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源鹅细小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且准确检测鸭源鹅细小病毒(D-GP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D-GPV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携带NS1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灵敏度高,检测底限为10拷贝;特异性与重复性好,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该方法对人工感染D-GPV鸭泄殖腔拭子和咽拭子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鸭在攻毒后第1d即可以通过口腔和泄殖腔向外排毒,排毒量在第3d达到高峰,排毒持续期可达到42d.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的D-GPV检测.


基于GF-6/WFV卫星遥感的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估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LNC)进行快速、准确及无损监测,通过在江苏省泰州泰兴市、盐城大丰区和南通如皋市布设冬小麦遥感监测大田试验,在获取试验样点冬小麦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_(ref))、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_(ref))和计算的十个光谱指数(RVI、NDVI、DVI、SAVI、OSAVI、MSR、RDVI、EVI2、NLI和SVI)基础上,将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进行相关分析,选出与LNC相关性较好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并利用GF-6/WFV卫星遥感影像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开展监测。结果表明,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NDVI、RVI、MSR、OSAVI和NLI与冬小麦LNC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65)。将优选的5个遥感光谱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LNC-BPEM),模型的估测精度r~2=0.866,RMSE=0.246%,ARE=12.9%。将冬小麦LNC-BPEM估测模型和GF-6/WFV影像结合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信息监测,获得了如皋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区域冬小麦LNC范围在0.9%~2.0%(长势正常)的种植面积为29 693.3 hm~2,占冬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4%。这说明利用GF-6/WFV卫星的多个遥感光谱指标与神经网络结合建模可有效估测县域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
关键词: 冬小麦 GF-6/WFV卫星遥感 神经网络 叶片氮素含量 估测模型


无人机遥感监测果树氮素含量研究进展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氮素是果树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成分,氮素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会影响树体生长发育,会直接或间接降低果实产量及品质.快速准确掌握果树氮素含量,可为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达到果树的优质丰产.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遥感监测以其无损、快速、实时、高效等优点在氮素含量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介绍目前主流无人机的基础上,梳理数据获取及后续处理方式,阐述多光谱、高光谱、可见光以及其他类型传感器实现果树氮素含量监测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对果树氮素监测效果更佳,且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精度.提出无人机遥感监测果树氮素含量在无人机飞行平台与传感器性能、数据获取与处理、推广与应用及政策4个方面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基于脂质组学对5种常见禽蛋蛋黄脂质差异的研究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及鸡蛋蛋黄所含脂质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5种禽蛋黄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6类、26个亚类的1 303种脂类.鸭与鸽的蛋黄、鸡与鹌鹑的蛋黄脂质成分相近,鹅蛋与其他蛋黄脂质成分差异最大.鸡蛋黄鞘脂含量最丰富,鹌鹑蛋黄的甘油磷脂含量最高,鸽蛋黄甘油酯含量最低,鸭蛋黄及鸽蛋黄的甘油二酯与甘油三酯含量比值最高,鸭蛋黄及鸽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与鸡蛋黄相比,其他禽蛋有33个脂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VIP≥1并且FC≥10或FC≤0.1).研究表明,不同禽蛋黄含有的脂质存在显著差异,当对比甘油酯比例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时,鸭蛋黄和鸽蛋黄较鸡蛋黄、鹅蛋黄、鹌鹑蛋黄有优势.
关键词: 鸡蛋 鸭蛋 鹅蛋 鹌鹑蛋 鸽蛋 非靶向脂质组学 甘油磷脂 甘油三酯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糖酸协同调控黄桃脆片质地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糖、酸对压差膨化黄桃脆片质地协同调控的特性,利用蔗糖、柠檬酸、磷酸二氢钠处理黄桃脆片,并对处理后的黄桃脆片质地、微观结构、细胞壁组分与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蔗糖处理黄桃脆片的硬度、破裂距离显著下降,单一柠檬酸处理和单一磷酸二氢钠处理黄桃脆片的硬度、破裂距离和脆裂用功均显著下降。24%蔗糖+2.0%柠檬酸+2.0%磷酸二氢钠溶液复合处理的黄桃脆片质地特性指数最高,水溶性果胶含量最低。从微观结构可以看出,添加蔗糖可固化细胞壁,柠檬酸可增大细胞孔隙,磷酸二氢钠可进一步促进两者的协同作用,使黄桃脆片结构更加整齐均匀。因此,24%蔗糖+2.0%柠檬酸+2.0%磷酸二氢钠溶液复合处理的黄桃脆片细胞间孔隙均匀,边界清晰,细胞壁排列规则,呈现出蜂窝状结构。本研究发现糖酸可以协同调控压差膨化黄桃脆片质地,且磷酸盐可进一步促进糖酸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黄桃脆片加工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氢卟吩铁调控辣椒对高温胁迫的耐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高温胁迫下二氢卟吩铁(Iron chlorine e6,ICE6)缓解辣椒幼苗高温伤害效应及对耐高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艳椒465为供试品种,探究高温胁迫下,二氢卟吩铁对辣椒幼苗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和耐高温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清水对照比,喷施0.2μg/ml二氢卟吩铁可提高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二氢卟吩铁能提高CaWRKY19、CaWRKY55和CaWRKY40耐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可见,用0.2μg/ml二氢卟吩铁处理可显著提高辣椒耐高温胁迫能力。


