原花青素的生物转化;探讨低聚果糖、水苏糖、棉子糖、菊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优势菌株和原花青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及规律;结果ST-01和L.casei-01为与原花青素相互作用效果最佳的菌株;低聚糖能在促进乳酸菌增殖的同时,有效增加原花青素的代谢和转化,其强化效果表现为四糖>三糖>二糖;结论益生元具有促进乳酸菌增殖和原花青素生物代谢的双重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提高原花青素生物利用率的外源膳食。


几丁质酶及基因参与水杨酸诱导香蕉枯萎病抗性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真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最具毁灭性的香蕉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香蕉枯萎病病程相关基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比较了Foc4侵染下,香蕉6个病菌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了Foc4处理和SA+Foc4处理的易感病巴西蕉幼苗外部形态特征、几丁质酶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Ma-14-3-3c、Ma-14-3-3d、Ma-14-3-3e、Ma-14-3-3f、Ma-Cel和MaChi 6个基因都能在转录水平响应Foc4的胁迫;与Foc4处理相比较,SA+Foc4处理的香蕉幼苗枯萎病抗性增强,根系几丁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表明几丁质酶等6个基因参与了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同时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香蕉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增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关键词: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真菌 水杨酸 几丁质酶


不同养分管理措施下常年菜地蔬菜生长及氮素径流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蔬菜生产超量施肥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探讨常年菜地的合理施肥技术,明确蔬菜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的迁移、流失,对于降低氮肥对水体的污染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和不同用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N0,化肥氮空白;CON,习惯施肥;OPT,优化施肥;OPT+N,优化增氮;OPT+P,优化增磷;OPT+NPK,优化增氮磷钾),研究了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常年菜地甘蓝—茄子—甘蓝轮作模式下蔬菜生长及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连续三茬、为期一年的蔬菜试验,共采集径流样品18次。整个试验期间,不同处理的菜地地表径流铵态氮浓度均低于2.0mg/L的地表水V类水标准限值,且施肥对铵态氮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地表径流硝态氮和总氮具有相似的浓度变化特征,浓度范围分别为0.03 28.43 mg/L和1.06 31.79 mg/L,硝态氮是土壤矿质氮流失的主要氮素形态。施氮不同程度增加总氮和硝态氮浓度,且化肥氮的作用尤为明显。几乎所有径流样品的总氮浓度均超过2.0 mg/L的地表水V类水的标准限值,OPT+NPK处理总氮浓度及硝态氮超标率均最高。对照处理的菜地总氮年流失负荷为30.8 kg/hm2,化肥氮空白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CON、OPT、OPT+N、OPT+P和OPT+NPK处理总氮年流失负荷分别为69.81、54.95、76.6、55.45和90.73 kg/hm2,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26.51%、78.29%、148.54%、79.92%和194.39%,且以OPT+NPK处理的流失负荷(90.73 kg/hm2)最高、OPT处理负荷较低(54.95 kg/hm2)。菜地施肥处理的氮肥流失系数在1.47%3.44%之间,总体随化肥氮用量增加而升高。施肥显著增加蔬菜产量,化肥氮空白处理的甘蓝和茄子产量较相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7.50%和114.20%,其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两种蔬菜产量的增幅分别为5.1 5.5倍和4.5 5.9倍。相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蔬菜的增产作用明显,且以氮、磷、钾肥用量均最高的OPT+NPK处理的蔬菜产量增幅最大。【结论】从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蔬菜产量、肥料投入成本及总氮流失负荷,优化施肥(OPT)处理可作为常年菜地推荐施肥技术方案。
关键词: 氮素径流 有机无机配施 常年菜地 养分管理 流失系数


一种新型自动捕鼠系统的应用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5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新型自动捕鼠系统及其应用效果,为鼠害控制提供高效、环保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法选择鼠类喜食的食物进行围栏内引诱物的筛选试验;通过调查鼠密度和水稻的鼠害率来评估自动捕鼠系统对鼠害的控制效果。结果研究表明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和谷芽是自动捕鼠系统的首选引诱物;2012年8-11月,自动捕鼠系统共捕获害鼠141只,主要害鼠为黄毛鼠和褐家鼠,实施自动捕鼠系统3个月后,鼠迹指数降低80.94%,水稻鼠害率减少77.46%,控制效果显著。结论自动捕鼠系统及应用方法为可持续治理鼠害提供了新的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米粉丝干燥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米粉丝是我国的传统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米粉丝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其干燥工艺是米粉丝的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阐述了我国米粉丝干燥加工的技术现状,比较了各种传统和新型干燥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等干燥方式,从对米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干燥能耗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型干燥技术在米粉丝干燥工艺上应用的可能性,展望了米粉丝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促进米粉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