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玉米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在各个土层均有较高的碱解氮含量,而在播种前常规耕作高于宽窄行,玉米生长中期则是宽窄行高于常规耕作,收获后各处理含量水平基本一致。有效磷不同处理均表现出养分表聚现象,且宽窄行在各个生育期的不同土层内均高于常规耕作。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降低不十分明显,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钾素养分移动性大的特点。玉米生长关键期的全量氮、磷、钾变化幅度不大,处理间含量水平一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pH值不同处理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不同的耕作措施都有促进土壤表层酸化的现象。不同耕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相同,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黑土 耕作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草原红牛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和进一步开展草原红牛肉用新群体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肉用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P<0.01),提高了牛肉的营养价值。[结论]高营养水平下,杂交改良提高了草原红牛的生长性能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肉用群体 性能 营养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 mg.L-1,定量限为3.25~6.46 mg.L-1;异黄酮各异构体回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酮含量范围1.46~4.97 mg.g-1,超过4 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关键词: HPLC 大豆籽粒 异黄酮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前列。在世界上率先育成了大豆质核互作"三系",开展了大规模杂种优势测定研究,育成了数个大豆杂交种,对大豆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杂交大豆的产业化进程仍较缓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总结我国在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不育系 杂种优势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在万户农民调查数据基础上,以病虫害防治技术与良种配套栽培这两类农民最关心的农业技术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t模型分析农户选择这两类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民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农业技术信息来源、农户耕地规模、农户家庭收入构成以及户主年龄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病虫害防治 良种配套栽培 农民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氮、磷、钾含量与牧草营养成分的关系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胞外多糖乳酸球菌的分离筛选及在Mozzarella干酪中的应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东北传统的发酵制品大酱、糖蒜和辣酱中分离出116株乳酸菌,其中LJ35和LJ51两株菌胞外多糖产量相对较高且稳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lactissubsp.lactis)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lactissubsp.cremoris),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为62.19 mg/L和74.24 mg/L。以菌株LJ35和LJ51制作Mozzarella干酪的研究表明,添加2%LJ35或2%LJ51作发酵剂制作的Mozzarellla干酪保水性分别提高了2.1%和3.2%;同时干酪的融化性得到改善,干酪硬度降低,变得柔软。

关键词: 乳酸球菌 分离筛选 胞外多糖 Mozzarella干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剪叶处理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抽雄期将密度为100 000株/hm2的玉米植株剪去部分穗位叶及穗位下部分叶片,将叶面积系数控制在4.5~7.0,研究剪叶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处理的产量都高于不剪叶处理(CK),剪叶后叶面积系数为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4 211 kg/hm2。以叶面积系数5.5为中间值,叶面积系数距5.5越远,产量越低。收获穗数随叶面积减少而增加,穗粒数以叶面积系数5.5处理最多,百粒重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玉米 高密度栽培 剪叶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圆锥凸棱式玉米收获摘穗辊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卧式玉米摘穗辊的设计方法。该装置的摘穗段设计成圆台体状,并且在圆台体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渐变高度的凸缘,同时焊在圆台体圆周表面上的圆钢丝形成螺纹凸棱,可以使玉米收获机在摘穗过程中减少籽粒损失,不会发生摘穗对辊间隙的堵塞问题;能有效地实现在压力变化范围非常小的情况下把茎秆向上推进和掰穗的作用。实验证明,该装置在摘穗作业时不发生堵塞现象,同时增强剥皮能力。

关键词: 摘穗辊 玉米收获 螺旋 圆锥 凸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枣饲料保健剂对小白鼠的保健效果研究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L)又名银柳、桂香柳、红豆、金铃花、七里香等,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常生于沙漠地区,分布于我国西北各省和内蒙古及华北西北部。沙枣树喜光、耐寒,对风沙、盐碱的抗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