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 β-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多科200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5年以上,一旦有合适的寄主植物,即可通过寄主植物的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起寄主植物整株性、不可逆的萎蔫枯死.茄科雷尔氏菌是一个复合种,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已发现有5个生理小种、5个生化变种、4个演化型和57个序列变种.作物青枯病在广东省多种作物上发生十分严重,是广东省重要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目前,至少发现有35种植物受到茄科雷尔氏菌的侵染与为害,其中桑、桉树、甘薯、沙姜、南瓜、空心菜、菊花、向日葵、广藿香、胜红蓟和人参果等作物青枯病被首次发现与报道,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外茄科雷尔氏菌及青枯病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团队近20年来在青枯病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多样性 生理生化特性 分子特征 青枯病 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米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大米加工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由于消费者对大米口感和外观的过度追求,我国大米加工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过度加工现象,而且大米加工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米加工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瓶颈问题.过度加工造成稻米资源大量浪费、营养物质过分流失以及能耗增加,开展大米适度加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居民膳食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威胁.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程度和水平是延长大米加工产业链、提高稻米资源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概述了大米加工行业现状、加工精度对大米营养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和适度加工技术进展,分析了米糠、碎米和稻壳等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以期为促进大米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糙米 适度加工 加工精度 副产物 食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辣素和大蒜素及其组合对817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姜辣素和大蒜素及其组合对817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900只2日龄817肉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试验分2~21日龄和22~41日龄2个阶段,试验期40 d.各组抗生素、姜辣素和大蒜素添加情况分别为:A组(0添加)、B组(2 mg/kg恩拉霉素)、C组(100 mg/kg姜辣素)、D组(400 mg/kg大蒜素)、E组(第1阶段25 mg/kg姜辣素+100 mg/kg大蒜素;第2阶段50 mg/kg姜辣素+200 mg/kg大蒜素)、F组(第1阶段50 mg/kg姜辣素+200 mg/kg大蒜素;第2阶段100 mg/kg姜辣素+400 mg/kg大蒜素).结果 表明:1)相比A、B组,D和E组2~21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E组22~41日龄平均日增重以及2~41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22~41日龄料重比以及2~41日龄料重比和增重饲料成本均显著降低(P<0.05).2)C、D、E和F组屠体率显著高于A组(P<0.05).3)姜辣素和大蒜素对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4)相比A、B组,C、D、E和F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E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C、E和F组血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降低(P<0.05);F组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显著升高(P<0.05).相比A组,B、C和E组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E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817肉鸡在2~21日龄阶段基础饲粮中混合添加25 mg/kg姜辣素和100 mg/kg大蒜素,22~41日龄阶段混合添加50 mg/kg姜辣素和200 mg/kg大蒜素可提高生长性能、经济效益、胴体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817肉鸡 姜辣素 大蒜素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粉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测定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提高实验室使用传统生化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用空白添加法和交叉试验法检查培养基性能后,以奶粉样品为材料,用传统生化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可疑菌落进行辅助生化鉴定.结果 W样品检出沙门氏菌, Q样品未检出沙门氏菌; V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 G样品未检出阪崎肠杆菌,检测结果满意.结论本实验室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传统生化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同类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阪崎肠杆菌 乳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优化对甜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用量优化对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根际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氮肥减施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磷、钾肥用量优化一致的基础上,设3个施氮水平:(1)对照,不施氮;(2)常规施氮水平,氮用量420 kg/ha;(3)优化施氮水平,氮用量330 kg/ha.玉米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及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根际土壤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5.0)技术,对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甜玉米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土壤氮肥利用率、细菌群落结构及氮循环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优化施氮水平与常规施氮水平均能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P<0.05,下同),但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优化施氮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22.2 mg/kg),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113.8 mg/kg),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分别较常规施氮水平处理提高8.5%(绝对值)和7.7 kg/kg.9个土壤样品16S rRNA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144736个OTUs,分属于46门106纲213目289科404属.优化施氮水平与氮循环相关的固氮菌属Rhodanobacter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高于常规施氮水平,而氨氧化细菌Bryobacter和硝化作用细菌Candidatus_Nitrocosmicus的相对丰度则低于常规施氮水平.采用GeoChip 5.0技术在9个土壤样品中共发现了2752个氮循环基因,分属于8个亚类功能.其中固氮、氨化、硝化、同化氮还原、氮同化和异化氮还原等作用表现为优化施氮水平高于常规施氮水平,除固氮作用外,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氨氧化作用表现为常规施氮水平高于优化施氮水平,但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优化有助于调控参与氮循环关键环节的细菌菌属丰度,促进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固氮作用和氨化作用,提高土壤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且甜玉米鲜苞产量与常规施氮水平相当,在氮肥减量增效的同时达到甜玉米稳产提质的效果,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甜玉米 氮肥用量 根际土壤氮循环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栽培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去6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与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广东水稻种植区划、水稻分蘖与幼穗发育、光温反应特性、高产栽培叶色变化、光能利用、抗倒伏机理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丰富了水稻耕作栽培科学理论.在耕作栽培技术方面,1950—970年代在广泛调研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潮汕经验",大幅提升了广东水稻单产,并对我国水稻栽培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80—1990年代先后研发建立了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水稻抛秧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规范化;进入21世纪,研发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和多熟高效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及其大面积应用,为广东水稻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栽培研究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即"两型四化")方向发展,在机械化育插秧、直播稻、再生稻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广东水稻耕作栽培研究要继续围绕产业科技问题,加强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 水稻 耕作栽培 高产高效 光能利用率 轻简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梅中有机酸的种类及营养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果菜 2020

摘要:青梅是我国的特色果品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人们对青梅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认识还不充分,对果梅的加工利用大多仅停留在盐渍半成品、蜜饯、饮料等传统产品上,且加工过程中有机酸损耗高,功能性成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本文对青梅有机酸的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等进行了分析,概述了青梅有机酸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特性,以期增强人们对青梅生物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的认识,为青梅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青梅 有机酸 多酚 健康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骏枣果醋发酵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及风味成分分析

中国酿造 2020

摘要:以骏枣果酒为原料发酵果醋,对发酵过程中营养品质指标变化及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6~72 h期间为发酵产酸的主要时期,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醋酸、草酸、柠檬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6种有机酸,发酵后果醋中醋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为发酵前的15倍和3.7倍,乳酸和草酸含量则显著性降低,总酸味强度是果酒的6.17倍.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不断下降,维生素C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醋酸发酵前后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5种,其中果醋检测到39种,相比果酒减少8种,果醋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7.42%,其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为主要的酯类物质,其次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为30.69%.

关键词: 骏枣果醋 有机酸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确保广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种子科技 2020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际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某些西方国家恶意制造各种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在世界暴发和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加重了国内乃至全球的粮食危机。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在"六保"目标中居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广东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低,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未雨绸缪,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显得非常紧迫。

关键词: 新时期 粮食安全 对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抗生素-穿心莲

生命世界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