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桔小实蝇的驱避行为和毒力测定
《植物检疫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桔小实蝇的毒力和驱避行为,采用室内毒力测定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杀虫活性,利用行为趋向反应实验测试了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丁香酚>1,8-桉油醇>绿花白千层醇>α-松油烯>罗勒烯>石竹烯。1,8-桉油醇、绿花白千层醇、罗勒烯、α-松油烯对桔小实蝇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丁香酚、石竹烯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作用。综上,1,8-桉油醇、绿花白千层醇对桔小实蝇驱避效果显著且毒力较强,有望成为植物源农药候选材料。


甘肃庆阳籽用西葫芦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25
摘要:籽用西葫芦以西葫芦籽作为商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深加工等领域,市场需求量极大,除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国外。目前,国内种植籽用西葫芦面积13.33万hm2,每667 m2产籽180 kg,每667 m2效益3500元,其中60%用于出口,年销售额可达30亿元。我国籽用西葫芦生产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甘肃庆阳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籽用西葫芦产地极具代表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当地籽用西葫芦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水平低,品种落后,病害严重,种植成本高的问题,导致目前生产流通领域商品籽籽粒偏小,不符合国际标准。结合甘肃庆阳地区的自然条件,介绍了当地露地规范性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以期帮助瓜农更好地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甘肃庆阳地区籽用西葫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同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差异及对萝卜品质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分析萝卜根际土壤生态结构,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天津市西青产区、武清产区根际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青产区和武清产区分别有17 097和18 435个独特的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2个产区共有7 691个相同的细菌ASV。通过α多样性分析表明,武清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西青产区,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ota(拟杆菌门)、Acidobacteriota(酸杆菌门)的丰度之和达到63.63%~64.88%,属于绝对优势菌门。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等指标与根际细菌多样性有明显相关性。综上,不同产区萝卜根际细菌存在差异,细菌群落组成影响萝卜品质。
关键词: 卫青萝卜 根际细菌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不同生长调节剂采前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5
摘要:以夏黑砧木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单一生长调节剂处理花序对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调节剂种类、浓度与葡萄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噻苯隆(3~12 mg/L)、赤霉酸(10~70 mg/L)和氯吡脲(3~12 mg/L)在盛花期处理花序,分析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6 mg/L噻苯隆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单粒质量,但对总酸含量、固酸比及硬度等指标无显著影响。单独使用6 mg/L氯吡脲处理可使果实单粒质量达到14 g以上,无核率达98.00%,固酸比提高12.32%以上,并增加总酸中酒石酸的占比。30 mg/L赤霉酸处理的果实单粒质量超过14 g,无核率为97.00%,空心率仅53.33%;与对照组相比,果形指数提高19%,硬度提高40%。在果实颜色方面,经噻苯隆和赤霉酸处理的葡萄果实表面L*值下降,b*值上升,而氯吡脲处理则呈现相反趋势。在香气成分方面,各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减少了香气成分种类。与对照相比,低于9 mg/L的噻苯隆处理可使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提高2.80~14.20个百分点;氯吡脲处理不利于芳樟醇的积累,但可提高己醇、2-己烯醛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赤霉酸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可同时提高芳樟醇、己醇和2-己烯醛的相对含量,而其他浓度下则不利于芳樟醇的形成。因此,单一生长调节剂处理在提升果实营养品质、改善果实外观、丰富‘阳光玫瑰’葡萄特征性香气成分方面展现出精准调控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赤霉酸 噻苯隆 氯吡脲 ‘阳光玫瑰’葡萄 果实品质


金银花中多组分同步检测与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 》 2025
摘要:目的 研究建立金银花中多组分的同步检测与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方法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 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35℃。结果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8种组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对金银花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论 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简便快速,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证明了蓟州和津南种植的金银花所含组分比较一致,相似度高,组分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加以区分。


二氧化氯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5
摘要:为探究不同ClO2处理方式和浓度对冷藏条件下‘克瑞森无核’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二氧化氯缓释剂(0.20 g/kg ClO2和0.32 g/kg ClO2)处理和浸泡(0.06 g/L ClO2)处理果穗,探究不同二氧化氯处理方式在冷藏条件下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能够较好地抑制贮藏期间葡萄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升高,从而减缓衰老,同时还能有效保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较好地抑制贮藏中后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和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在贮藏初期就能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性;而浸泡处理对果实VC含量的保持有较好的效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从大到小的处理依次为处理2(0.32 g/kg)、处理1(0.20 g/kg)、处理3(0.06 g/L)和CK,进一步说明0.32 g/kg ClO2缓释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更有利于维持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提高果实抗病性。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中分泌蛋白的预测及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严重危害着中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泌蛋白作为炭疽病病原菌中重要的致病因子,能帮助病原菌侵入寄主组织、分解寄主细胞壁,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条件。然而,学术界尚缺乏对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中分泌蛋白的深入解析和研究。本研究基于前期获得的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强致病菌株TJNH1全基因组序列,充分利用SignalP、ProtComp等生物信息学分泌蛋白预测软件,对该病菌中13 419条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同时,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对上述分泌蛋白的功能及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炭疽病病原菌菌株TJNH1中含有388个分泌蛋白,占总蛋白质数量的2.89%,分泌蛋白氨基酸序列长度介于55 aa至730 aa,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Ala)在分泌蛋白里使用频率最高,分泌蛋白信号肽长度集中于17 aa至21 aa,信号肽切割位点为A-X-A型。分泌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高亲水性氨基酸和高疏水性氨基酸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天冬酰胺(Asn)和丙氨酸(Ala),分泌蛋白大多为稳定、酸性蛋白。同时运用SMART、eggNOG、STRING V11.5等软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保守结构域、COG功能分类、蛋白质互作关系等进行分析,有152个分泌蛋白具有明显的保守结构域,163个分泌蛋白获得了功能注释,32个分泌蛋白存在互作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明确分泌蛋白的功能和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筛选以分泌蛋白为靶标的新型农药和辣椒炭疽病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质指标进行探讨。‘567’番茄果实呈现高圆形。‘普罗旺斯’番茄为近圆形,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优柿3号’番茄果实为高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最大。‘勇士808’番茄为近圆形果实。‘美琪’番茄果实为近圆形,果皮颜色最有光泽,颜色最红,维生素C含量最高。5个品种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到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8种、酯类11种、酮类8种、醇类8种、呋喃类2种、萜烯类3种、其他1种。不同品种番茄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5个品种番茄都具有的挥发性物质是丁酸乙酯(苹果味)、反式-2-己烯醛(青香蕉)。正己醇(果味)、丙酸(酸味)、乙酸己脂(果香)是‘美琪’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罗勒烯(热带柑橘味)、乙酰丙酸乙酯(果味)、异丁酸乙酯(甜味)是‘567’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2-甲基丁基乙酸酯(甜香蕉味)是‘普罗旺斯’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此外,(Z)-4-庚烯醛(奶油味)是‘勇士808’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最后,1-辛烯-3-酮(蘑菇味)是‘优柿3号’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因此,本实验明确了不同品种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