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基于不同粉碎程度的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理化及粉体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粉碎程度对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1、3、5 min)制备的超微薯粉理化及粉体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薯粉粒径,超微粉碎时间为1 min时,薯粉的粒径降低至54.23μm,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粒径不断减小,粒径均匀度增加,当超微粉碎时间为达5 min时,薯粉粒径降低至39.17μm,比表面积增大至240.67 m2/kg,为粗粉的2.62倍。超微粉碎后紫色马铃薯粉的L*值、a*值、持油性、溶解度、膨胀度、滑角、休止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升高,b*值、持水性、堆积密度、振实密度降低,花色苷种类及含量、血糖生成指数和回生焓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薯粉的L*值、a*值、滑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继续升高,b*值和振实密度则持续降低。总体而言,超微粉碎能显著改变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及粉体特性,以超微粉碎1~3 min薯粉品质较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生全粉 超微粉碎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机械臂振动抑制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SCARA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和工作终止后都会出现振动问题,为了降低机械臂的残余振动,选取粒子群作为寻最优抑振轨迹的优化算法,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轨迹寻优时收敛性差以及出现停滞现象问题,提出采用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和粒子种群跳跃的方法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机械臂振动抑制实验平台,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抑振轨迹优化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果可行且有效,得到抑振指标最小的最优抑振轨迹。

关键词: SCARA机械臂 改进PSO算法 惯性权重 振动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朴酚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道黏膜屏障作为机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互作的重要场所,可防止肠道内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侵入,其完整性对动物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厚朴酚是我国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癌、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功能.研究发现,厚朴酚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促进短链脂肪酸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成、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等途径,进而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本文主要就厚朴酚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厚朴酚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厚朴酚 吸收与代谢 肠道屏障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伊氏乳杆菌替代抗生素对仔猪肠道miRNA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禁抗后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对仔猪各肠段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罗伊氏乳杆菌LR1调控仔猪肠道功能的机制研究筛选潜在miRNA.[方法]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和益生菌组仔猪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复合抗生素(100 mg/kg喹乙醇+75 mg/kg金霉素)及5*1010CFU罗伊氏乳杆菌LR1,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屠宰1头仔猪,采集空肠组织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筛选miRNA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表达量.[结果]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可引起仔猪肠道组织mi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改变了空肠高表达miRNA的排序.差异表达miRNA的潜在靶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相关通路及PI3K-Akt、MAPK、Chemokine、Ras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3个组间仔猪空肠差异miRNA的表达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大致相同,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在对照组和抗生素组间表达趋势较为一致,表达下调的miRNA在对照组和益生菌组间表达趋势较为一致,而肠道高表达miRNA在3个组中均有较为一致的表达趋势.[结论]禁抗后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会引起肠道miRNA表达发生变化,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可为罗伊氏乳杆菌LR1调控仔猪肠道发育及营养吸收代谢等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仔猪 肠道m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番茄白尖曲叶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lisianthus enation leaf curl virus,LELCV)是2015年发现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新种。论文旨在探究入侵中国大陆的首个LELCV分离物Tomato-2022的分子特征、亲缘关系、致病性及有效传播介体,为防控该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发生一种番茄新病害,病株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采集两份病样提取总DNA,利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分离物Tomato-2022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采用BLASTn程序对病毒序列进行相似性检索并下载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序列,进一步用SDTv1.2的MUSCLE alignment方法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利用软件MEGA7.0对获得的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及已报道的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应用酶切连接法构建Tomato-2022的侵染性克隆pGreenII0229-1.6A,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叶片和番茄茎秆,测定其致病性。采取室内人工传毒方法,测定烟粉虱MEAM1隐种对分离物Tomato-2022的传播效率。利用LELCV的PCR特异引物对2021—2023年采集于广东省番茄主产区的135份番茄病样进行检测,明确该病毒在广东省的分布。【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两份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的番茄病样感染了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仅含DNA-A,大小为2 757 nt,含有6个ORF。序列相似性比较表明,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LELCV各分离物相似性较高,其中与LELCV中国台湾洋桔梗分离物(LC091539、LC091538)相似性最高,为98.3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Tomato-2022与LELCV的19个分离物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利用构建的Tomato-2022侵染性克隆pGreenII0229-1.6A,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番茄,10 dpi,本氏烟上部叶叶缘轻微上卷,1株番茄的新叶轻微卷曲;18 dpi,本氏烟和番茄植株均表现较为明显的卷曲症状;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接种植株的症状越来越明显,30 dpi,本氏烟表现叶脉肿大、叶片严重卷曲,番茄植株的叶片表现卷曲、叶尖白化;PCR检测表明,在接种发病本氏烟和番茄植株中均能检测到LELCV。室内传毒试验证明,烟粉虱MEAM1隐种能高效传播Tomato-2022,当每株番茄接1、5、10头饲毒48 h的烟粉虱时,MEAM1的平均传毒效率分别为26.67%、93.33%、96.67%。PCR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5份番茄病样中,8份样品检测到LELCV,说明LELCV已在广东省定殖。【结论】Tomato-2022是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的一个新分离物,也是在中国大陆发现的第一个分离物,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全长为2 757 nt,编码6个ORF;该病毒分离物是引起广东省番茄曲叶、叶尖白化病的病原,可被烟粉虱MEAM1隐种高效传播。

