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基于物联网的柚果分级交易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农机化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广东柚果以统货交易为主、优果率数据无法统计、果农难以享受优质优价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柚果分级交易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了便于系统与相关硬件设备的数据交互,对地磅、分选机等现有设备进行物联网化改造和数据接口开发,以获取加工过程中柚果质量与品质信息。课题组在广东梅州2023年的蜜柚和沙田柚产季对数字化系统进行功能验证测试,结果显示:两个试验基地累计采购订单224个,收购各级蜜柚和沙田柚总量超过1 500 t,系统在试验期间稳定运行;蜜柚在采收期内优果率为35%左右,沙田柚在采收期内优果率为50%左右;系统能够有效统计优果率数据;系统可以准确获取溯源信息和品质信息,并生成溯源二维码。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柚果的分级交易线上化、仓库管理数字化和品质溯源精准化,从而提高广东柚果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柚果优质优价。

关键词: 柚果 分级交易 数字化系统 物联网 优质优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以期丰富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份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C40和JY70进行全基因组及DNA重测序及比对分析,挑选出差异SNP位点用于KASP分子标记开发,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C40和JY70之间基因型不一致、测序深度大于10X且等位基因纯合的SNP位点有460849个。每条染色体上选择分布相对均匀的15个SNP位点设计成KASP引物,利用150对KASP引物对C40和JY70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发现有86对引物成功分型,基于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分型结果,筛选获得41个在不结球白菜中扩增质量高的KASP分子标记。41个KASP分子标记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9273,平均为0.664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49~0.5000,平均为0.425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258~0.3750,平均为0.3322,PIC>0.2500的位点占所有位点的94.5%,多态性较高。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群,相同类型的种质资源聚类在一起,其中地理来源相同的资源又聚类在一起,有效地反映了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利用PIC最高的15个KASP分子标记构建了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开发获得41个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可用于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KAS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肉和黄豆混合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与风味变化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纯黄豆发酵为对照,分析了鸡肉与黄豆混合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态氮、蛋白酶活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态氮、蛋白酶活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不同发酵时期,鸡肉和黄豆混合发酵组中鲜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纯黄豆发酵(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积累也较纯黄豆发酵多。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进一步分析得出,3-甲硫基丙醛、苯甲醛、苯乙醛和1-辛烯-3-醇是鸡肉与黄豆混合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该研究结果为高品质豆基发酵调味品的开发和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鸡肉黄豆酱 发酵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与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无豆粕型低蛋白质饲粮在蛋鸭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产蛋率相近的21周龄龙岩山麻鸭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单笼饲养。对照组鸭饲喂16.5%粗蛋白质(CP)饲粮,低蛋白质组鸭饲喂14.5%CP并补充7种氨基酸的平衡饲粮,试验期12周。记录各重复组每天产蛋数、产蛋重量与采食量,评定试验期产蛋性能。于试验第4、8、12周,从每重复采集6枚鸭蛋,其中4枚测定蛋品质、2枚测定蛋黄与蛋清营养成分及蛋黄脂质代谢指标。第12周,从每重复随机选取2只蛋鸭采集血浆后屠宰,测定蛋鸭繁殖器官、腹脂指数及血浆和肝脏脂质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蛋鸭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分别降低10.51%和2.85%(P<0.05);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蛋比降低7.37%(P=0.06);蛋清相对重增加3.24%(P<0.05),蛋壳韧性增加9.70%(P=0.06);3~6 mm卵泡相对重增加34.23%(P<0.05)。两组间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蛋清与蛋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优势卵泡数、肝脏指数和腹脂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蛋黄总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豆粕型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显著降低了蛋鸭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有降低料蛋比的趋势,对蛋鸭日产蛋重、蛋品质、繁殖器官发育和脂质代谢未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低蛋白质饲粮 蛋鸭 产蛋性能 蛋品质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新鲜与腐熟畜禽粪肥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及其关联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鲜与腐熟鸡/猪粪长期施用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学组分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间的内在联系,为红壤区绿色循环农业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土壤生态方向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广州红壤观测试验站连续11年(2011—2022)的玉米-玉米-包菜轮作定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腐熟鸡粪、新鲜鸡粪、腐熟猪粪和新鲜猪粪。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测定微生物群落,同时分析土壤DOM紫外-吸收特征及荧光吸收特征,测定相关化学性质,基于多元分析解析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腐熟粪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22.5%—354.8%),腐熟鸡粪能有效提高土壤速效磷(1 697.2%—3 455.3%)和全磷(587.5%—812.5%)含量,腐熟猪粪主要提高土壤碱解氮(286.6%—311.3%)和全氮(326.4%—373.6%)含量。畜禽粪肥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DOM含量(60.3%—227.8%),其中猪粪处理对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含量提升效果最佳(118.1%—231.7%),鸡粪处理则增加土壤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含量(293.4%—834.9%),且腐熟粪肥效果更佳(834.9%)。FDOM特征指标中,施肥处理的自生源指数均低于对照组(33.2%—39.2%),但腐殖化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0.3%—43.3%)。经平行因子分析拆分出4个荧光组分,施肥处理均主要富集C3(含富里酸和胡敏酸的中分子类腐殖质)和C4组分(含类色氨酸的大分子类腐殖质),促进FDOM类蛋白质成分转化为类腐殖质物质,且腐熟粪肥处理土壤C3与C4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更高。腐熟鸡粪处理土壤具有更高微生物群落丰富度(Chao 1指数:19 065.6)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5.6—6.0),在提高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方面更具优势。