基于根区温度和肥料浓度耦合的草莓生长调控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草莓根区加热的最适温度及施肥浓度,该研究设置3个根区温度水平(不加温(8℃)、16、22℃)和3个肥料浓度水平(0.5、1.5、2.5 g/L),共计9个处理。分析了根区温度和肥料浓度协同作用对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CRITIC客观赋权法,运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各处理进行基于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采用根区加温对设施草莓生长有促进作用。在采摘第3茬果实时,加温到16℃和22℃的处理下可以采摘的草莓植株数量相较于不加温处理明显增加。2)肥料浓度对草莓生长综合评分的影响大于根区温度。高肥料浓度(2.5 g/L)会降低草莓产量,中肥料浓度(1.5 g/L)不仅能增加单果质量,还能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3)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建立了设施草莓生长综合评价体系,得出评分最高的处理为T5处理(16℃,1.5 g/L)。通过寻找最优区间,结果发现根区温度在13.10~18.47℃,肥料浓度在1.43~1.87g/L时,设施草莓生长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草莓冬季及早春的温度和肥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控制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重要位点及候选基因,以国内外不同遗传背景的164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在大麦萌发期,用200 mmol·L-1NaCl处理种子,测定大麦相对发芽率、生根数、根长、芽长、鲜重5个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发现,200 mmol·L-1NaCl处理显著影响了大麦的生长,5个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为20.29%~63.00%。除相对发芽率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0.68。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148个SNP位点与大麦耐盐性显著关联;筛选出5个可靠SNP位点,分别分布在1号、 2号、3号、6号、7号染色体上。通过比较大麦基因组,挖掘出26个可能与大麦耐盐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HORVU7Hr1G097370和HORVU7Hr1G097390编码碱性亮氨酸拉链域转录因子家族蛋白、HORVU7Hr1G096920编码高亲和K+转运体、多个基因家族编码过氧化物酶超家族蛋白等。这些候选基因可为大麦耐盐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差异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特征,对6 个产地秋月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测定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河南宁陵县秋月梨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部分产地秋月梨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黄酮与总酚存在显著差异(P<0.05).6 个产地秋月梨梨皮和梨肉中共鉴定出76 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23 种、醛类20 种、醇类11种、酮类4种、烯烃类1种、酸类3种、其他类14种,梨皮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比梨肉中多24种.河北魏县检出特有挥发性香气成分乙酸异丁酯、丁酸甲酯和异戊醛.通过指纹图谱和相似度分析较好实现了不同产地秋月梨区分.该研究提供了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和挥发性香气信息,GC-IMS技术具有实现秋月梨产地区分和产地溯源的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秋月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香气成分 产地 指纹图谱