关键词: 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 番茄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介体传毒效率 烟粉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健康的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脂饲料,即新鲜鱼油饲料(T1组)、氧化鱼油饲料(T2组)、氧化鱼油+0.02%姜黄素饲料(T3组)、氧化鱼油+0.04%姜黄素饲料(T4组)、氧化鱼油+0.06%姜黄素饲料(T5组)、氧化鱼油+0.08%姜黄素饲料(T6组),养殖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统计生长性能,采集血液分析血清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采集肝脏检测抗氧化指标,分析鱼体不同部位体色以及肌肉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5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T2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T5组鱼体尾部皮肤的黄蓝色(b*)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和黏结性显著降低(P<0.05)。与T2组相比,T3、T4、T5和T6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4、T5和T6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3、T4、T5和T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 <0.05);T4和T6组鱼体尾部皮肤的红绿色(a*)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黏结性、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综述所述,饲料中添加3%的氧化鱼油不影响黄颡鱼的生长性能,但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使体色退化;在含3%氧化鱼油的饲料中添加姜黄素提高了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氧化鱼油所导致的体色退化,增加了肌肉硬度并降低了其弹性、黏结性和咀嚼性。

关键词: 氧化鱼油 姜黄素 黄颡鱼 生长性能 体色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属与钻喙兰属通用SSR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蝴蝶兰属28个种的38份原生种资源和钻喙兰属3个种的9份原生种资源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开发筛选出多态性高、通用性强的19对蝴蝶兰属内种间通用、12对钻喙兰属内种间通用和12对两属间通用的SSR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等位变异检测,12对属间通用引物在两个属的47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34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扩增出等位基因6~17个,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36,期望杂合度(He)为0.66~0.88,观测杂合度(Ho)为0.07~0.38。所有引物位点均呈高多态性,Shannon指数介于1.30~2.43,均值为1.88,说明引物的多态性极高,适用于蝴蝶兰属和钻喙兰属种质资源的鉴定。47份种质资源聚类结果和群体结构分析能较明确地揭示蝴蝶兰属和钻喙兰属种质的亲缘关系,与植物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在蝴蝶兰‘Red Rose’与钻喙兰的跨属杂交F1代群体检测中,有23对通用引物具多态性,扩增出75个多态性条带,杂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8~1.00,母本与属间杂种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0.62)高于父本(0.54),表明该跨属杂交F1代偏母系遗传,与表型观测结果吻合。

关键词: 蝴蝶兰属 钻喙兰属 跨属远缘杂交 SSR通用引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与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农田的生态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镉低积累型菜心碧绿粗苔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农场进行了模拟控制试验,分别采集菜心、东南景天在单作和间作时的根际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其中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79.05%和50.00%,菜心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则分别提高了110.96%和125.00%;间作使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镉含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7.61%和70.73%,但菜心地上部的镉含量较单作降低了27.21%;东南景天茎叶储存Cd的主要亚细胞结构为液泡中的细胞液,占比高达90%,远高于细胞器与细胞壁中的Cd含量;间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相较于东南景天、菜心单作时的pH分别增加了0.39、0.28个单位;间作降低了菜心根际土镉的有效性,较单作低19.23%;另外,间作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放线菌数量比菜心、东南景天单作时分别增加了27.95%、24.28%,蔗糖酶活性则分别提高了164.89%、88.48%。同时,通过计算可知间作的东南景天土壤镉提取率是单作的1.88倍。综上所述,镉低积累型菜心与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不仅可提高菜心生产的安全性,而且增加了东南景天对土壤镉的提取效率,是一种经济、有效且风险较低的边生产边修复的模式。

关键词: 菜心 东南景天 间作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基酸是猪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饲料原料中含量少和易缺乏的成分之一,对动物健康生长和饲料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纤维以及蛋白质自身结构等都会影响氨基酸消化率,而不同加工工艺可以消除或减弱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氨基酸在猪胃肠道的消化率。本文主要综述了粉碎、挤压膨化、制粒、酶解、发酵、菌酶协同和加热等加工工艺对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加工工艺 氨基酸 消化率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蚕豆对吉富罗非鱼肝脏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蚕豆(Vicia faba L)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500.23±0.34)g的罗非鱼6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在100 d的饲养期中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C0组)、15%(C15组)、30%(C30组)和60%(C60组)蚕豆的试验膨化饲料.结果表明:①与C0组相比,C15、C30组和C60组肝细胞均出现胞浆内空泡和巨噬细胞中心.②与C0组相比,C15、C30组和C60组血清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C30组和C60组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C6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与C0组相比,C15、C30、C60组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C15、C30组和C60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④与C0组相比,C60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30%和60%的蚕豆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肝脏的糖酵解能力,添加60%的蚕豆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肝脏的脂肪代谢能力、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添加15%、30%和60%的蚕豆,均会损伤吉富罗非鱼的肝脏组织结构.

关键词: 罗非鱼 蚕豆 肝脏组织结构 抗氧化 糖代谢 脂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