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在婴幼儿食品克罗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乳品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PA)检测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并与传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比对,结果表明,RPA法和上述两种方法的定性结果一致,且具有准确性高、耗时短、通量高等特点,适合于样品的快速初筛和现场快速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婴幼儿食品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相比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克罗诺杆菌具有较高的污染率,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将该类产品纳入风险监测范围,保障特殊人群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 婴幼儿食品 克罗诺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芝麻碎米谷物乳乳化稳定剂的筛选及配比优化

食品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黑芝麻和碎米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谷物乳饮料,探讨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及均质对谷物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蔗糖脂肪酸酯0.07%、黄原胶0.09%和微晶纤维素0.13%.最佳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温度60℃、均质次数2次.该条件下制得的谷物乳色泽纯正、口感细腻、稳定性好.

关键词: 黑芝麻 碎米 谷物乳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市场上存在的水果品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及消费者对水果品质逐步提高的需求,水果售前品质分级显得尤为重要.水果售前品质分级可有效保证市场品质、促进品牌打造、提升商品竞争力、指导采后处理.已有的理化指标检测法和感官评定法均存在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缺陷,无法完全满足实际产业大批量水果无损分级的要求.无损检测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水果品质分级上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至今已形成了光谱、机器视觉、高光谱成像、电子鼻、声特征、介电特性和低场核磁共振等系列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针对水果结构、外形、品质指标等差异检测时各具优势,但受环境噪声、漂移噪声、样本差异、检测效率和检测成本等因素影响,并未全部应用于实际生产.介绍了水果品质无损检测领域已有技术的特性及其可行对应检测的水果品质参数,阐述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分级行业的实际应用现状,讨论了水果品质无损检测领域尚存在的难点,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水果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分析与衔接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从标准源头控制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对大湾区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及总结,通过对现行标准概况介绍、农产品种类分析、质量安全标准比对评价等,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市场定位三方面提出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专题调研、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粤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科学衔接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农产品 质量安全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三元哺乳母猪采食量和奶水量的综合措施

今日养猪业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新品种'粤椹123'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椹123’是从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资源‘塘10’与‘航诱31’的杂交后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果桑新品种。成熟桑果紫黑色,长圆筒形,平均单果质量6.8g,风味酸甜,出汁率7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总酸含量5.6 g·L-1,花青素含量1.2 mg·g-1。当年春季种植第2年即可挂果,桑果持续采收期30~35 d,第3年产量27 000 kg·hm-2以上。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栽培。

关键词: 果桑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L蛋白超家族在昆虫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蚕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L(MD-2 related lipid recognition,ML)蛋白超家族是一类能特异性结合脂类物质的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以及真菌中。ML蛋白在哺乳动物中有明确的分类,其中功能研究比较清楚的有MD-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和NPC2(Niema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家族,它们在胆固醇代谢和先天免疫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而ML蛋白家族在昆虫中成员多且复杂,其功能更多元化。本文总结了ML蛋白家族在昆虫中的分类以及其在胆固醇代谢、先天免疫通路、甘油三酯的积累及化学信息素传递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脂类物质作为昆虫生长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对其结合载体的研究,将帮助我们进一步阐明昆虫脂类物质的识别及代谢过程,同时也为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ML蛋白超家族 MD-2 NPC2 信息素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抗寒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国人膳食营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为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几乎所有生产区域种植都面临低温胁迫的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低温胁迫分为冷害胁迫和冻害胁迫,冷害胁迫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根的活性和块茎形成;冻害胁迫导致马铃薯叶茎萎蔫甚至死亡,主茎分枝丛生,长势不齐,易感病菌,严重影响产量.目前关于马铃薯抗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资源抗寒性评价、抗寒基因的初步挖掘以及抗寒栽培技术等方面,在马铃薯抗寒机制的解析和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马铃薯抗寒种质资源、生理机制、分子机制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马铃薯的抗寒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铃薯抗寒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抗寒 种质资源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育烤烟新品种/系在韶关生态烟区的评价与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考察自育烤烟新品系在烟叶产区的特征特性,以YK1701、YK1706、YK1708、YK1723和YK1725为参试品系,以K326和云烟87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外观质量等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系大田生育期在115~123 d;YK1708和YK1706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其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显著大于2个对照品种;YK1723、YK1708和YK1706的产量、产值较云烟87显著高32%和35%以上,较K326显著高13%和20%以上;YK1706的烟叶化学成分相对协调;YK1708和YK1706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好.总的来看,YK1708和YK1706生产潜力较大,下一步可进行小面积生产验证试验.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系 种质资源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防治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效果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75头即将进入干奶期的奶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 g(300、150、75 mg)/支、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苄星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苄星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组及不给药组.测定头孢喹肟对3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敏感性.受试药物的中、高剂量组和对照药物对进入干乳期奶牛乳房感染病原菌有较好的细菌学治愈作用,对整个干乳期过程中主要病原菌的新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用于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每个感染乳区使用高剂量与中剂量头孢喹肟相比较,细菌学治愈率、新感染率和乳汁体细胞改善效果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体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来自养殖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头孢喹肟较敏感.结果表明,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按1支(3 g:150 mg)/(乳区·次)干乳前用药1次,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由大埃希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关键词: 头孢喹肟 干乳期奶牛 乳房炎 药效 最小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