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C-IMS和GC*GC-To F-MS技术分析产地对羊肚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不同产地羊肚菌特征挥发性化合物,揭示不同产地羊肚菌风味特征。【方法】在上海、江苏、云南、青海、湖南和湖北6地按当地生产模式栽培六妹羊肚菌,以冻干后的羊肚菌干制品为研究材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以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t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法对6个地区羊肚菌的风味成分及含量进行鉴定,开展主成分、聚类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基本的数据库。【结果】GC-IMS共检出183种挥发性化合物,云南地区羊肚菌醇类和杂环类物质较多,且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显著差异;湖南地区羊肚菌1-辛烯-3-醇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江苏地区羊肚菌含有的醛类物质最多。GC×GC-ToF-MS共检出245种挥发性化合物,经过多元统计分析,云南地区和其他5个地区羊肚菌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这一结果与GC-IMS的结果相互印证。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生产地区的特征风味及环境影响因素,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且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甲基-1-丁醇、正己醇和1-辛烯-3-醇为各产地共有香味物质,提供果香和蘑菇香气。以云南地区为参比对象,与其他地区的共同差异性挥发性化合物中有12种被鉴定为关键香气化合物(OAV>1)。云南地区羊肚菌的特征风味物质为2,5-二甲基吡嗪(OAV=387.97)、2,3-二甲基吡嗪(OAV=209.65)、2-甲基吡嗪(OAV=13.02)和乙酸甲酯(OAV=3.13),特征香气为烘烤味和果香味,其形成与当地的沙质土壤、较高温度和较大温差有关;湖南地区羊肚菌的特征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OAV=17930.58)和2-甲基-2-丁烯醛(OAV=8.60),特征香气为花香和蘑菇香;上海地区羊肚菌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亚乙基-苯乙醛(OAV=387.97),特征香气为花香味,也含有较高的刺激性气味物质甲基乙基硫醚(OAV=7.78);江苏地区羊肚菌的特征风味物质为2-戊基呋喃(OAV=97.23),特征香气为甘草气味,其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具有相关性。湖北和青海地区羊肚菌特征风味较弱,此外,青海地区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海拔相关。【结论】通过GC-IMS和GC×GC-ToF-MS技术筛选出云南、湖南、江苏、上海、湖北和青海地区羊肚菌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初步探索了其风味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表明通过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羊肚菌的产地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羊肚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产地 GC-IMS GC×GC-ToF-MS


3种食用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体内外降血脂作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制备了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并对蛋白质、多糖含量及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等进行分析,采用油酸诱导肝细胞株LO-2建立体外高脂血症模型,基于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的小鼠模型,探究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体内外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蛋白质相对含量分别为(55.56±0.51)%、(52.41±0.31)%、(54.96±0.47)%;多糖相对含量分别为(21.98±1.17)%、(31.95±0.52)%、(15.55±0.78)%。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3种食用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显著抑制肝细胞中的脂滴聚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均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脂肪组织细胞的肿大以及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高剂量组的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将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脂质相对含量从(30.59±0.38)%分别降至(13.74±1.57)%、(9.68±0.73)%、(7.15±0.39)%,对肝脏脂滴形成的抑制程度可分别达到(55.09±5.12)%、(68.34±2.37)%、(76.64±1.28)%。此外,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对长期高脂饮食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综上,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肝损伤程度、缓解高血脂症的作用,本研究可为食用菌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基于ISSR标记的南瓜遗传多样性与DNA指纹图谱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筛选得到的7条多态性丰富的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分析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DNA指纹图谱,为南瓜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个,多态性条带占比为98.63%;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1.9863、1.5704、0.3299、0.4944;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2~0.89,平均值为0.46。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显示,31份南瓜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6处被分为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3类。利用引物UBC811和引物UBC843扩增的1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31份南瓜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图谱中31份南瓜材料均具有唯一性,可用于南瓜的分子鉴定。综上,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印度南瓜亲缘关系较远,可为南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南瓜DNA指纹图谱,可为南瓜品种鉴定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南瓜 ISSR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缓释肥施用对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缓释肥施用对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施用能够有效提高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CS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效态养分(氮、磷、钾)保持在较高水平;施肥方式的变化可改变土壤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组成,CS处理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等细菌群落显著富集;土壤碱解氮和pH是影响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是适合节水抗旱稻田采用的最佳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既能保障作物高产和土壤养分的持续供给,还能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生态健康和养分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缓释肥 土壤养分


