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VQ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VQ蛋白是一类含有保守VQ基序(FxxhVQxhTG)的植物特异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荔枝VQ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应答,为后续研究其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荔枝全基因组中鉴定LcVQ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等进行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荔枝、拟南芥和水稻VQ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LcVQs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荔枝中共鉴定获得可聚类为9个亚族的18个VQ基因(LcVQ1-18),依次分布在荔枝的11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介于111~427之间,分子质量为12.48~45.49 kD;除LcVQ15和LcVQ17定位于细胞质之外,其余LcVQ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LcVQs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及逆境响应元件。LcVQs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分为普遍性表达和特异性表达。LcVQs可快速响应非生物胁迫,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3 h内分别有4,3,3,4个LcVQs明显上调表达。【结论】荔枝全基因组中有18个VQ家族成员,具有典型VQ保守结构域,能差异化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关键词: 荔枝 VQ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不同配比陈皮-蜜橘皮茶汤品质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陈皮、蜜橘皮以及两者不同配比合煎所得茶汤的汤色、风味感官以及活性成分等品质变化规律,以10年新会陈皮、温州蜜橘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汤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陈皮茶汤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总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DPPH法、ABTS法、FRAP法)均显著高于蜜橘皮茶汤,而蜜橘皮茶汤的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显著高于陈皮茶汤;陈皮茶汤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4-萜品醇、百里醌等,蜜橘皮茶汤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1R,5R)-rel-香芹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芳樟醇等;陈皮-蜜橘皮的不同质量比(5∶5、3∶7、2∶8、1∶9)茶汤中,随着陈皮比例的下降,除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之外,其余相应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随之降低,其中5∶5能够全面地凸显两者的优点。该研究明确了新会陈皮、温州蜜橘皮以及两者不同配比茶汤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陈皮、蜜橘皮的综合利用及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新会陈皮 温州蜜橘皮 茶汤 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性成分


水禽羽毛生长机制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羽毛是水禽的关键经济性状,也是重要的外貌特征,羽毛在飞翔、保温、游泳、防护、调控温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羽毛的结构复杂,羽毛类型及组成也大不相同,另外羽毛的发育需经过三代逐级生长才最终长成。毛囊的生长发育在羽毛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毛囊的结构及组成,毛囊发生发育的过程到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和静止期3个时期的更新,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分类等无一不显示出毛囊发育是羽毛生长发育的关键。羽毛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SHH信号通路、Notch信号、Hox基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多种因素参与外,还受到各种营养物质的调控,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养禽业集约化发展和旱养规模化的进步,水禽羽毛问题(如生长缓慢、无光泽、异常脱落等)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其羽毛品质及屠宰外观,导致极大经济损失。作者主要从水禽羽毛生长、毛囊的结构与发育等方面阐述了参与水禽羽毛生长和毛囊发育的相关因子,并整理归纳了对羽毛生长发育具有积极调控作用的营养物质,以期为解决水禽羽毛问题和推进水禽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山竹和木豆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竹和木豆提取物对818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黏膜细胞因子含量和盲肠微生物区系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肉鸡上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818肉鸡公雏,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山竹提取物组和木豆提取物组共4个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恩拉霉素、30 mg/kg山竹提取物和300 mg/kg木豆提取物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抗生素组和山竹提取物组肉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2)山竹提取物组血浆总蛋白(TP)、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P<0.05),且血浆T-AOC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同时血浆葡萄糖(GLU)、尿酸(UA)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血浆GLU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木豆提取物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3)山竹和木豆提取物组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山竹提取物组空肠黏膜IL-6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山竹提取物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木豆提取物组盲肠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4)山竹和木豆提取物组屠宰后45 min和24 h胸肌肉色亮度(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且山竹提取物组胸肌a*值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综上所述,30 mg/kg山竹提取物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免疫功能和有益菌群相对丰度,改善肉色、降低滴水损失;300 mg/kg木豆提取物可降低肉鸡血脂含量,提高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肉色、降低滴水损失;30 mg/kg山竹提取物可代替抗生素添加于1~40日龄818肉鸡饲粮中。
关键词: 山竹提取物 木豆提取物 818肉鸡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肠道健康 肉品质