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存在差异,鸡粪处理以富营养类群Proteobacteria(31.2%—33.0%)、Gemmatimonadetes(4.1%)为主,猪粪处理以寡营养高效碳利用类群Acidobacteria(21.0%—21.6%)和硝化细菌类群Nitrospirae(2.6%—3.4%)为主。门与科水平共线性网络均以正关联为主,其中关联数最多的菌属为Rhodobacteraceae。冗余分析及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均显示微生物群落主要受速效钾和DOM中C3组分影响,其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类群的响应较为明显。【结论】长期施用不同来源粪肥主要带来养分和有机物输入介导的腐熟成分差异,腐熟粪肥可更好地提升土壤DOM腐殖化程度,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和DOM腐殖化组分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类群对其响应尤为明显,在长期施用畜禽粪肥的土壤中应加以关注。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畜禽粪肥 轮作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溶解性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梅多酚提取物对肌肉蛋白氧化及亚硝化调控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多酚调控肉制品的氧化及亚硝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相关调控机制尚不明晰.鉴于此,本研究以青梅多酚提取物(Prunusmume polyphenols extracts,PMP)为例,在羟自由基模拟氧化体系下探究植物多酚对肌肉中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与肌浆蛋白)的氧化调控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亚硝化过程中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和亚硝基二甲胺(Nitrosodimethylamine,NDMA)的变化探讨PMP抑制肌肉蛋白亚硝化的机制.结果表明,PMP的添加会延缓羟自由基介导的蛋白质氧化过程,表现为蛋白质羰基、二聚酪氨酸与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得到抑制,巯基损失减少.当PMP添加量为100 mg/g蛋白时,模拟氧化后,3-NT含量为30.25±2.47 nmol/mg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37.54±2.30 nmol/mg蛋白(肌浆蛋白),相较氧化对照组(未添加PMP)显著减少39.89%与47.88%(P<0.05);NDMA含量为0.76±0.05 nmol/mg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0.67±0.06 nmol/mg 蛋白(肌浆蛋白),相较氧化对照组(未添加PMP)显著减少24.30%与24.61%(P<0.05).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NDMA的形成与蛋白质羰基、聚二酪氨酸以及巯基值显著相关(P<0.05),证实了PMP可通过蛋白质的氧化调控实现对亚硝胺形成的抑制.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多酚在肉制品亚硝化调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梅多酚提取物 肌浆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亚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沼泽红假单胞菌作为一种益生菌,不仅代谢功能强大,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辅酶Q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一方面,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相应的代谢酶来降解和同化水体中的氮、磷等化合物,从而净化水质;另一方面,沼泽红假单胞菌通过提供营养物质、提高消化酶活性和增加肠道有益菌丰度,从而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此外,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通过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性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信号转导通路来激活特异性免疫和产生抗菌物质或竞争生态位来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性。在水产集约化养殖模式和饲料“禁抗”背景下,沼泽红假单胞菌因具有改善水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能,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笔者系统总结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水产养殖 水体净化 促生长 免疫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草莓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草莓幼苗高温胁迫状态下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草莓耐高温栽培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颜’草莓幼苗为材料,采用灌根以及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草莓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草莓幼苗生长受限,与对照相比,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后其生长抑制可以缓解;草莓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作用参数显著上升;SOD、POD以及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相对电导率以及MDA含量显著下降,其中4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高温胁迫下,4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可以通过提升草莓幼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以及减少有害物质的累积,从而增强抵御高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关键词: 草莓苗 高温胁迫 褪黑素 光合参数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2022年我国花生登记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花生育种水平、加速品种改良,对2017-2022年我国登记的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2年我国共登记了1168个品种,以普通型花生为主,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占比达85.6%,科研院所是花生育种的主导力量。对其进行亲本分析,发现亲本利用较为集中,开选01-6、白沙1016、豫花15号等9个骨干亲本育成新品种数多达300个,是国内花生育种重要的骨干亲本。登记品种的单株结果数、油酸含量随年份增长不断上升,但抗性等级有明显下降,产量及其它性状变幅较小,相对稳定。相关性分析发现,干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均与总分枝、结果枝、百果重、百仁重、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侧枝长、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产量可以通过增加分枝数、适当降低主茎高等措施来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关系为高产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花生 登记品种 产量和农艺性状 高油酸 抗病性 演变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赤霉素处理对'石硖'龙眼常温贮藏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花后 85 d+95 d 以含 50 mg/L GA3(T1)和 150 mg/L GA3(T2)的赤霉素 920、含 50 mg/L(GA4+GA7)+0.33 mg/L EBRs(T3)和150 mg/L(GA4+GA7)+1 mg/L EBRs(T4)的2,4-表芸苔·赤霉酸及对照(清水)喷施处理'石硖'龙眼,商业成熟后采收,于常温下(25±1 ℃,相对湿度85%)贮藏,分析各处理对生理、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可延缓龙眼腐烂、质量损失、内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T1效果最显著.T1显著延缓果皮的色度L*、b*、h°和C*值下降、a*值的上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T1组果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平行高于对照,贮藏后期的多酚氧化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于对照.T1处理未显著影响果肉TSS、TA和维生素C含量.T1延缓果肉自溶的显著效果可能与其显著下调贮藏中后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因此,采前920(50 mg/L GA3)喷施有效延缓常温贮藏'石硖'的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可为采前激素处理提升龙眼贮藏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龙眼 赤霉素 贮藏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