15份中国和马来西亚市售秀珍菇的营养成分与蛋白质品质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15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市售秀珍菇,比较分析其营养成分特征和蛋白质品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抽取综合元件,降维阐释样品间差异。基于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系统评价秀珍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秀珍菇的干物质中含有20.29%—42.86%蛋白质、2.29—7.07 mg∕g粗多糖、8.47—14.76 mg∕g粗纤维。我国秀珍菇的氨基酸、粗纤维和脂肪含量高于马来西亚产品,而后者粗多糖和硒含量更高。27个营养成分标准化后抽取出5个主成分(PC),共计解释91.45%的样品差异,我国和马来西亚生产的秀珍菇分别在PC1和PC3得分较高。综合来看,我国生产的秀珍菇均一程度更高,马来西亚来源的产品间营养成分差异大。秀珍菇蛋白质的IAA总量满足WHO和IOM的氨基酸模式谱的要求,Met+Cys是优势氨基酸,氨基酸评分(AAS)、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和比值系数(RC)得分最高。Val和Leu相对得分最低。马来西亚样品的His和Phe+Tyr的评分低于我国样品。所有样品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在79.31—104.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80.38—96.14,蛋白质品质样品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秀珍菇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及分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食用菌的风味主要由非挥发性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香味物质组成,其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消费者的接受度。香味通过嗅觉系统感知,能够通过增加人们的愉悦感,刺激食欲的方式来促进消化吸收。本文综合论述了食用菌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成,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和一些其他化合物。随后分别对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分离萃取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鉴定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概述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为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及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外源肌醇提高番茄幼苗耐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肌醇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耐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番茄的抗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NRP20-7’为试验材料,常温25℃和高温42℃分别喷施水和肌醇,观察各处理的表型变化并进行高光谱成像分析,测定各处理组的生理指标,并通过qRT-PCR方法分析热胁迫响应基因,抗氧化及ABA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20 mmol/L肌醇处理能够有效缓解高温对番茄幼苗的伤害,降低叶片的热损伤指数,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并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高温下外源肌醇显著提高番茄幼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降低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外源肌醇能够提高热胁迫响应基因、抗氧化相关基因、抗坏血酸合成基因表达,降低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外源肌醇通过调控脱落酸合成与信号通路影响体内ABA的含量水平参与响应高温胁迫。【结论】外源肌醇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脱落酸合成与信号通路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来增强番茄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园是以申丰为母本、申玉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四倍体鲜食葡萄新品种,具有坐果稳定、着色均匀、栽培省力的特点。果穗圆锥形,紧密度中等,平均单穗质量448 g,平均单粒质量10.9 g,果粒长椭圆形,果皮深紫红色,肉质细腻,草莓香味,含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9%,可滴定酸含量0.48%。生长势较强,花芽分化良好,萌芽率91.96%,结果枝率95.39%,结果系数1.99。在上海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8月中旬成熟,实施控产栽培,适宜产量为15 000~18 750 kg·hm-2。适宜在国内巨峰葡萄适栽区种植。


提高农业技术类期刊生命活力的思考-以《上海蔬菜》为例
《编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提高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生命活力,本文以《上海蔬菜》为例,调查了其近5年载文数量、单篇页数等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单位、发行去向。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上海蔬菜》面临发行量低,来稿数量少、质量差等严峻挑战,不利于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当前,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深入调研的方式,了解受众需求,积极主动采稿、创新栏目内容,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生命活力,建立良性循环。


不同品种生菜的多酚、黄酮差异比较与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菜富含多种酚酸、黄酮类化合物,是获取膳食多酚的良好食物来源.本研究对50个不同品种(34种绿色品种和16种红色品种)生菜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菜中17种特征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再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分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生菜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色品种生菜;50种生菜中鉴定出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B、菊苣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7种多酚类化合物,整体在红色品种生菜中含量更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较高.综上,G21K104、W3088、H20K6457等5个红色新品种及商业种,G21K212、G21K117等4个绿色新品种为高抗氧化活性生菜品种.本研究可为生菜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和营养健康、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菜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