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蚕沙的营养特征、处理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沙是桑蚕产业的副产物,具有产量丰富和价格低廉,富含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及钙、磷、铜、铁、锌、锰等矿物元素,同时含有黄酮、多酚、维生素、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特点,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然而,蚕沙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纤维素、亚硝酸盐、单宁、果胶、植酸等有毒有害或抗营养物质,直接饲喂会对动物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这严重限制了蚕沙的饲料化利用。采用一些技术手段,特别是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可降解蚕沙中的果胶、纤维素、亚硝酸盐、木质素、植酸、单宁等抗营养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而且还能提高其粗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进而改善蚕沙的营养结构和营养价值,这对推进蚕沙的饲料化利用和缓解中国饲料资源紧缺等问题意义重大。在动物生产中,饲粮中适宜的蚕沙添加或替代水平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调控机体免疫和代谢等作用,在畜牧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应用前景。作者就蚕沙的营养特点和组成成分、处理工艺,以及蚕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蚕沙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沙 营养特点 发酵处理 干燥处理 动物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柑橘渣对90~120日龄清远麻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盲肠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排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柑橘渣对清远麻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盲肠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排放的影响。试验选取9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清远麻鸡母鸡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柑橘渣(柑橘渣组)和10%发酵柑橘渣(发酵柑橘渣组)的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柑橘渣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0.05

关键词: 发酵柑橘渣 清远麻鸡 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盲肠微生物 臭气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资源功能性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桑树资源丰富,生态适应性强。养蚕生产中富余的桑叶及低价值的桑枝和桑果渣等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既能为动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有助于为动物疾病预防提供安全屏障,是一种理想的非粮饲料资源。在全球粮食饲料价格飙升的形势下,对桑树资源进行饲料化应用可以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本文围绕桑叶、桑枝、桑果渣在饲料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发优质桑树资源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树资源 饲用价值 抗营养因子 发酵技术 功能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编码RNA调控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的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表观遗传被认为是应对环境条件下重塑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非编码RNA作为一类广泛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不编码蛋白的功能性RNA,在真社会性昆虫的品级分化、个体分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与PIWI蛋白相作用的RNA等非编码RNA,对蜜蜂、蚂蚁及白蚁等真社会性昆虫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对真社会性昆虫内在遗传分子基础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害虫防治领域提供新的研发视角.

关键词: 非编码RNA 真社会性昆虫 品级 分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及其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酒糟是白酒加工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优良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但由于新鲜白酒糟易腐烂难以保存,加之粗纤维等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限制了其在猪、鸡等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微生物发酵可有效降低白酒糟的粗纤维含量,提高粗蛋白质等含量和磷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动物对白酒糟的利用效率。因此,将白酒糟经过微生物发酵做成优质的生物饲料,不仅有利于推进其饲料化利用,还可节约玉米、豆粕等常规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本文就白酒糟资源概况、营养特点及组成成分、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以及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白酒糟作为饲料原料资源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酒糟 发酵白酒糟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红衣与超声处理对花生油体提取及其乳化特性、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花生油体的工业化提取和基于油体乳化体系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探究了去红衣与超声处理对花生油体提取及其乳化特性、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不同预处理的花生经水相提取,得到油体、清液和沉淀三相,测定了三相中固形物、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并分析了油体的乳化特性、总酚与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去红衣将脂肪在油体中的分布由63.36%提高至65.30%,与超声联合处理时进一步将其提高至68.13%;去红衣处理不利于花生油体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去红衣组油体乳液平均粒径由2 510.00 nm上升至2 953.67 nm,动力学稳定性降低;去红衣组油体总酚、总黄酮含量最低,分别为71.01μg/g与47.14μg/g;超声处理促进了花生油体的溶出,且提取的油体乳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其乳液平均粒径为1 742.00 nm,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为114.48 m~2/g与1 848.40 min,动力学稳定性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1.24μg/g与59.97μg/g。综上,去红衣处理有利于花生油体的提取,但会降低其稳定性与抗氧化活性,而超声处理不仅有利于花生油体的提取,还增强了其乳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花生 去红衣 超声 油体 乳液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水解桑叶多糖制备低聚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蚕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聚糖被认为可能是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关键结构,而酶法水解多糖制备低聚糖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关注。以桑叶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酶法降解制备功能性桑叶低聚糖。首先,以桑叶低聚糖得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种类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以及葡聚糖酶)对低聚糖得率的影响,选出最适合的水解酶(半纤维素酶);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优化、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酶促水解桑叶多糖制备低聚糖反应的最适酶添加量60 U/mL、底物浓度20 mg/mL、反应温度55℃、pH 4.7及时间8 h;在此条件下桑叶低聚糖得率为20.2%,与模型预测值20.7%接近。最后,桑叶低聚糖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桑叶多糖相比,桑叶低聚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痢疾杆菌(Shigell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生长的特性,说明桑叶低聚糖是一种优良的抗菌剂。研究结果为功能性桑叶低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桑叶多糖 低聚糖 酶法水解 BBD实验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硒对肠道健康的调节机理及其应用于猪生产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酵母硒是一种有机硒补充剂,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抗癌、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酵母硒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动物肠道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调节免疫和微生物菌群。文章总结了酵母硒调节动物肠道健康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并对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酵母硒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富硒猪肉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酵母硒 肠道 抗氧化 免疫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污染物 原位修复 可持续发展 单塘循环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多重PCR检测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zeae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关键词: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玉米迪基氏菌 多重PCR 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