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基于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倍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的染色体倍性,为番石榴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番石榴为材料,比较了样品部位、离心处理和保存方式对倍性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番石榴花瓣作为倍性检测材料时,收集到的细胞核DNA数目最多,CV值为 1.96%,峰形效果最佳;在制备细胞核悬浮液时,过滤后不离心,直接染色后上机的测定效果最好;新鲜番石榴花瓣得到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冷藏和其他冷冻处理组,且背景碎片少,主峰明显;-80℃冷冻处理对样本的破坏性最小,检测效果仅次于新鲜的番石榴花瓣.本研究建立的番石榴流式细胞术倍性分析的方法为:取番石榴花瓣 0.50-1.00 cm2,加入1 mL的mGb裂解液中混合切碎,过滤后加入 30 μL PI染色 1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论]利用建立的流式细胞术对 33 份番石榴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共检测出二倍体 32 份,六倍体 1 份.该方法执行简便、高效准确,为番石榴种质资源倍性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关键词: 番石榴 花瓣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McPDS基因克隆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构建

中国瓜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苦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hydrogenase,PDS)基因为靶标,构建其特异gRNA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载体,以期为建立苦瓜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奠定基础.以苦瓜自交系B07 叶片cDNA为模板,同源克隆苦瓜McPDS基因CDS序列.结果表明,McPDS基因CDS序列全长 1731 bp,编码 576 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64.44 kD,理论等电点(PI)为 7.09.跨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McPDS与黄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中的PDS蛋白同源性较高.此外,以McPDS为靶标基因,在 5'端筛选 2 个高特异性靶点,经设计引物,成功构建 1 个双靶点CRISPR/Cas9 基因编辑载体,为苦瓜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苦瓜 McPDS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病毒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及其酶标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ASFV抗体的竞争ELISA法。分别利用纯化的ASFV 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得到相应的mAbs,并使用HRP标记,建立竞争ELISA法并优化反应条件,对该法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进行评估。制备的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纯度良好,融合后的细胞株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类抗体,纯化后的mAbs符合抗体IgG分子量大小,经HRP标记后活性较高。竞争ELISA优化结果显示,血清与酶标mAbs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8和1∶3 200,临界值判定PI≤14.71%为阴性,PI≥18.97%为阳性,在14.71%≤PI≤18.97%期间为可疑,试剂盒敏感性为1∶128,经检测临床样品表明符合率极高。成功建立了ASFV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为ASFV的预防和大规模血清样品检测提供有效监测工具,并为ASFV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p30 p72 MGF3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新品种‘云彩’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彩’是蝴蝶兰‘聚宝红玫瑰’(Phalaenopsis‘Jiuhbao Red Rose’)与云南火焰兰(Renanthera imschootiana)属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兰花新品种。植株性状偏向母本蝴蝶兰,株形优美,花橙红色,平均花径6.3 cm,花枝长64.9 cm,单枝着花12.0朵。在广州地区平地温室栽培1月下旬始花,花期长。

关键词: 蝴蝶兰 火焰兰 属间杂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引发提高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生理与分子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杨酸(SA)引发对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及生理响应,揭示SA引发对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壁松弛基因的诱导模式,为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泰丰优 208 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引发处理,分析SA对种子低温萌发活力及生理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ABA、GA和扩展蛋白基因响应SA引发的表达模式.[结果]低温(15℃)显著推迟水稻种子萌发进程.在低温下萌发1 d种子中,其内源SA浓度是常温(28℃)下的1.7倍;但对于5 d的幼苗而言,低温下的SA浓度仅为常温下浓度的0.6%.SA引发可有效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活力,尤其以 2 000 μmol·L-1 SA效果最为显著,该浓度显著提高了低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活力指数分别为未引发种子(CK1)和水引发种子(CK2)的3和2倍.在生理指标方面,SA 引发提高了低温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活性氧含量,增加了总淀粉酶、β-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CK1 相比,2 000 μmol·L-1 SA引发将种子ABA含量降低了79%,同时将IAA和GA1 含量增加了32.2%和2.66倍.在基因表达方面,对于2 000 μmol·L-1 SA引发的种子,ABA合成基因OsNCED2和OsNCED3的表达量分别比CK1 降低了94.26%和90.24%;而ABA分解基因OsABA8'ox2和OsABA8'ox3的表达量分别为CK1 的 5.9 和 3.9 倍.与CK1 相比,SA引发显著上调了GA合成基因OsCPS1、OsKAO和OsGA20ox1的表达量,并显著下调GA分解基因OsGA2ox2和OsGA2ox6的表达量.在几个候选的细胞壁松弛因子扩展蛋白基因中,除了OsEXPB11外,其余几个同源基因均在一定程度上被引发而上调表达.与CK1 相比,2 000 μmol·L-1 SA引发分别使OsEXPA2、OsEXPB4和OsEXPB6的表达量上调12.2、5.9和6.1 倍.[结论]SA引发可显著缓解低温对于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是由于SA提高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产生,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进而增强种子和幼苗对于低温的耐受能力.另一方面,SA引发通过降低种子内源ABA含量,增加GA1 含量,增强总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促进细胞壁松弛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低温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种子引发 水杨酸 生理指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流行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广东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与流行情况,为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从广东地区10个不同生产用途养殖场采集饲料、饮水和健康动物的肛/泄殖腔拭子等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 ISCR)检测及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416株大肠杆菌,其中种猪源78株、肉猪源77株、蛋鸡源122株、肉鸡源139株。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特点,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中,肉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79.6%(331/416)的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最多可对13种药物耐药,共组成156种耐药图谱,耐药谱以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居多,占比为11.1%。耐药基因以floR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0.0%;其次是sul2和sul3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4.2%和42.5%。与替加环素、黏菌素耐药表型相关的耐药基因tet(X3)、tet(X4)和mcr-1检出率均低于10%。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ISCR2和ISCR3的检出率分别为14.4%、10.8%和10.6%。酰胺醇类、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菌株的符合率在60%以上。