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高原规模化密闭式蛋鸡舍夏冬季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高原地区规模化密闭式蛋鸡舍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以提高蛋鸡舍的环境控制水平。以海拔3 800 m的山南市规模化密闭式蛋鸡舍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舍内外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通风指标数据。在控温模式下,维持鸡舍内温度在20℃以上。基于2023年1月和2024年7月的24 h数据,分析了舍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在昼夜阶段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冬夏季节舍内通风与舍外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通风率与湿度呈负相关,与舍外温度呈正相关,与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在高原地区实现蛋鸡的高效养殖。

关键词: 高原蛋鸡 规模化密闭式鸡舍 环境因子 温度 通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该文从服务网络、技术队伍、发展模式、品种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详细介绍了在工作管理、良种繁育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保障体系、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议,以期促进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肉牛 品种改良 问题 对策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在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DTMUV的非结构蛋白对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构建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带HA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真核表达非结构蛋白均正常表达,NS1、NS2A、NS2B、NS3、NS4A、NS4B 和 NS5 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 38、25、14.4、68、13.9、28 和 100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7个非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形态不一,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S2B和NS4B蛋白后,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非结构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其中NS2B和NS4B蛋白具有颉颃IFN-β活性的功能.试验结果为DTMUV的免疫逃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深入探究DTMUV在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IFN-β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增香肥对优质香稻产量、品质和香味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播期[常规播期(S1)和推迟播期(S2)]和增香肥[不施增香肥(常规施肥,F1)和施增香肥(F2)]对湖北省主要香稻品种[野香优油丝(V1)、19香(V2)、华夏香丝(V3)]产量、品质和香味的影响,为优质香稻保优增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后,始穗期推迟至8月中下旬,可以避免或减轻高温热害,香稻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所改善,同时总体上显著增加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增加幅度为12.14%~162.84%;施增香肥也可改善香稻加工品质,但略微影响外观品质,同时也能增加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增加幅度为6.19%~40.60%;日最高气温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总降雨量与产量和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与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推迟播期和施用增香肥均有利于改善香稻加工品质,增加香味,但增香肥还需根据香稻品种特性及播期进行合理配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香稻 播期 增香肥 产量 香味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湖北省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湖北省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推动湖北绿色食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关键词: 绿色食品 认证 优化对策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玉米新品种鄂科玉6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制种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鄂科玉6号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L16为母本、119-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202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鄂科玉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鄂科玉6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氰氟草酯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氰氟草酯是用于水稻田灭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常用除草剂,在直播水稻秧田3~5叶期,禾本科杂草2~3叶期使用20%氰氟草酯乳油(有效成分用药量108 g/hm2)喷雾,施药后2、4、10、14、21 d和水稻收获期分别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及水稻中氰氟草酯残留量、土壤酶活力、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水稻收获期的土壤、糙米、稻壳、秸秆中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氰氟草酯在施用后短期内抑制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抑制能力真菌>细菌>放线菌)、抑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氰氟草酯残留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真菌的影响大于细菌,使用氰氟草酯后可导致部分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上升,增加禾本科作物病害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 氰氟草酯 残留 土壤酶活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翻后施肥对头季-再生季水稻产能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深翻对头季-再生季水稻产能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深翻后如何调整化学肥料用量,于2023年3—10月在湖北省洪湖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旋耕和深翻模式下不同化肥用量对头季-再生季水稻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深翻后常规施肥量减少30%(70%NPK)、常规施肥(NPK)和常规施肥量增加30%(130%NPK)处理周年水稻产量分别增加5.03%、8.56%和14.26%,这主要是由于头季稻每穗粒数的增加。旋耕模式下施肥量对周年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而深翻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周年水稻产量也逐渐增加。深翻后,70%NPK、NPK和130%NPK处理周年水稻干物质累积量比旋耕分别增加20.75%、15.79%和28.14%;不论旋耕还是深翻,施肥量对周年水稻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较小。不论旋耕还是深翻,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周年水稻氮素积累量在逐渐增加,深翻后,70%NPK、NPK和130%NPK处理周年水稻氮素积累量比旋耕分别增加22.20%、19.14%和29.68%。深翻后,70%NPK和NPK处理周年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比旋耕降低36.09%和18.93%,但是130%NPK处理则增加42.24%。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周年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不同耕作模式间差异较小。在当地常规施肥量条件下,与旋耕相比,深翻能够增加周年水稻产量,且深翻后减少30%施肥量对周年水稻产量影响较小,而增加30%施肥量仍然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耕作方式 肥料运筹 水稻产能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生态系统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细菌通常占淡水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动力学中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等)、不同环境介质(水体、沉积物、河岸土壤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分析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物理化学因素,介绍了现有研究细菌群落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未来还需对多种淡水生态系统和其他环境介质中的细菌群落展开系统测量和研究,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淡水生态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淡水生态系统 细菌群落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极早春茬设施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