蝴蝶兰新品种‘香玉’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玉’是以安曼蝴蝶兰为母本,蝴蝶兰‘沙拉金’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香花蝴蝶兰新品种。花色橙黄,花形圆整,平均花枝长22.7 cm,单枝着花3.4朵,平均花径6.1 cm。在广州温室大棚中种植,1月下旬始花,花期长。


香葱伴生番茄对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 2 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际土壤,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探究香葱伴生对番茄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单作处理和香葱伴生番茄处理的青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 50.48、31.43%,香葱伴生番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37.7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S、NBS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QK;与QK相比,BS和N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利用LC-MS技术共鉴定出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586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代谢物 320 种,负离子模式代谢物 266 种,并将代谢物的功能注释至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加工和环境信息加工等代谢通路;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代谢物中的缬氨酸、L-天冬酰胺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L-赖氨酸、谷氨酸、D-谷氨酰胺和异亮氨酸的含量也低于NBS,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香葱伴生番茄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含量.
关键词: 香葱伴生 番茄青枯病 根际土壤细菌 根际土壤代谢物 防效


根际微生境中生化过程的原位可视化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际及近根际区域(根际微生境)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氧和矿质元素等关键生源要素循环的生化过程都发生在根际微生境中.根际微生境空间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对于准确捕捉和量化根际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中,采用二维成像方法进行营养元素、酶和微生物等多种生化过程的同步原位可视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根际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和代谢物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最新方法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参数成像技术在根际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根际生化过程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深入解析微生境中生化过程与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研究:1)开展操作简单、耗时少、成本低的可视化技术开发,并进行多参数及多手段耦合的兼容性验证;2)从样品制备和数据整合等方面,开发根际三维及四维可视化方法,探索根际微生境的时空动态可视化;3)研发便携式仪器,开展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田间应用.


1株致仔猪脑膜炎的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广东某猪场送检的疑似猪链球菌引起仔猪脑膜炎的病猪组织中的病原,并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为猪场用药及探索该病原引起脑膜炎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疑似猪链球菌引起的仔猪脑膜炎送检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鉴定,并对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测定、小鼠感染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仔猪脑组织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出现溶血现象,革兰染色镜检细菌被染成紫色,形态为圆形,部分呈链状排列.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发酵棉子糖、乳糖、菊糖、七叶苷,不能发酵山梨醇、甘露醇、阿拉伯糖、松三糖、D-核糖,马尿酸盐还原试验为阴性,与猪链球菌相符.测序分析后确定分离株为猪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9型猪链球菌,命名为GDS20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对头孢噻吩(先锋Ⅰ)、头孢氨苄(先锋Ⅳ)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0种抗菌药耐药,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敏感.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携带gdh、gapdh、fbps、orf2、srtA、ccpA毒力基因,不携带rnrp、sly、luxS、epf毒力基因.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GDS209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109 CFU.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分离株GDS209能引起昆明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脑不同程度的淤血和炎症.[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9型猪链球菌,该分离菌对大部分猪场常用抗菌药耐药,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9型猪链球菌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的酶法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3-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公认的安全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不同于甘油三酯,具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然而,天然DAG在食用油中的质量分数不及10%,因此,近年来高纯度DAG的制备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化学法相比,酶法因绿色、安全、选择性高等优点成为了油脂工业制备DAG的首选。畜禽动物油具有特殊的风味和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其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熔点等理化特征致使其在食品工业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鉴于此,合成畜禽动物油DAG成为了实现畜禽动物油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酶法制备畜禽动物油DAG的研究现状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畜禽动物油DAG的酶法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饲粮纤维结构及其发酵产物对单胃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和应用现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粮纤维作为动物后段肠道微生物群最重要的食物来源,维护着微生物群的平衡和稳态,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对改善动物能量代谢、肠道屏障功能、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和肠激素分泌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饲粮中纤维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饲料原料中纤维的组成和发酵特性差异较大,也导致纤维性饲粮原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存在巨大的变异性。因此,本文对饲粮纤维结构及其发酵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综述了饲料纤维组分在动物肠道的消化过程,发酵产物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以及饲粮纤维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重新审视纤维结构及其转运机制、探索饲粮纤维的潜在营养价值和制定单胃动物纤维营养的应用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粮纤维 微生物群 纤维结构 短链脂肪酸 代谢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