耐药基因cmlA、tetA、qnrS、blaCTX-M-9G与ISCR1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X4)、sul2基因与ISCR2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X4)、sul3、qnrS、blaSHV基因与ISCR3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以A群分布为主,ISCR相关移动元件阳性菌主要分布在A群。【结论】广东部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现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可移动元件ISCR。本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广东地区动物源细菌耐药特征及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畜禽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红壤是广东省地带性土壤,研究位于该地带性土壤的菜地肥力变化特征,以客观评价耕作施肥管理的科学性,助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广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惠阳区选取了89个蔬菜常年种植菜地,测定了耕层(0~20 cm)土壤理化指标,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质地以壤土、砂质壤土、粉壤土为主,分别占比46.1%、23.6%和19.1%;pH 5.83,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23.83 g·kg-1,为中等水平;阳离子交换量8.67 cmol(+)·kg-1,为中等偏下水平;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分别为1.19、1.47、12.53 g·kg-1,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属中等水平,全钾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有效态养分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35.24、120.24、222.48 mg·kg-1,属于丰富(碱解氮和速效钾)和极丰富水平(有效磷)。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69,属良好等级。相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广东省赤红壤普查结果,土壤全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增幅分别为16.6%、23.5%、38.4%和62.5%;阳离子交换量、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增幅分别达1.29、6.00、65.80和3.07倍,其中土壤有效磷累积较为普遍。全氮和全磷的年均累积量分别为8.46、32.31 mg·kg-1,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年均累积量分别为1.20、3.04、4.30 mg·kg-1。总体上,经过近40年耕种,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菜地肥力水平不同程度改善,土壤pH由酸性改善为微酸性,阳离子交换性能、有机质、全氮含量提升1个等级,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提升2个等级,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3和5个等级。各肥力指标总体上由原来的极度缺乏至中等偏下状态改善为目前的中等偏下至极丰富水平,总体肥力状况良好。在实施蔬菜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基础上,合理施用氮、钾肥,降低磷肥投入量,可以进一步提升珠三角赤红壤区菜地地力水平,维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赤红壤 土壤肥力 常年菜地 阳离子交换量 耕地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4,9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5,6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6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T6,9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9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动态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后地上部、剑叶、穗部氮含量及干物重;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由早、晚稻年平均产量可知,施用控释尿素的T3~T6处理较速效氮肥单施的T2处理产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增幅为4.7%~8.5%。其中,T5处理产量(5.8 t/ha)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与T1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早稻剑叶SPAD值,T6处理的剑叶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始终高于T5处理,T3处理的剑叶SPAD值总体高于T4处理。T5处理产量较高归因于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干物重逐渐增加,且各处理不同部位干物重存在明显差异,至收获期,T5和T6处理穗干物重均显著高于T2处理,但T5处理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相对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各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氮素表观回收率以T3处理最高(35.7%),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5处理最高(7.3%)。【结论】等氮肥用量下,30%60 d控释尿素配施70%速效氮肥处理在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华南双季稻区的推荐施肥模式。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养分配施 氮素吸收积累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贡柑皮多甲氧基黄酮的提取优化及其油脂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优化德庆贡柑皮多甲氧基黄酮的提取,并探究其对油脂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 Box-Benhnken 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贡柑皮中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 flavonoids,PMFs)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分析贡柑皮中PMFs组分.结果 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23(g:mL)、乙醇浓度87%、超声提取时间46 min,提取率为6.87%;贡柑皮中含有6种PMFs,分别为橘皮素、川陈皮素、5-羟基-2',4',7,8-四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II、栀子黄素B、5-去甲基川陈皮素,相对质量浓度分别为10494.1、8428.4、826.3、678.4、141.3、12.0 μg/mL;贡柑皮PMFs提取物对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当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2.0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 83.44%,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 77.56%;贡柑皮PMFs提取物对油炸油饼中的油脂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油炸时间 5 h内,添加 1.00%贡柑皮PMFs提取物的样品显著降低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而添加 0.50%贡柑皮PMFs提取物的样品茴香胺值显著降低.结论 优化后的PMFs提取率为 6.87%,贡柑皮种含有 6 种PMFs,对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且对油脂氧化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贡柑皮多甲氧基黄酮 响应面法 结构鉴定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发酵对荔枝汁品质及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选取干酪乳酪杆菌、乳酸乳球菌、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植物乳植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六种菌株作为发酵菌种,旨在探究发酵对荔枝汁的理化特性、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及对小鼠排便和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益生菌发酵均能降低荔枝汁pH,提高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酵后荔枝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多糖含量提高9.38~13.31倍,其中以干酪乳酪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的荔枝汁能较好地保留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小鼠实验结果表明,经干酪乳酪杆菌发酵的荔枝汁组较便秘模型组首次排便时间缩短47.39%,6 h红便粒数、重量和粪便含水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曙红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干酪乳酪杆菌发酵荔枝汁具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荔枝汁的功能性发酵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益生菌 荔枝汁 发酵 抗氧化活性 润肠通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