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
《农业经济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归纳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构建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架构,指明了未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在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比较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比较了10个日本菜用大豆和8个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日本菜用大豆品种的株高显著矮于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且抗倒能力也显著强于普通大豆,而且以有限结荚习性居多,籽粒较大,百粒重显著大于普通大豆品种。虽然日本菜用大豆的产量要明显低于辽宁普通大豆的产量,但品质要显著好于辽宁普通大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有些品种高达50%。结果还表明:多数菜用大豆的油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45 mg.g-1,而普通大豆平均含量为238 mg.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对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在各生育时期,NRA随氮肥施入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后期,9.5万株/hm2密度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8.5万株/hm2,NRA与产量的相关性更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手性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菌体细胞壁中α,ε-二氨基庚二酸非对映异构体
《化学试剂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手性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拆分菌体细胞壁中α,ε-二氨基庚二酸(DAP)3种非对映异构体(LL、DD和meso)的方法。100mg干细胞样品经2mL6mol/LHCl于110℃下水解8h,水解液用Na2CO3调pH至中性。水解后的样品经邻苯二甲醛(OPA)和N-乙酰基-L-半胱氨酸手性衍生后,使用乙腈与0.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10:90,V:V)混合溶剂洗脱,反相C18柱(250mm×4.6mm,5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ex=350nm,em=455nm)。α,ε-二氨基庚二酸(DAP)3种非对映异构体(LL、DD和meso)的手性衍生物得到良好分离。对7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适用于菌体细胞壁中DAP的3种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关键词: 手性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 α,ε-二氨基庚二酸 非对映异构体 拆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过去47年来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光合指标的变化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7年对吉林省1958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产量特性及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粳稻品种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由1958年的6671.9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1853.2kg/hm2,平均每年增加110.2kg/hm2,年增幅为1.65%。收获指数、成熟期和粒叶比随育成年代推延而增加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品种产量的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且与产量呈正相关,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品种表观叶肉导度随育成年代推延而显著增加所致。同时,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现代品种的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的气孔限制作用。现代品种叶片的蒸腾速率的增幅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幅,导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因此,在未来水稻品种选育中,筛选高光合种质资源的同时要兼顾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效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海玉5号,种植密度5万株/hm2,N、P、K平衡施肥设置14个处理,所有N、P2O5、K2O肥均于起垄前一次性深施原垄沟中。[结果]明确吉林省高寒山区最优施肥量为处理1○3(N、P2O5、K2O的肥料用量分别为100、80和50 kg/hm2)。经该处理的玉米秃尖长度最小,为0.8 cm;穗粗最大,为4.3 cm;粒数最多,为286.8万粒/hm2;千粒重最高,为272.7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7189.5 kg/hm2和8037.4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