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RISPR/Cas13的RNA编辑系统及其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酸检测技术在农业、医药、环境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存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和灵敏度低等诸多局限性.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基因13(CRISPR/Cas13)是一种只靶向RNA的新型CRISPR系统,能在CRISPR RNA(crRNA)引导下特异切割单链靶RNA,并有非特异性的"附带切割"能力.基于CRISPR/Cas13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CRISPR/Cas13系统的类别归属及其亚型,组分特征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介绍了基于CRISPR/Cas13系统的特异性高灵敏度酶报告解锁(SHERLOCK)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综述了CRISPR/Cas13系统在病原体检测、耐药突变检测、物种识别和转基因鉴定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目前基于CRISPR/Cas13核酸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RISPR/Cas13 crRNA 核酸检测 SHERLOCK技术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品种果柄节点强度的差异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花生果柄节点强度是影响花生机械化摘果的重要性状.对国内80个花生品种新鲜和晒干荚果果柄节点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鲜果柄节点强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80个花生品种新鲜荚果果柄强度变异范围为1.18~8.59 kg;大部分花生品种晾晒6 d后果柄节点强度显著下降;晒干后,不同的品种果柄节点强度差异较大,果柄强度变异范围为1.107~5.307 kg,平均值为3.207 kg.根据检测的数据,筛选出一些果柄节点强度较强、不容易摘果和果柄强度较弱、较容易落果的品种,为下一步筛选与收获机械相融合的品种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
《热带农业工程 》 2020
摘要:花卉产业作为高端、高值和高效的农业产业,在国际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本文阐述了广东花卉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广东花卉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存在的进步空间,并对未来广东花卉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稻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明确当前广东省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Pi1、Pi2、Pi9、Pib、Pita等5个已克隆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结合叶瘟和穗颈瘟自然抗性鉴定,对70份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Pi2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有10份(占14.3%),抗性贡献率显著;Pib和Pit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份(60%)和37份(52.9%),但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弱;未检测到上述已知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有13份(18.6%),表现为感稻瘟病;全部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含有Pi1和Pi9抗性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和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组成及其对稻瘟病抗性的贡献,为华南稻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百香果采后贮藏过程品质分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鉴定
《保鲜与加工 》 2020
摘要:为研究黄金百香果采后品质变化规律,本试验测定常温贮藏果实内外观品质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组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常温贮藏过程中,果面逐渐转为金黄色,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略有下降,而VC含量略有上升。GC-IMS技术共鉴定出18种酯类、8种烯烃类、6种醇、4种酮、1种醛类、2种硫醚和1种呋喃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3种化合物在贮藏4 d后才检测到,且多数物质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有4种烯烃类和2种酯类在贮藏4 d后一直保持高水平含量。黄金百香果有8~10 d的常温保鲜贮藏期,果实内外观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4 d后出现明显变化,贮藏时间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鉴定的大部分风味化合物是不同贮藏时期百香果挥发性风味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糖酸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组分 风味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日益增加,好氧堆肥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微生物是驱动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分解者,在好氧堆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以及相关物质转化的功能基因,对促进有机物矿化、控制氮素流失、减少臭气排放、生产优质有机肥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因受其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氮硫物质转化等研究方面获得诸多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好氧堆肥工艺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演化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为构建生物转化模型,调节好氧堆肥中的生物转化过程及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好氧堆肥 微生物多样性 氮素转化 硫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起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CE1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可引起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并造成巨大的损失.芭蕉芋抗性较好且与病虫害相关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由D.zeae CE1引起的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揭示CE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同样来源于广东香蕉和水稻的D.zeae菌株作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探讨D.zeae种内不同病原细菌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传分化机制.[方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对CE1菌株进行完整基因组测序,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该菌株与香蕉和水稻菌株的进化关系和基因组特征差异.[结果]细菌基因组测序表明,CE1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大小为4 714 731 bp,注释预测到4 052个编码基因.与芭蕉芋和香蕉两个寄主亲缘关系类似,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来自芭蕉芋和香蕉的病菌菌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在遗传进化上明显不同于水稻菌株.基因家族分析表明,编码重要致病因子如细菌分泌系统、鞭毛蛋白、胞外多糖、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的基因簇在不同寄主间未表现明显分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有80个基因是芭蕉芋和香蕉菌株所特有的,42个基因则是水稻菌株所特有的.在芭蕉芋和香蕉菌株的特异基因中,功能预测发现有2个基因簇分别与脂肪酸合成酶和群体感应相关;然而较多的水稻菌株特异基因则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相关,另外有一个水稻菌株特异基因簇存在于CRISPR的邻接位点.[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了芭蕉芋菌株和香蕉菌株、水稻菌株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发现了数个可能与不同类型寄主互作相关的基因位点,为D.zeae病原细菌侵染与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的不同作物提出风险预警.
关键词: 玉米迪基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不同寄主来源菌株 特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在苦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优化苦瓜中氰霜唑(cyazofamid)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4-chloro-5-(4-tolyl)-1h-imidazole-2-carbonitrile,CCIM)的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方法,并结合苦瓜的田间残留消解动态实验,对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苦瓜样品,LC-MS/MS进行检测,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通过在黑龙江、河北、河南、重庆、浙江和广东6地进行了100 g/L氰霜唑悬浮剂在苦瓜上残留的田间实验,研究氰霜唑在苦瓜中的消解动态,对苦瓜中氰霜唑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安全进行评价.结果 氰霜唑在0.005~1.0 mg/L、CCIM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7;方法检出限为0.364~0.654μg/kg,方法定量限为添加的最低浓度0.010 mg/kg;在0.01、0.10、0.50 mg/kg 3个浓度下,苦瓜中氰霜唑及CCIM的回收率为80.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0.05%~12.1%.氰霜唑在苦瓜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0~4.9 d,属易降解农药;使用100 g/L氰霜唑悬浮剂,施药剂量105-157.5 g a.i./hm2,分别施药2、3次,苦瓜中氰霜唑总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值为6.54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氰霜唑的风险概率为每人每日摄入总量的1.0%.结论 在苦瓜生长期间按照推荐剂量合理使用氰霜唑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极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
关键词: 氰霜唑 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 代谢物 苦瓜 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