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旅游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11 CSCD
摘要: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主要是互联网技术,并表现出有效的促进作用,农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分析我国农业旅游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旅游服务能力提升设计方案。从农业旅游景点的布局设计和线路规划、景点的推广宣传手段、管理经营方式方面,详细分析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技术手段,甚至详细的设计方案,旨在为我国农业旅游发展从信息技术角度提供指导意见。


西瓜根际细菌JK-3的鉴定及其拮抗性的初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JK-3菌株是从西瓜根际筛选得到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小为3.0~4.2μm×0.7~1.0μm,菌落呈淡黄色、圆形、隆起、无褶皱、边缘整齐。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菌周生鞭毛,卵圆形芽孢,孢囊膨大。培养4d后菌落表面有较多粘性物质生成。通过16S rDNA测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碳源测定等3种方法鉴定出该根际细菌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平板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并能产生抗生物质。


半定量RT-PCR检测PERVmRNA在姜曲海猪不同器官与组织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为反转录病毒科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成员,它以前病毒DNA的形式整合进猪细胞基因组中,并随细胞染色体复制而复制。本试验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姜曲海猪的肝、心、胰、脾、肺、胆、腿肌等器官与组织中PERV基因3种亚型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器官与组织中,PERV-A在肝中表达丰度最高,胰中表达丰度最低;PERV-B和PERV-C均在腿肌中表达丰度最高,脾中表达丰度最低。
关键词: 姜曲海猪 器官与组织 PERV 半定量RT-PCR 基因表达


青花菜不同器官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及萝卜硫素含量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青花菜的抗癌功能主要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降解产物萝卜硫素有关,通过测定不同青花菜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两者的含量并分析两者含量间的相关性,为青花菜高营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4个不同青花菜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及其中的10份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萝卜硫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青花菜不同基因型间以及不同器官间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差异均极显著,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均为花球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片含量最低;不同材料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平均含量分别为茎和叶片的4.4和13.97倍,萝卜硫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茎和叶片的4和8.7倍,而有的基因型材料茎和叶片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较高,约为花球中的50%;参试的10个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花球、茎和叶片中的萝卜硫素含量与其前体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6**,0.9994**,0.9935**。【结论】不同青花菜材料间不同器官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青花菜萝卜硫素开发应用中,可选择其前体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作为筛选指标,并可筛选茎和叶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较高的材料作为提取萝卜硫素的原料。
关键词: 青花菜 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萝卜硫素


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业旅游的概念出发,提出上海农业旅游经历了探索成长期和成熟扩展期2个发展阶段,形成了5种经营类型。认为农业旅游的动力机制是由需求系统、引力系统、中介系统和农村支持系统构成。进而指出,在上海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动力、市场动力、形象动力和社会动力先后在动力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形成动态的变化形式。最后提出,由这4个力引发的内生的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外生的城市化外援驱动力维系了农业旅游动力机制的运行。


苏浙沪休闲渔业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江苏、浙江和上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背景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3项动因,一是市场需求促使农业休闲旅游成为国家战略选择;二是全国范围内渔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三是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提炼并详细论述了苏浙沪三地不同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通过比较指出不同模式的形成使三地休闲渔业在发展理念、游客分布、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发展建议,认为建立长三角休闲渔业战略联盟、统一行业规范标准、拓宽开发渠道、推广垂钓竞技、挖掘渔业文化、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将利于三地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


套小袋时期对‘翠冠’梨成熟果实内在品质及外观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2次套袋中套小袋时期对梨果实内在品质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与CK相比,‘翠冠’梨成熟时,果实单果重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相比,4月22日套小袋、5月12日套大袋的A处理含量高(C黑除外);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减小;果面亮度增加;套黑袋的果面绿色度极低,果面黄色度也低,套白袋的果面偏绿、偏黄。同处理套黑袋的比套白袋的单果重小,果实硬度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小,果面亮度亮,绿色度低,黄色度低。总之,A处理效果较好,与CK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硬度较高,A白果实单果重大,A黑果实单果重较大。


多氯联苯的非生物降解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多氯联苯非生物降解的类型、机理,分析了多氯联苯非生物降解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多氯联苯污染的修复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植物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取其花药,制成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经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花药发育有明显的不同: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分化期,形成1~3个药室,并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此时细胞组织逐步解体,形成空腔花药;最后向内皱缩;保持系花粉母细胞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进而形成小孢子,最终形成充满正常花粉粒的花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